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精彩答卷 铿锵时代足音——聚焦四川代表团开放日答记者问

09.03.2018  14:33


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全体会议向媒体开放,现场各媒体记者争相举手提问。(记者 毛漫丁)


  3月8日,四川代表团开放日。50多家媒体130多位中外媒体记者早早来到四川代表团驻地会场。这一天意义非凡。一年前的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为进一步做好四川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一年来,四川交出了怎样的答卷?大家十分关注,期待着精彩的答案。媒体提问环节开始,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代表团团长王东明用暖心的开场语向中外媒体记者发出诚挚邀请:“我们诚挚地邀请大家多到四川走一走、看一看,亲身感受四川优美的自然风光,感受巴蜀大地蓬勃的发展热潮,感受四川人民的热情好客,同时也希望大家继续关心四川、关注四川、支持四川、宣传四川。

  从如何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到高标准推进天府新区建设,从全面创新改革的四川经验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四川实践,以及各界普遍关心的高质量推进九寨沟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等问题,记者踊跃举手、争相提问,尹力、范锐平、王宁、于会文、杨克宁等代表积极回应,认真作答。

  一个多小时一晃而过,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再立新功的四川答卷在中外记者心中铺展开来。新时代的四川发展足音,已然铿锵。

  【关于脱贫攻坚】

  坚持问题导向

  下足“绣花”功夫

  人民日报记者: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深入四川凉山州考察脱贫攻坚工作,还亲自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我们知道,这几年,四川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省工作头等大事,实打实、硬碰硬,狠下“绣花”功夫,取得决定性进展。但我们也知道,四川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依然艰巨。请介绍下一步脱贫攻坚工作的举措和安排。

  尹力(省委副书记、省长、代表团副团长):感谢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对四川脱贫攻坚工作的关心支持!去年的今天,也是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叮嘱我们在脱贫攻坚上要下一番“绣花”功夫。今年春节前夕,总书记又亲临四川视察工作,深入大凉山腹地调研脱贫攻坚,充分体现了对贫困群众的关怀关爱,充分体现了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高度重视。这也是对四川脱贫工作的肯定、鼓励和鞭策。

  四川是全国6个扶贫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下足“绣花”功夫,着力把握“精准”要求,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全省农村贫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750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17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1.5%下降到2.7%,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

  过去五年,我们主要做了这些工作:一是系统谋划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省头等大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部署谋划推动,省委作出有关决定、省人大制定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省委省政府出台实施纲要,出台产业扶贫、教育医疗等10个专项方案,以及每年制定若干实施方案,形成“3+10+N”组合拳。

  二是坚持精准扶贫。落实中央分类施策、精准帮扶的要求,运用扶贫大数据平台,瞄准因病因灾等致贫返贫主因,实施专项行动计划,力求做到扶贫识别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驻村帮扶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三是聚焦重点攻坚。锁定不愁吃、不愁穿,逐一编制贫困县贫困村产业扶贫规划,实现85万名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纳入低保的121万贫困人口进行兜底。锁定住房安全、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有保障,完成易地扶贫搬迁72万多人,改善1万多所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为136万多名高中生和中职学生免除学费、提供助学金,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

  四是创新扶贫方式。创新建立“四项扶贫基金”,总规模达110亿元、惠及贫困人口191万多人次。创新开展精神扶贫,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创建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四好村”1.8万多个,开办“农民夜校”4万多所,组织群众学新思想、学文化、学政策、学法律、学技术。创新开展对口帮扶,安排省内经济相对发达市县帮扶45个深度贫困县。

  五是层层压实责任。从省到乡层层建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实行党政主要领导“双组长”负责制,全面落实“五个一”驻村帮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做到“五级书记一起抓”。全省5万多名驻村帮扶干部常年驻扎在基层,奋战在脱贫一线。省领导带队对160个有扶贫任务的县和所有贫困村开展了12轮全覆盖督导。

  对于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我们将继续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创新。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四川脱贫攻坚任务依然繁重艰巨,剩下的贫困人口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尤其是“一步跨千年”的藏区彝区,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远地区于一体,深度贫困与自然条件、社会治理等因素交织,脱贫攻坚更具特殊性艰巨性。工作中也有个别地方推进不平衡、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落实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继续把脱贫攻坚作为全省头等大事,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精细的工作方式,瞄准深度贫困地区主要问题,进一步下足“绣花”功夫。一是坚持现行脱贫标准,着力提高脱贫质量。未来3年,新增转移就业30万人,推进易地扶贫搬迁43万多人,继续抓好民族地区15年免费教育、“9+3”免费职业教育和“一村一幼”,着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二是创新整合支持政策,着力加强攻坚力量。创新财政金融、国土、人才等倾斜支持政策,整合各类资源,集中力量打好攻坚战。未来3年,我们计划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275亿元,其中省级财政869亿元。三是构建脱贫长效机制,着力激发内生动力。把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加强规划、政策、机制衔接。深化“四好村”创建,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四是进一步加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着力推动脱贫举措落地落实。加强组织保障,层层压实责任,力戒形式主义,严查扶贫领域违法违纪行为,以过硬作风确保脱贫实效。

  我们相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各级党委政府和贫困群众的同心奋斗,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能打好这场攻坚战。

  欢迎大家多到四川走走看看,对四川脱贫攻坚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建议。谢谢大家!

  【关于天府新区】

  突出公园城市特点

  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经济日报记者: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天府新区主要区域在成都,请问成都片区的规划建设如何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打造新的增长极?

  范锐平(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代表团副团长):感谢记者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成都的关注和宣传。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我们理解,公园城市是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交相辉映,“”“”“”“”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全面体现,契合新时代成都市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符合成都的资源禀赋、人文特质和城市未来发展的内在规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深切嘱托为天府新区服务国家战略指明了努力方向,为成都实现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实践路径。

  天府新区是党的十八大后获批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四川省委省政府在天府新区成立之初就明确提出,规划建设天府新区是“百年大计、四川大事”,要求我们坚持全球视野、国际眼光、高标准、高质量规划建设。新区成立3年多来,累计投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资金1000亿元,带动完成产业投资6400多亿元,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00多亿元,初步形成了区域服务带动能力。

  我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天府新区的新要求,主动在国家战略全局中找位置、强担当,聚焦“三大战略定位”,为“一带一路”建设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大开放提供重要的战略支撑。

  首先是着力建设西部地区最具活力的新兴增长极。聚焦打造引领西部未来发展的新引擎,坚持高端引领、创新驱动,加快提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高端成长型产业能级,加快推动总部经济、科技服务、现代金融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积极培育新经济新产业新形态。加快西部国际贸易博览区、天府中心总部经济区、科学城和鹿溪智谷创新集聚区等产业功能区建设,大幅提升天府新区创新引领能力和产业发展能级。

  第二是要着力建设宜业宜居宜商的国际化、现代化新城。以公园城市的理念做好城市规划设计,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确保天府新区全域生态用地不低于70%,努力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提升天府新区的软实力。加快推进天府绿道体系建设,以大尺度生态廊道作为有机分割,充分彰显天府新区的自然生态之美、山水田园之秀。坚持“留白增绿”定力,依山沿水规划建设城市景区。开展大地景观再造,高标准发展都市农业,让生态湿地、菜地农田都成为城市靓丽的风景。构筑生态区、绿道、公园、小游园、微绿地五级生态绿网,全面提升休闲之都、宜居之城的独特魅力。深入落实人才新政,吸引“蓉漂”人才到天府新区创新创业。高标准规划建设人才公寓、商业中心、国际社区,形成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的城市新形态。

  第三是着力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整合外事、外资、外经资源,加强开放战略通道和外事合作平台建设,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建设国际门户枢纽,服务国家战略全局。我们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确立的“四大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天府国际机场和国际空港新城建设,力争在2020年天府国际机场第一架次飞机顺利起飞,从而形成国家第四个向西向南开放的航空枢纽门户。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建设,努力提升“一带一路”交往中心和欧洲商贸城的服务能力,着力增强对国际先进要素资源的吸附能力。进一步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加强双向开放协作能力建设,促进境内外区域中心城市的双向协作。加快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增强开放辐射力和发展带动力。

  最后,热切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到成都,享受“天府之国”的美丽安逸,成都也将是大家逐梦精彩人生的事业福地。

  【关于全面创新改革】

  全面创新改革

  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力

  新华社记者:我们了解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把全面创新改革作为“一号工程”,加快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特别是全面创新改革方面成效显著。请介绍四川在全面创新改革方面的做法、成效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王宁(省委常委、副省长、代表团副团长):感谢你对四川全面创新改革的关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四川的一项重要改革试验任务,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其作为引领四川转型发展的“一号工程”,举全省之力加以推进,目前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今年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对我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关于四川全面创新改革的做法和成效,我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形成了一批先行先试的创新改革任务成果。国务院授权我省的先行先试改革任务有30项,我们对每项任务都制定了工作推进方案,实行清单式管理和挂图作战,集中攻坚。到去年底,有15项基本完成,9项取得重大进展,其余6项也在加快推进。二是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一方面探索并经国家确认和推广了一些试验经验,另一方面还在省内复制推广了一些经验成果。三是形成了改革效益成果并有力助推了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过两年来努力,全面创新改革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在它引领下,我省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新旧动能正在加速转换。我这儿有一组数据——2017年全省军民融合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全省已建科技创新平台1478个,其中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7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122个;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1.8万亿元,是2012年的2.3倍;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4%,比2012年提高7.5个百分点。可以说,全面创新改革已经成为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按总书记视察四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拓展思路和举措,把全面创新改革这个“一号工程”抓实抓好,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实施一个行动”,即大力实施重点改革攻坚行动,确保国家赋予四川的先行先试改革任务能够圆满完成;二是“实现一个突破”,即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三是“取得两个成效”,即推动科技与经济、科技与金融结合取得重大成效;四是“提升三个竞争力”,即全面提升区域、企业、产业的竞争力,将成德绵这个全省改革创新试验区的主战场打造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区域性创新中心,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领军企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关于生态文明】

  以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态度

  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光明日报记者:四川历来就是山清水秀的地方,生态环境地位特殊,也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去年中央环保督察,基层老百姓反映了不少生态环境问题。请问四川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于会文(全国人大代表、省环保厅厅长):四川山川秀美,自古就有“剑门天下险、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九寨天下奇”的美誉,又是千河之省,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肩负着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同时,四川还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工业大省和农业大省,发展和保护的矛盾一直比较突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对脚下这块土地负责、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态度,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自觉肩负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责任,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一是做好生态文明顶层设计,构建美丽四川建设总体布局。2013年就提出要建设美丽四川,紧接着实施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消了58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和生态脆弱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GDP考核,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作出了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部署了大规模绿化全川和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的目标。今年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后,省委省政府又迅速进一步完善了举措、细化了分工、压实了责任,把总书记的关怀厚爱和殷切希望转化为推动美丽四川建设的强大动力。

  二是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鲜明提出“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省委省政府痛下决心,坚决关停了753处小煤矿,不再审批建设5万千瓦以下的小水电,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488户,整治散乱污3.5万多家。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5%,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减少。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8059万千瓦,稳居全国第一;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90.3%;去年外送清洁电量1389.5亿千瓦时,为全国减排作出了较大贡献。同时,重点培育壮大七大优势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构建绿色发展的产业体系增加新动能,转换新动力,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基本建成。全省上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推进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森林覆盖率达到38.03%,推进石漠化、荒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率先将30.42%的国土面积划定为生态保护红线,重要生态功能得到有效保障。深入实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将成都平原大气质量改善作为全省“环保一号工程”,将沱江岷江水环境治理作为重中之重。推进城乡污水垃圾三年行动计划,去年底集中开工了水气土污染防治项目683个,投入1279亿元。2017年,全省优良天数率达到82.2%,水质断面优良率达到78.2%。成都平原地区改善尤为突出,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四是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决策落实落地。在全国率先实现省级环保督察全覆盖,接受了中央环保督察的全面“体检”,对突出环境问题实行省领导挂牌督办,把生态环境保护的考核权重由2013年的8%提高到13%,修订完善了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环境保护职责分工方案,建立健全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体系。

  去年底,中央环保督察组向四川反馈了督察情况,在充分肯定成效的同时也指出了一些问题。省委省政府明确表示照单全收,绝不遮掩回避,必须实打实、硬碰硬,逐一整改到位。对短期内能够整改的问题,已经组织整改,限期销号,对整改需要较长时间的问题,明确了路线图、时间表、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倒排工期,按期量进度推进。四川还制定了整改方案,对5个方面89个问题逐一明确了牵头单位、责任部门、具体措施等,目前方案已上报国务院。今年是全省环境问题整改年,四川还制定了通报、考核、评估等一整套推进机制,并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销号工作办法。

  几年来,四川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把美丽四川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仅产业转型加速升级,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不断增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整体提升,既守护了绿水青山,又创造了金山银山。

  【关于九寨沟灾后重建】

  高质量推进重建

  所有重建项目今年全部开工

  中央电视台记者:九寨沟地震灾区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遭受地震破坏在国内尚属首例。四川如何高质量推进九寨沟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和发展提升?

  杨克宁(全国人大代表、阿坝州委副书记、州长):“8·8”九寨沟7.0级地震发生后,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省委省政府科学高效组织抢险救援,在最短时间内疏散转移6万余人,最大程度减少了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夺取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抗震救灾转入灾后恢复重建以后,按照省委《关于推进九寨沟地震灾区科学重建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新九寨的决定》部署,经过近3个月的精心谋划,编制完成《“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及5个专项实施方案。一批地质灾害治理、住房重建、学校维修加固、基础建设等项目已先期启动或完成。震后的九寨沟依然十分美丽。除了诺日朗瀑布、火花海这两个景观受损相对较重以外,其他主要景观基本没有受到破坏。从今天(3月8日)起,按照“限区域、限流量、限时段、限方式”的原则,九寨沟景区对外开放部分景观。

  高质量推进九寨沟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和发展提升,努力建成推进民族地区绿色发展脱贫奔康的典范,让灾区群众早日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具体从以下五个方面精准发力。

  一是突出规划引领,统筹推进恢复重建。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决定》和《规划》,划定时间表、列出路线图,全力实施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5个专项实施方案,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地质灾害防治、景区恢复提升和产业发展等重大项目,着力探索世界自然遗产抢救修复、恢复保护、发展提升的新模式,加快建设美丽新九寨。2018年所有重建项目全面开工,计划投资38.46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32.87%。

  二是突出绿色内核,系统修复受损生态。着眼“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新样板”目标定位,结合《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统筹推进总投资8.4亿元的19个生态修复项目,抓好诺日朗瀑布、火花海等遗产点保育,加强震损林草湿地和珍稀濒危动物栖息地修复,同步实施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最大程度恢复自然生态功能。坚持预防为主、分类施策、合理避让、重点整治,系统抓好地质灾害防治,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突出产业支撑,全面激活发展引擎。着眼处理好景区开放与景区恢复关系,科学有序开展核心景观保护性修复,增强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注重生态业态文态融合、微景观微田园微环境联动,深度挖掘大九寨旅游资源,固化串珠式全域旅游格局,培育旅游新业态、增添游客新体验,推动旅游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漳扎镇,抓好南坪旅游小镇建设,提升公共服务,建成国际生态旅游魅力小镇,以旅游产业振兴带动群众增收。

  四是突出民生为本,极力保障生产生活。针对灾区群众创收能力有限等问题,结合地方环境和特色,规划总投资1.5亿元实施生态保护公益性岗位,生态农业、特色种养殖业等项目;针对长期影响灾区交通通达性、景区可进入性、公共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规划总投资55.8亿元实施122个相关项目;对于地震毁损房屋,在结合易地扶贫搬迁、藏区新居建设等行动基础上,规划城乡住房重建领域总投资2亿元,建设完成8个项目。

  五是突出严格监管,确保实现廉洁重建。建立“点上督促、线上协同、面上统筹”工作机制,加强重建全过程审计和动态管理,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竣工验收制,务求重建项目质量安全、群众满意。强化对重建资金、物资管理等腐败易发多发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严肃执纪问责、从严从重处理,全力推动阳光重建、廉洁重建。

四川下足“绣花”功夫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扶贫与移民
四川下足“绣花”功夫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四川下足“绣花”功夫 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人民政府
狠下“绣花”功打好攻坚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四)
  3月6日,机器轰鸣声打破了凉山州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的宁静,第一书记张凌早早来到村里的施工现场。他手里拿着两张公路施工图纸,9.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警方加大整治力度 为九寨沟景区重新开放护航
  自3月2日起,九寨公安开展道路交通专项整治行动,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