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的乡村实践

07.07.2016  16:29

 

(刘燕) 为实现稳定脱贫的目标,康定市提出因地制宜引导群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畜则畜、宜果则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发展路子,全力助推精准扶贫工作。如今的康定,一批有特色的新农村脱颖而出,精准扶贫的乡村实践正在成为引领群众脱贫奔康的新样板。

  俄达门巴——雪山之颠的幸福村

  俄达门巴村位于318国道沿线,紧邻康定机场,属纯牧业村。全村共有171户724人。2014年,全村牧民年人均收入约为37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收入约为1900元,距脱离贫困线还有较大距离。

  2015年,在康定市委、市政府和省委统战部等各帮扶单位的共同努力下,该村引进企业强力推进旅游发展、整合资金打造路沿经济、优化结构发展奶畜产业,全村牧民年人均收入增加到4200元,贫困建档立卡户年人均收入增加到2700元。2016年,贫困建档立卡户人均预计纯收入将突破6000元,将实现脱贫摘帽。

  2015年以前,以畜牧业为主的俄达门巴村虽然能把畜产品变成收入,但因交通不便、缺乏市场经济知识等,导致农牧民依靠传统生产经营行为难以实现增收。为改变这一现状,市委、市政府首先就俄达门巴村增收难的原因进行了精准分析后得出结论:虽然畜牧产业是俄达门巴村民的主要收入,但一年到头辗转在夏、冬季牧场之间,很难有副业创收;该村虽然大美的雪山草原风光,但由于景点不通公路,使游客难以进入,因此很难产生旅游收入……。经过精准分析后,市委、市政府找到了俄达门巴村贫困的症结所在,制定了精准扶贫方案,以“政府+公司+景区+农户”的方式,由政府引进康定木雅泽多旅游投资公司投资1.8亿元,结合当地文化风光资源,正在打造4A景区木雅景区,今年8月,木雅景区即将开园。

  随着旅游业的开发,也撬动了关联产业的发展。俄达门巴村群众将49套空置的牧民住房,以资产入股的方式进行开发利用,既增加了牧民群众财产收入,又有效地将空置的民居再开发。景区开发公司每年出资40余万元,按照每人300元的标准无偿为俄达门巴村群众购买农村养老保险,减轻了牧民医疗、社保缴费负担。同时,旅游开发公司与俄达门巴村签订景区开发协议,明确公司与村集体按照7:3的比例,对景区收入进行分红,并实行盈利分红逐年增长的分配机制,2015年分红35万元,2016年将实现保底分红85万元。此外,从景区建设开始,公司用工和运输主要为俄达门巴的群众,仅去年半年,群众从景区开发务工收入就超过30多万元。公司还结合景区建设,加紧修建、改造安全饮水管道、蓄水池、通村公路等基础设施。现在,一条条宽敞的水泥硬化路直通村民的家门口。

  为确保群众持续就业增收,木雅泽多旅游投资公司明确景区正式营运后,优先选择当地贫困人口在景区上岗务工。结合正在建设中的木雅景区,去年10月23日,组织该村23名村民接受了厨艺、旅游服务、礼仪交流等方面的培训,并组织培训群众到成都农家乐参观学习,近日,公司正对俄达门巴的群众100余人进行景区服务培训,为8月的开园运营做准备,也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等景区正式营业了,我们学到的技术就能派上用场了!”村民罗莎兴奋地对笔者说。

  俄达门巴村是纯牧业村,牦牛产品资源丰富,作为省委统战部的对口扶贫村,该村在省委统战部的帮扶下,确定发展牦牛产品加工产业为主导产业。一方面将省委统战部争取到的130万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用于建档立卡户发展牦牛产业,另一方面积极对接高原之宝、蓝逸集团等企业,通过“奶站+奶吧”的形式,建设牦牛乳制品加工厂,形成牦牛奶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乳制品产业,使牧民持续增收。省委统战部还积极联系省社会主义学院、省中华职教四川海联会为康定乡镇卫生院捐赠50万元,并每年给俄达门巴村捐赠10万元扶贫资金,持续5年;四川省知联会组织华西医院10余名专家到该村免费义诊,为村民进行全面体检,送去最急需的药品。

  羊厂村——大樱桃种下致富梦

  羊厂村紧邻省道211线,地处羊厂河右岸,各户村民沿河床分散居住在高山、半高山峡谷地带,全村平均海拔1550——2200米左右,以藏、汉民族混居为主,全村现有56户、212人,该村系康定市折东片区典型的半高山及高山贫困村。加之该村地处姑咱镇水源地保护区,产业发展事关全镇3万多人的饮水安全,因此不能发展面源污染较重的畜禽养殖,只能进行环保绿色的特色农业种植。

  自开展精准扶贫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对口帮扶单位省军区预备役高炮师的帮助下,羊厂村成立了羊厂樱桃种植农民专业社,先后建成12000米人畜饮用水管道、硬化入户路2400米、修建灌溉水渠1000米、新建村内机耕道6.2公里、架设5座钢架桥,并于2013年实现移动、电信通信全覆盖,共种植了210多亩大樱桃,为羊厂村脱贫奔康打下坚实基础。

  笔者在羊厂村走访时,一位村民告诉我们:“现在关键是管护好大樱桃基地,待两三年后大樱桃开花、结果,我们就能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今后我们还将逐步扩大特色林果种植面积,以后我们还要结合林果采摘体验游搞民居接待,对今后的生活,我们充满信心。

  敏迁村——合作社为村民赚到“第一桶金

  1月6日,康定市麦崩乡敏迁村级活动室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阵阵爽朗的笑声不时从这里传来…。原来,今天是绿高原羊肚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村民们发放劳务工资的日子,手里拿着一沓沓刚领到的崭新的钞票,村民们一个个笑得合不拢嘴…。据了解,此次合作社共为村民们发放劳务工资24万余元。

  距康定市区60公里的敏迁村虽然海拔2800多米,但这里气候好,适合搞特色种养业。2012年10月,州涉农部门与省农科院合作,在康定市大河沟基地进行了羊肚菌人工栽培试验。试种成功后,康定市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乡镇,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大面积种植中藏药材和羊肚菌,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理念,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目前在康定市已示范推广羊肚菌200亩,敏迁村便是示范区之一。州农科所的专家们还专程来到敏迁村勘察,为村民们讲解种植羊肚菌的专业知识。

  据了解,2015年6月,敏迁村向上级部门争取54万元扶贫资金,在各方支持下成立绿高原羊肚菌合作社。目前,全村37户村民就有29户参与到合作社管理中。村民不仅可以用土地入股,每年合作社按当年产量给予分红,而且又能在合作社的种植基地投工投劳挣工资。“以前种传统农作物时,收成最好的时候一亩地最多赚个三千多块钱,今年一亩地的菌子卖到了3万块钱,以后就指着它赚钱了!”村民董晓兵乐呵呵地说。

  “有了合作社真是太好了,我们把土地转租给合作社,每年不仅可以分红,而且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挣钱,工资是平日里的五、六倍,每年每家至少可以赚到一万多。”已经靠合作社赚到“第一桶金”的村民高国荣边数着钱边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