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夯实基础做强产业 拓宽农业发展致富路
万家镇月亮湾家庭农场果园一角。
达 川区石峡子水库开工仪式现场。
2014年 8月 7日,在达州市家庭农场现场会上,达川区月亮湾家庭农场 “六大经营模式助推家庭农场发展”经验得到参会者一致认可;
10月6日,达州市达川区河市镇成都山村一条宽4.5米、长6.3公里水泥路全面完成,这打通了整个成都山外出的通道,直接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和种植业的大发展;
12月30日,达川区大堰乡的村民纷纷涌向金黄村黄家屋处的简易操场,在一阵鞭炮声中,达川区石峡子水库工程正式开工,水库建设成后,可一举解决当地6.9万亩耕地灌溉用水……
2014年来,达川区围绕区委提出的 “产业强区、城镇兴区、基础固区、文旅靓区、法治安区”五区目标,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狠下功夫,深化农村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双赢”。
强化基础当“示范”
在加快推进双庙蔬菜、百节乌梅、石梯水果三大科技示范园建设和麻柳-大树十万亩粮经复合基地、管村-石梯十万头生猪基地两大基地示范带建设中,达川区着力基础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全区农村发展铺好“路”。
农建示范区顺利完成。2014年,达川区不断夯实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共投入资金89000余万元,投工207万个,建成一个3万亩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示范区。其中,整治病险水库20座、修复水毁工程450处,新建微水程470口、解决4.71万人的饮水安全、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平方公里、加固堤防工程1.2公里、汛末蓄水11200万方;新建通乡水泥路96.7公里、通村公路1137公里、机耕便民道543公里;完成中低产田改造任务6.43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3.81万亩,土地整理7.28万亩、新增耕地0.87万亩;新建沼气1003口、修复提灌设备847台套/7761千瓦,新增提灌设备 163台套/1141千瓦,修复电灌站30座,改造、新建提灌站9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10.52万亩、营造林4.407万亩。
“示范县”建设效果明显。在建设中,达川区在赵双木环线示范片连片发展蔬菜2.4万亩、柑桔0.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5810亩;金管石走廊示范片连片发展达州青脆李等水果1.2万亩,建立了达州青脆李苗木繁育基地100余亩;完成土地整理2万亩、田型调整3420亩、整治提灌21座、整治堰塘95口、新建蓄水池86口、衬砌排灌渠系79.6公里、修建田间便道126.4公里,硬化 (拓宽)村社道路190.3公里、修建通户路45.6公里,建设联网路12.8公里。
达川区6个乡镇33个村3.4万亩涉及38个项目的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被达州市组织的专项评审会称赞:“相当务实、没有花架子”。
发展产业重“特色”
按照“强基地、扶龙头、优品牌、建新村、促增收”的思路,达川区围绕优质粮油、蔬菜、水果、生猪、乌梅五大主导产业,大力推动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跨越。
产业基地建设全面发展。
按照规划,达川区大力发展“5+5”工程。一是产业基地建设。在东部发展了万亩脆李基地、万亩安仁柚基地;南部发展了3万亩蔬菜基地、万亩乌梅基地;西部发展了万亩贡米基地、万亩柑橘基地、万亩青花椒产业带。全区三大片特色农业产业迅猛发展,水果种植面积6.3万亩,其中青脆李种植面积2万亩,安仁柚种植面积4500亩;蔬菜种植面积20万亩,其中发展设施蔬菜3万亩,新建蔬菜钢架大棚1225亩;优质粮油作物播种面积79.53万亩,总产29.47万吨,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49.2万亩,发展“米城”贡米2万亩;发展乌梅65000亩;发展青花椒12500亩;初步统计,全区全年出栏生猪89.3万头、肉牛6.1万头、羊15.4万只,新建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50个,创省级标准化示范场2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场8个,发展规模养殖户612户。二是粮经复合基地建设。在麻柳、檀木2个乡镇建立3000亩粮经复合产业示范片,在大风、檀木、管村、九岭等10余个乡镇种植“麦、玉、豆、菜”粮经复合模式3.4万亩,在麻柳、双庙、金垭、河市等20余个乡镇种植 “稻-菜”、“稻-油”粮经复合模式6.8万亩;三是三大科技园区建设。以打造农建示范区为契机,提质改造万亩“双庙—赵家”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园区,打造双庙乡二东村农耕文化园;在石梯镇愉活村建设了特色水果示范园,其中柑桔标准果园500亩,葡萄园800亩,冬草莓200亩,良种桃500亩,果苗繁育基地200亩,每年繁育优质果苗100万株以上;达川区已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乌梅之乡”,为了把这一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目前已在百节镇蔡家坡村建乌梅科技示范园1500亩。
特色产业发展迅猛。根据各自的特色,达川区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成的万家月亮湾的水果园、九岭乡的青花椒园、永进宝井寨村的葡萄园、金檀柠檬园、百节蔡家坡村的柿子园、双庙蔬菜园、江阳蓝莓园等特色产品园。目前全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3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个,规范化专业合作社281个,国家级示范专业合作社1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4家,注册家庭农场22个。四川天王牧业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川区永逸养殖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专业合作社,实现了“零”的突破。
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突破。达川区积极实施农产品商标注册和“三品”认证,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达28个,已注册9个特色农产品商标,获国家地理保护标志3个,创省级以上猪肉产品 “秦巴冠一”商标1个,获省级无公害畜产品认证5个,成功申报“中国乌梅之乡”品牌,达川乌梅酒被第十五届中国西部博览会(2014)四川农业博览会组委会评为“特色产品奖”。
涉农招商项目成绩斐然。达川区引进的云南辉利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在花红乡建设畜牧科技示范园,同时配套发展葡萄、草莓、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引进的兰州名匠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投资1.6亿元,在福善镇建设特种养殖业开发项目,同时配套休闲观光产业发展;全区2014年涉农招商项目超4亿元,均已落地见效。
农民增收多“途径”
按照 《达川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促进2014农民增收工作的意见》的要求,达川区认真落实农民增收工作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乡镇长(街道主任)和区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负责制,把农民增收工作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区级相关部门和各乡镇,确保增收目标完成;
实现多途径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大力发展“五大”优势农业产业,打造“五大”特色农业品牌,精心打造优势特色产业基地,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增加家庭经营收入;二是加强劳务培训,增加工资性纯收入;三是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增加转移性收入。全面推进扶贫攻坚项目,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力度,促进农民转移性收入;四是激活农民资财,增加财产性收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农村土地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增加农民的土地收益,增强农民的科学理财意识,实现保值增值。
2014全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可望突破万元。
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要求,达川区通过PK确定了7个幸福美丽新村。聘请西南农业大学等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团队,对7个幸福美丽新村进行了全域总体规划,截止目前,7个幸福美丽新村已按规划设计内容进行了分类建设,共投入各类建设资金2500余万元,新建新村聚居点7个、入住村民300余户,旧村院落改造提升8个350余户,发展大棚蔬菜、葡萄、柑桔、草莓、蓝梅等特色产业6000余亩。
如今,走进达川农村,就如同走进一幅幅山水画:画里,人们在劳作,设施便捷,道路通畅;画里,人们在生产,科技引领,产品畅销;画里,人们在欢笑,阔步行进在小康路上……
□杨辉 朱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