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收益扶贫的乐山探索 股权量化 贫困村民“坐收”红利

23.09.2016  11:06

 

  9月16日,沐川县杨村乡碑坪村支书刘建华正指导着村里几户贫困户申请扶贫小额信贷,大家填写和准备材料,忙得脚不沾地,“下周一,这些材料便要交给银行。”根据要求,每户贫困户可贷5万元。

  这和去年刚开始推行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政策时的情景大不同。刘建华说,过去,农村金融扶贫领域出台了不少政策,可贫困户并不“买账”,究其原因,是既无信心也没动力。

  而现在,碑坪村贫困户申请到的贷款将作为入股本金,委托给四川驰阳集团进行集中投资管理。到年底,贫困户就可“坐收”红利。

  这样的扶贫思路来自于乐山对资产收益扶贫的探索。

  一年多以来,乐山在全市多地试点这条财政扶贫新路,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以及贫困户林地、宅基地和承包地使用权等多种权属,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转化为股金和产业发展资本,既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又撬动了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现代农业。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乐山市农村居民收入中的财产净收入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同比增长达52.6%。

   1

  尴尬贫困户“望贷止步

  “政府搭台作保,财政补贴利息,银行简化程序,政策鼓励贫困户积极‘借’钱谋发展。”刘建华说,集各种红利为一体的扶贫小额信贷,目的是要激发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培养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

  即便政策如此优惠,开始时贫困户的积极性并不如预期高。以碑坪村为例,贫困户主动申请的,在全村50余户贫困户中,不足10户。

  该村二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周长寿的难处,也是大多数贫困户的处境。他家五口人,夫妻二人都有病,不能出大力,还有70多岁的老母亲,女儿还在读高中,生活十分困难。“因病缺劳力,找不到适合的项目,再加上不擅长经营。”周长寿列举了自己“望贷止步”的原因。

  碑坪村驻村第一书记周亚非说,因老弱病残致贫等客观条件致贫的贫困户,是脱贫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而这部分人群的占比又较大,在碑坪村占比达80%,经常会因现实条件“卡壳”,无法享受实惠。

  在实际操作层面,遭遇尴尬的不仅是扶贫小额信贷,财政扶贫资金同样面临着难题。乐山市委改革办在调研中发现,财政扶贫资金打捆使用于项目,往往似“大水漫灌”,难以精准对接到贫困户个体,短期内难见扶贫成效;而若是财政扶贫资金直接分配到贫困户人头,贫困户领取扶贫资金后,往往又存在使用效益低的问题,且资金使用分散,“小钱难办大事”。

  如何让好的金融扶贫政策、财政支农扶贫资金精准对接贫困户,乐山市展开了探索。

  2

  破局开展资产收益扶贫

  今年年初,在碑坪村的对口帮扶单位乐山市政协协调下,该村引入四川驰阳集团发展养殖业。“驰阳在碑坪村的养殖项目,全村有20多户贫困户成为了股东。”周亚非说。

  贫困户股东的加盟,是该村利用扶贫小额信贷创新资产扶贫机制的成果。即驰阳与邮储银行乐山市市中区支行达成合作协议,贫困户自愿与驰阳集团签订协议书,将小额信贷资金作为入股资本金,委托给驰阳统一管理,由驰阳承担向银行还本还息的责任。为了保证贫困户贷款资金安全,驰阳还向银行作了抵押担保。

  根据协议,贷款贫困户每年享受政府贴息补助1500元,将由相关部门直接发放给贫困户,同时,驰阳集团承诺向农户提供每年不少于1500元的经营分红。

  这对于家里缺乏劳动力的周长寿来说,家里就有了一份保底的现钱,“每年当‘甩手掌柜’,凭资产股享受到3000元红利。

  而对于“买单”的驰阳集团来说,是否是亏本买卖?

  该集团合作与发展部部长胡永忠说,“实则是双赢之举”,一方面,“化零为整”的扶贫资金,借助企业的运营平台,发挥了效应。而对企业来说,借此机会链接贫困地区山清水秀的生态资源,正是企业深入广袤农村布局生态农业的时机。

  胡永忠透露,下一步,驰阳将在乐山地区的16个扶贫点,陆续展开类似合作,撬动的扶贫贷款资金可达上千万元。

  在乐山各级改革办的推动下,类似的尝试去年便展开。今年6月,马边彝族自治县民建镇贫困户使乙夫铁持着股权证,从马边文彬农副土产品集配中心领到首季度盈利分红400余元。

  马边文彬农副土产品集配中心以专合社作为主体,从事鲜活农产品收购、加工、冷藏仓储等业务。该中心共投资600万元,其中,马边投入财政支农资金170万元。

  马边县委农工办副主任肖志雄介绍,这170万元全部用于农村社员股权量化,平均每户社员分配得股金0.7万元。对于22户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特殊照顾”,每户分配得股份金0.78万元。该集配中心按不低于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确保贫困户分红底线。

  对于沐川、马边、夹江等多地展开的资产收益扶贫模式探索,乐山市委政研室主任段声策评价,通过财政扶贫政策和资金使用方式的创新,形成资产股权量化到贫困户,打破了扶贫资金“大水漫灌”的传统模式,一改过去一投了之现象,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益和精准程度,建立起贫困户增收的长效机制。

   3

  探索入股方式多样化

  资产收益扶贫模式的探索,鼓起了贫困户的“钱袋子”,贫困户自主参与的热情也被点燃。

  在金口河区,创新“务工计价入股”的模式,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种养基地务工,其务工收入折算成专合社现金投资,贫困户将获得“工资+年终投资收益”双份收入。

  去年初,金口河区金河镇吉丰村天麻种植专合社,31户有劳动能力但缺资金、缺技术贫困户到基地务工。吉丰村村支书王泽银介绍,以贫困户投入的务工计价作为个人投资,天麻收成后贫困户既得到务工报酬,还可获得相应的收益分成,去年参与项目贫困户户均增收1.84万元。

  在马边,让困难群众手中的“”变成“”,将林地、宅基地和承包地使用权等量化折价,采取委托经营、合作经营等方式,交给龙头企业、专合社运作,收益按股权进行分成。

  今年初,马边石丈空猕猴桃专合社获得了300万元扶贫担保基金贷款。“通过这笔贷款,我们开发了470亩猕猴桃基地,带动了130户贫困户。贫困农户可选择以土地、人工入股,分享合作社经验成果。”合作社负责人罗斯贵预计,三年后,猕猴桃挂果盛产时,贫困户平均每亩可增收约1万元。“获得扶贫基金担保贷款的前提,是要带动一定数量的贫困群众增收致富。”马边农信社相关负责人称,通过扶贫担保基金贷款来撬动农业经营主体,探索贫困户多元化入股方式,辐射到了1000余户贫困户。

   4

  成效激活乡村发展潜力

  资产收益扶贫让试点区的贫困户成为了现代农业的股民、集体设施的主人,分享到了产业发展的成果。激励之下,贫困户也正在改变“坐等帮扶”的依赖思想。“现在我们村贫困户大部分是合作社的股东,大家不光等着收钱,还主动找钱,家家都种上了猕猴桃。”使乙夫铁介绍,文彬农副土产品集配中心与民建镇多个贫困村签订了猕猴桃收购协议,集配中心通过低温储存、冷链运输,将成批的猕猴桃卖往上海、浙江等沿海地区,价格可高出马边本地两倍以上。

  最近,民建镇永乐村的入股贫困户张波结衣正在学习猕猴桃的种植技术,他希望自己0.78万元的“”每年都能“水涨船高”:“合作社盈利越多,大家的分红也越多,我不能拖大家后腿,今年要开发自己的猕猴桃园。

  贫困户有了基本生活保障,收入结构也在优化。肖志雄介绍,以永乐村为例,贫困户每年可获得四次300元至400元不等收益,有了长期稳定的财产性收入,有劳动力的还可以就近打工或依托彝寨新村发展乡村旅游。

  以资金为纽带,股权收益被盘活,一大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崛起。“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等模式的兴起,贫困村农业生产发展方式正在悄然转变。

   记者手记

  对接市场放眼长远 才能让“钱生钱

  从全国来看,四川贫困地区的现状是面广、量大、贫困程度深,财政扶贫资金往往如“杯水车薪”。在我省,新一轮财政扶贫要求是做到精准滴灌,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集聚效应,这就必须在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和使用方式上进行改革创新。

  资产收益扶贫是一项全新的扶贫工作,而四川首先从建章立制入手,在全国率先提出“贫困户优先股”和“贫困户股份”概念,使各地在脱贫上来了个制度“松绑”。

  试行一年来,各地纷纷展开了各种试点。以乐山为例,对资产收益扶贫的探索,不仅聚焦“如何花钱为群众办事”,更追求“钱生钱”,用最少的钱取得最大的扶贫效果。而资产收益扶贫的成效,不仅增加了贫困户财产性收入,还带动了贫困户的身份认同感提升、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崛起、贫困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由此,记者认为,扶贫资金不仅是要充当“灭火队”的角色,成为解决贫困户眼下生存生活问题的救命钱,政府和脱贫主体更需以市场经济的眼光,用活用好扶贫资金,发挥扶贫资金在对接市场、转变生产发展方式的纽带作用,让钱冲在“”,既着眼当下,也放眼长远。(记者 吴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