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的“前锋”动力
“多亏了脱贫攻坚好政策,让我家的生活越来越好。”4月27日,广安市前锋区虎城镇双河村贫困户程世平对记者说。
今年55岁的程世平,因病致贫一直未婚,家中还有年过9旬的母亲,生活十分困难。在前锋区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中,他被列为扶贫帮扶对象。
针对程世平的实际情况,虎城镇制定了畜禽养殖帮扶计划,为他家整修了畜禽圈舍,搭建了鸡鸭养殖围栏,免费发放鸡、鸭供其喂养,还安排镇畜牧站的驻村农技员上门指导,进行全方位扶持。
“靠这些畜禽,我家去年收入达到了7700多元。”程世平告诉记者。
程世平家的变化,是前锋区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作为四川省首批脱贫摘帽县之一,前锋区立足实际,从创新运用“互联网+精准扶贫”模式,辅以一系列严格的问责机制,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为脱贫攻坚增添动力。
截至2016年末,该县5704户、16142名贫困群众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84%。
基础设施攻坚:群众生活好起来
“现在回家好方便,车子开到家门口。”在龙滩镇黄连村,村民周江河到前锋城区走完亲戚,开着自家的小车回到村里。
“现在路修通了,我们出行更加方便了。”周江河是土生土长的黄连村人,一提到村里以前的交通情况,周江河直摇头,“公路没硬化,路況较差,没有车子愿意进来,修房造屋要砖沙等只能肩挑背磨,农副产品运不出去。”
“修通致富路、解决出行难”,成了黄连村群众多年的愿望。“一定要‘啃下’道路这块‘硬骨头’。”黄连村的党员干部们主动联系区级相关部门,争取项目支持。目前,黄连村已扩宽黑化5米村级干道4.2公里,硬化组级道路7.1公里,新建泥石路1.5公里,即将扩建2.3公里组道,基本实现组组通水泥路,入户路覆盖所有贫困户。
“贫困村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基础设施落后。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就是做好基础设施攻坚。”前锋区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唐向军告诉记者。
为此,前锋区不仅打好交通扶贫大会战,还出台了《广安市前锋区农村安全住房建设工作方案》,聚焦贫困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多措并举力保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年前就搬进了新家,今年过了一个开心年。”在广兴镇寨坪村刘学财家中,他带着记者参观自己的新房。
刘学财是寨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前居住的老房子破旧不堪、走风漏雨,而且地处滑坡地段,存在严重安全隐患,2015年,他家被确认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去年6月,在乡镇及帮扶部门的帮助、支持下,刘学财的新房动工修建,建房补助资金也如期发放到手。去年12月,他搬进了新房,过了一个快乐的春节。
汇聚动能:脱贫速度快起来
最近,代市镇帽合村“第一书记”陈刚在发愁:“开了春天气变化大,担心西瓜苗的生长。”
去年,帽合村贫困群众在村党支书肖安银的带动下,种上了西瓜,种植过程中,西瓜不用农药、化肥,让其自然生长,西瓜成熟时,村“两委”还自办了生态西瓜展销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带动了西瓜销售。
“西瓜销量好,老百姓尝到了甜头,大家积极性更高了,今年,我们专门从新疆预定的种子。”陈刚告诉记者,今年村里会成立西瓜种植合作社,并注册商标,进驻电商平台,将西瓜种植发展成村里的“甜产业”。
脱贫奔小康离不开产业发展。按照“一村一产业”的总体思路,前锋区精准发力,提升脱贫攻坚“软环境”,为脱贫攻坚提速增添动力。目前,全区规划布局优质茶叶、花椒、柠檬、脐橙等特色种植业2万余亩,发展林下养鸡、山羊、肉牛等特色养殖600余户。
在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纵深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同时,该区还积极构建“12+6”条块结合的责任体系,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层层盯紧工作进度,凝心聚力为全区脱贫攻坚提供组织保障。
据介绍,“12+6”条块结合的责任体系是将脱贫摘帽具体指标按行业系统和领导分工梳理归纳为12大类目标任务,并从区委区政府主体责任等6个层面落实分解,再按照乡镇、村(社区)分级明确、逐级压实、严肃问责。
“根据责任体系,全区实行‘1名常委+1名区级领导’包干负责制,16个扶贫专项责任部门分别组建业务指导组分片包村,乡镇、村干部包组包户。”唐向军告诉记者:“这样做,可以压紧压实区级领导、行业部门、帮扶部门、乡镇、帮扶干部的责任,切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开通扶贫APP:脱贫信息“亮”起来
“老陈,最近怎么样?又要开始忙农活了哟。”4月7日一大早,前锋区人民法院职工郭大金来到代市镇大石村结对帮扶的贫困群众陈友安家中探望,两人坐在院子里闲话家长,这一幕被大石村第一书记曾文涛用手机拍了下来,并将照片上传到“前锋区脱贫攻坚信息平台”手机APP。
“前锋区脱贫攻坚信息平台”手机APP,2016年6月正式推行,是四川省首个“互联网+精准扶贫”APP大数据信息平台。
记者看到,“前锋区脱贫攻坚信息平台”手机APP主界面设有“区情简介”“组织领导”“脱贫动态”“脱贫规划”“党建扶贫”“扶贫政策”“通知公告”“电商扶贫”“回音壁”9个栏目。记者点击左下角的“进入乡镇”,进入代市镇大石村,就查到了陈友安的相关信息,其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帮扶成效、痕迹动态、收支明细等一目了然。
“以前,我们要走访贫困户,必须事先通过电脑登录,查阅国家业务管理子系统、‘六有’大数据平台了解相关情况,或到村上和贫困户家中翻阅登记造册的纸质资料,费时费力不说,信息更新不及时,时效性也不强。”曾文涛告诉记者,“现在只要登录APP,就能实时查看每户贫困户的最新动态,也能根据权限实时修改、更新贫困户扶贫、脱贫信息。”
“前锋区脱贫攻坚信息平台”手机APP不仅实现了脱贫攻坚信息“掌中阅”,能起到监督和约束作用。唐向军告诉记者,该APP实现了各级联系帮扶领导、帮扶单位和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成员、帮扶责任人等驻村帮扶信息的实时录入上传,及时公开有关工作信息,方便接受省市各级督查督导和广大群众监督,倒逼各地驻村帮扶责任人员认真履职。(广安日报蒋雨 陈定军 记者 徐瑜 刘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