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精准发力脱贫攻坚 年内6万名贫困群众要脱贫
脱贫攻坚事关群众福祉,广安市将脱贫“期限”提前:五年任务,三年完成、两年巩固。
“提前”的背后,是严峻的现实:比全省高0.3个百分点的贫困发生率;洪涝灾害、水淹区、华蓥山地质沉降、石漠化等自然问题多,全市6个区市县全部被纳入四川省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特困区域。广安市提前脱贫底气何在?目前全市扶贫工作效果如何?
形成合力整体推进
3708 人驻村帮扶,6.65万名干部职工与贫困户结亲
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从上而下,横竖贯穿,形成合力,整体推进。
为打赢脱贫这场硬仗,广安市各级党政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动员和部署精准扶贫工作,层层开展检查、解剖,层层落实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全市上下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市委书记侯晓春,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增斌多次深入联系的贫困村蹲点调研;全市2888名帮扶干部和820名“第一书记”驻村帮扶;6.65万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与8.64万户农村贫困户、2.07万户城镇贫困户开展结亲结对帮扶。
为让扶贫工作切实扶到点子上,帮到点子上,广安市17个部门共担扶贫责任,联合推动扶贫工作。
市委、市政府每月召集17个扶贫部门开会、座谈、进行督导;邻水县12个县委常委立下脱贫“军令状”;扶贫系统干部职工“5+2”“白加黑”……一个个真抓实干推进扶贫工作的场景让人们感受到了全市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决心。
产业扶贫开路引航 3万户贫困群众找到“生钱”办法
5月初,在岳池县东板乡大屋场村的藤椒基地里,数十名在该基地打工的村民领到了自己的工资。自从县里在扶贫规划中把大屋场村和相邻的几个贫困村整合在一起,引来业主发展万亩藤椒基地,当地不少贫困户的身份也由农民转化为基地的产业工人,除了每月的土地租金和工资收入之外,年底还能挣得不少的产业分红。
很多人穷,穷在致富没路子。市委书记侯晓春一再强调:“扶贫的关键在于产业扶贫。”广安市在推进扶贫工作中,以产业扶贫开路引航的方法带来的效果日渐显现——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在扶贫产业的带动下,在自己家门口挣到了钱。
藤椒产业让大屋场村贫困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在武胜县三溪镇的观音桥村,农旅结合的产业发展思路则让当地的贫困群众也尝到了甜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蔬菜产业,该村200户贫困群众在去年就已经全部实现脱贫。
依托一个个惠民扶贫产业的落地实施,目前广安市已引导扶持3万户贫困群众新发展脐橙、柑橘、葡萄、花卉、核桃、藤椒、龙安柚等特色产业8万余亩,饲养生猪、牛等大牲畜11.556万头,发展鸡鸭鹅等小家禽养殖234.487万只,实现贫困村农户人均增收1000余元。
探索创新脱贫路径 年内6万名贫困群众脱贫
精准扶贫,要识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在扶贫路上,广安市一路探索、一路创新,走出一条具有广安特色的扶贫之路:扶贫工作城乡统筹,整体推进;创新推出每月一推进、一督查、一通报、一整改的“四个一”工作方法;二维码促进贫困户信息精细化管理。不仅如此,华蓥市打出的医疗扶贫“组合拳”,大大减少了当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
村民陈一兰,便是在华蓥市医疗扶贫“组合拳”中的受益者之一。今年70岁的陈一兰,丈夫瘫痪在床,儿子身患残疾,自己也患肺源性心脏病,是典型的因病致贫户。现在,不仅新农合基金全部由民政支付,生病后也可以先入院,再结算。
不仅如此,除新农合优惠补偿外,华蓥市民政部门又对像陈一兰这样的贫困户在新农合报销后按剩余金额的70%进行救助。在减免贫困户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外,还对长期慢性病特殊门诊的贫困户患者,根据不同病种,给予救助;成立农村特殊贫困户专项扶持资金,住院费用报销后自付部分当年累计达0.5万元以上的部分分段按比例予以补助。目前,华蓥市对贫困群众已发放医疗救助金达580余万元。
据统计,2015年,全市5.8万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17.2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5%。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城镇低保等措施,让1.94万城镇贫困居民实现脱贫。2016年,广安市将在扶贫路上持续精准发力,力争通过一系列扶贫措施减贫6万人,让广安区、前锋区、华蓥市和300个贫困村“摘帽”。(广安日报见习记者 刘定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