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川籍将军:西藏军区部队首次成建制通过天安门

03.09.2015  09:09

  对话川籍将军

  高机动突击车方队 唐建明少将

  今日,上午11时左右

  唐建明将军领队的高机动突击车方队将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

  凌晨时分,他们提前了七八个小时到达天安门,整理、维护车辆

  接受检阅前,驾驶员每隔两个小时将战车发动一次,检查车辆完好程度

  成都商报首席记者王毅 北京报道

  将军名片

  籍贯

  四川崇州

  年龄 58岁

  军龄 40年

  所属方队

  高机动突击车方队

  曾服役部队

  某山地步兵旅

  部队前身

  新四军4师12旅

  训练 “当将军不能落后于战士

  在高机动突击车方队的指挥车上,58岁的唐建明少将一丝不苟地重复着敬礼的姿势。他是受阅的51名少将中年龄最大的,而比年龄更难承受的,是“醉氧”的状态。

  唐建明是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在雪域高原服役40年,让他的脏器发生不可逆高原性病变:心室肥大,高血压,双腿严重静脉曲张。到了北京,他的体能消耗相当于普通人的2至3倍。

  “宁可生命透支,绝不让履行使命欠账”,这位四川崇州籍的将军,以坚定的信念,克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3月,他的部队穿着棉衣从西藏赶到石家庄参加集训;7月到北京阅兵村时已是夏天,室外温度接近40℃,车内温度能达到48℃。驾驶员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坐就是3个小时。

  为了达到人车合一的境界,方队采取了“土洋结合”的训练方法。土办法是通过眼睛标齐排面;北斗系统定位等高科技手段,也用于指导训练。

  唐建明说,采用高科技是为了让训练效果更好,而阅兵当天不一定使用。还是需要驾驶员的硬本领,达到人车合一、几十辆车合一的境界。

  “当将军不可能落后于战士。”这是唐建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因为年龄,有时唐建明会出现耐力、敏捷程度跟不上,甚至头昏、腿软的现象,但他对自己的要求,和对年轻士兵是一样的。

  这位将军抽空就给自己“补习”,经常早晚各加练至少半小时。仅敬礼的动作,他每天就要多重复100次以上,连看电视都站着练军姿,一站两个多小时。

  唐建明说,他要面对的困难,也比年轻战士多。比如敬礼,原来的要求没有阅兵这样严格,很多动作要领,几十年来形成一些痼癖,纠正起来就很难。

  付出 瘦了十几斤,就当“排毒”的机会

  阅兵训练以来,唐建明瘦了十几斤。可他很珍惜在平原训练的机会,甚至是流汗,都觉得很难得。在西藏天气寒冷,很少能够流这么多汗,他告诉战士们,这也是“排毒”的机会。

  从天府之国到雪域高原,唐建明坚守了40年,长期服役于某山地步兵旅。该部队的前身是新四军4师12旅,进藏以来边筑路边打仗,在全军叫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先后投入川藏公路建设,参加昌都战役、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等重大军事行动。

  唐建明长时间担任西藏军区某边防分区司令员,一年中有8个月以上都奔波在边防一线。“在这艰苦的环境中,要耐住寂寞,耐住心灵上的恐惧”,唐建明说,在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对身体、心理的摧残相当大。要战胜它,必须要付出更多。

  在西藏的40年,他经历了三个阶段的煎熬。

  30岁左右时,远在成都的老人、小孩、家属都需要照顾,守卫疆土的责任和个人家庭的矛盾交织在一起,让他有了一种恐惧;40岁左右,因长期在高原环境生活,缺氧环境下红细胞增多,对身体造成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让他曾有过回地方的打算;55岁左右到现在,也是一个挑战,他有时觉得为祖国站岗放哨40年,到了这个年龄也应该回老家了,但恰恰在这时,任务更艰巨。

  最终,唐建明战胜了这些困难。他说,从新兵开始,他就抱着报国之心,为祖国守边疆的想法去了西藏。他的成长经历非常难得,也有很多坎坷,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

  唐建明说,坚持,就是一种毅力,需要一种意志,“我们没有退路,只有前进,祖国的土地就在我们脚下”。

  信念 “死都不怕,训练累点怕什么

  40年沧桑,从新兵到普通指挥员,再到将军,唐建明感到异常艰辛,更感到十分自豪。在异地他乡,他也时刻怀念着家乡土地和人民。

  在他年轻时,家里的老人、妻子、孩子都在成都,而他根本无暇照顾。直到现在,按照标准他一年可以休78天的假,但由于工作需要,他的假期往往不能按标准实行。

  唐建明说,虽然照顾女儿的时间很少,但女儿非常努力,这也是他最大的骄傲。她的女儿,从温江中学考上北大,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

  此次阅兵,唐建明离女儿很近,可他们几乎没有时间见面。训练初期,女儿去看望过他,虽然女儿有些担心他的身体,可更多的还是感受到父亲肩负的使命光荣。家里人给予他很大的支持。

  在北京,唐建明觉得条件好多了,至少不缺氧气,这对于西藏官兵来说,就很奢侈了,甚至是一次享受。

  “西藏最珍贵最缺的就是氧气,最高尚的就是精神境界。”他教育官兵,“我们来训练就是为了阅兵的任务,我们从西藏高原来的,缺氧不怕,死都不怕,训练累点怕什么呢。

  唐建明说,此次阅兵,是60多年来,西藏军区部队首次成建制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他希望,通过方队的窗口,展现出西藏部队的风采。

  合练时,唐建明穿上特意为阅兵准备的服装,每一个细节都认真检查一遍。在他的左臂上,戴有“高机动突击车方队”以及“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 装备方队”的臂章;右胸上则是由五角星、和平鸽等图案组成的阅兵特制徽章。这些,都是这位老将军的自豪和荣耀。

  阅兵当天,他们提前七八个小时就到天安门,整理、维护车辆,保持车辆、武器装备的姿态。驾驶员每隔两个小时将战车发动一次,检查车辆完好程度。

  即将退休的唐建明说,等退休了,他要回到家乡、回到成都。他说,此前每次回成都,看到家乡的变化很大,感觉很欣慰,感谢家乡人民做出的贡献。

  “醉氧”将军的新挑战

  “当将军不可能落后于战士。

  宁可生命透支,绝不让履行使命欠账。

  西藏最珍贵最缺的就是氧气,最高尚的就是精神境界。我们从西藏高原来的,缺氧不怕,死都不怕,训练累点怕什么呢。

  哪怕我在训练中比别人多付出二至三倍的努力,也是一个老军人应该做的。

  这次阅兵把我的人生推向了巅峰,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

  淡泊名利,是我的人生观;而能够在退休前夕参加阅兵,巅峰迎退,是我的荣耀。

  能参加阅兵,是西藏所有官兵的荣耀,也代表着与我同批入伍的600多位家乡战友。”

  高机动突击车方队由西藏军区的官兵组成,方队的战车,由国产“猛士”车改装而成。在唐建明乘坐的指挥车前方,一颗金光闪闪的五角星,代表着一位将军接受检阅时的荣耀。

  从1976年参军,唐建明在西藏服役40年,由士兵成长为将军,军旅生涯从不缺乏挑战。退休前夕,这位将军又担负起大阅兵的重任,将带领首次成建制参加阅兵的西藏军区部队,接受检阅。

  长期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部队服役,他的心脏、肝脏、脾脏等都有一些变化。用他的话说,这40年,实际上是对身体的消耗、能量的消耗,是对生命、意志、理想和信念的考验。

  初到平原地区训练,唐建明出现了严重的“醉氧”现象:“感觉头晕、恶心,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肢体不听从使唤,反应明显迟钝。

  在阅兵训练场,他站1个小时的体能消耗相当于普通人站2至3个小时,时间一长,会导致身体严重不适。

  但无论炎热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他都雷打不动到训练场,从军姿、敬礼到答词,逐个科目练习、逐个动作打磨,直到汗水一次次湿透衣背。

  “哪怕我在训练中比别人多付出二至三倍的努力,也是一个老军人应该做的。这次阅兵把我的人生推向了巅峰,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唐建明表示,“淡泊名利”是他的人生观,能够在退休前夕参加阅兵,“巅峰迎退”,更是他的荣耀。

  1976年12月,唐建明从崇庆县(现成都市崇州市)西山乡和平村一组入伍当兵,入伍前是地道的贫下中农。同批入伍进藏的有600多人,而现在,只有他一人仍坚守在高原。

  他说,能参加阅兵,是西藏所有官兵的荣耀,也代表着与他同批入伍的600多位家乡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