黑水县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胡伟 记者 王和斌 罗斯基
2016年,黑水县顺利完成12个贫困村退出、500户1744名贫困人口脱贫目标,取得首战全胜。
2017年,在省下达21个村退出、542户1718人脱贫目标的基础上,该县自加压力,确立了实现28个贫困村退出,799户2581人脱贫的年度目标。
数字背后,饱含着全县干部群众下好脱贫一盘棋、绣好富民之花的决心和信心。
“全县上下要勇于担当、超常付出,下一番‘绣花’功夫,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百倍用心、千倍用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在黑水县2017年第二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上,该县县委书记刘云建对全县脱贫攻坚提出新要求,各族干部群众务必以“绣花”之功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竭尽全力为脱贫事业添砖加瓦。
今年以来,该县坚持以脱贫攻坚为抓手,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发展、集体经济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创建、藏区新居建设等民生工程,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切实把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在脱贫道路上不丢下一户贫困户。
“一针一线”勾轮廓
绣花的第一步,列框架、勾轮廓。
今年年初,该县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精心编制并下发了《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和《22个专项扶贫实施方案》,并配套出台了《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推农业产业现代化工作实施方案》《加快生态效益农业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盘活集体资产建立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实施意见》等文件,为该县今年脱贫攻坚制定了“操作手册”、列出了任务清单、排好了落实时间表。
初夏的黑水县木苏乡罗窝村郁郁葱葱,满山的果树长势喜人。贫困户王英正在打理果园。“我把家里的土地流转给了承包户,每年土地流转费就有近4000元。同时,我还长期在基地里打工,每天做工都有固定的收入。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真是太好了!”王英高兴地说。
罗窝村尚有贫困户11户29人,如何让他们尽快脱贫,是各级党委政府、驻村帮扶工作组关心的大事。在“一沟一片”的规划下,罗窝村种养殖大户东生、扎西等牵头建起了巴热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等4个合作社,以每亩地260元的价格流转了村民的土地700余亩,用于种植蔬菜、中药材、水果等。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罗窝村村“两委”始终将贫困户脱贫作为要事来抓,将部分贫困户的土地纳入流转,聘请贫困户到基地务工,赚取劳务费。东生告诉记者,该村的土地流转涉及贫困户7户,同时,本村和邻村11户20名贫困户长期在基地里务工。
罗窝村“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之路是该县脱贫攻坚的缩影。为解决贫困户缺经验、缺资金、缺技术等难题,该县根据贫困村产业多样化的特点,大力推进龙头带动、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订单管理等脱贫增收新模式,助农增收。
一乡一村脱贫致富只是经验,全县脱贫攻坚才是目标。勾轮廓要做到精和细。该县根据今年拟退出的28个贫困村具体情况以及非贫困村贫困户摘帽情况,按照不同村所处的地理环境、海拔高低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因户而异、因人而异,结合实际制定脱贫之策,解决脱贫过程中的各项问题。
“针针线线”密密缝
“要持续处理好脱贫攻坚中干部帮扶与群众主体、村摘帽与户脱贫、贫困户与亚贫困户、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脱贫与奔康、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已脱贫与正在脱贫七种关系。”今年以来,黑水县坚持处理好精准脱贫的“七种关系”,“每针每线”把“七种关系”串联进脱贫攻坚的蓝图中。
去年,该县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已脱贫的这些人如何进一步致富,如何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新轨道,成为了与今年新的脱贫目标任务同等重要的命题。在破解“双重”难题的过程中,该县坚持把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教育医疗扶贫、科技扶贫等放在首要位置,携众力、举万钧,致力于把“贫穷循环”从源头上阻断。
芦花镇泽盖村村民苏拉认清得益于易地搬迁扶贫政策,从高山搬到国道沿线,日子越过越好,去年已成功脱贫。“以前在高山上,生活很不方便。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们一家搬到了公路旁,真是太高兴了。”苏拉认清脱贫之后,致富的动力更足了。
“针对像苏拉认清这样已脱贫的家庭,我们仍然对他们生产生活保持关注,了解掌握他们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和难处,用好‘脱贫不脱政策’这个关键点。”芦花镇党委副书记王文告诉记者,“脱贫不脱政策”解除了已脱贫户继续发展的后顾之忧,同时也为其他建档立卡贫困户鼓足了“摘帽”的信心。
用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政策的另一头,连接着还未脱贫的贫困户、贫困村。
晴朗乡二牛奶村有贫困户22户70人,全村耕地面积1450亩。如何盘活这些土地,成了该村贫困户脱贫的关键。
“核桃一直是我们村的主要产业,但核桃生长周期长、见效慢。我们就在‘长短结合’上下功夫,开辟农业发展新模式。”二牛奶村党支部书记何加学说,今年,该村整合18户(其中贫困户2户)30亩土地,试种岷归。岷归从定植到收获只需要200多天,这是继“林+菜”种植模式之后,又一种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收入的种植方式。
从已脱贫村到待脱贫村,产业发展惠及每一户贫困户,“针针线线”缝出了黑水百姓的幸福新生活。
“转针挑线”绣重点
今年是黑水县脱贫攻坚工作承上启下之年,也是该县“十三五”规划实施的重要之年。该县确定了“十三五”期间“一二三四五”的总体发展思路——紧盯脱贫致富奔小康“一个目标”,破解交通、水利“两个瓶颈”,补齐教育、卫生、精准扶贫“三块短板”,拓展生态效益农业、生态文化旅游业、绿色能源工业、现代服务业“四大路径”,建设活力黑水、法治黑水、生态黑水、开放黑水、幸福黑水“五个黑水”,为该县今年的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今年,黑水县的重点工作仍然是脱贫攻坚,要在产业发展、新型主体培育、电商培育、集体经济发展这四个方面下大力气、下狠功夫。”该县脱贫攻坚工作负责人如是说。
沙石多乡甲足村依托气候、景色等自然优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村民们腰包鼓了、底气足了,走上了旅游致富的快车道。游客越来越多,甲足村的乡村旅游越来越火,村里的土特产品备受青睐。该村借力乡村旅游发展红火之势,规划打造了“爱集市”,线上线下销售本村的生态土特产品,拓宽了销售渠道,有效提高了村民的收入。
“‘爱集市’集中销售村民的特色农副产品,带动当地群众发展电商,拓展致富渠道,增加贫困户的收入。”“爱集市”经营者三朗告诉记者,去年彩林季,甲足村“爱集市”和村集体经济生态停车场共收入5万元,贫困户人均分红240元。电商销售带动贫困户增收,成为该县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大亮点。
黑水县脱贫攻坚工作负责人介绍,今后,该县还将大力实施“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的脱贫模式,集中资源搭建1—2家电商平台。同时,依托“宽带乡村”建设和电子商务平台,建立移动APP智能终端,支持培育甲足村“爱集市”等31个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拓宽特色农副产品线上信息通道,打响黑水生态农副产品特色品牌。
今年以来,黑水县突出抓好电商工作,大力培育新型支柱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突出重点,发挥优势,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实、做细,“转针挑线”为富民增收铺设有利条件。
决战决胜,目标在即。经过近两年的探索,黑水县精准脱贫工作围绕扶真贫、真扶贫、扶贫谁、怎样扶等问题,因户施策、因村施策、对症下药,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产业脱贫机制,“绣花”之功贯穿于脱贫工作始终,一朵朵靓丽的富民之花在猛河两岸徐徐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