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江县构建“2345”工作体系“第一书记”成为脱贫攻坚主心骨
今年以来,开江县坚持“选得准、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的总体原则,架构起从严选派管理与从细激励关怀相结合的“2345”工作体系,助贫困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心骨”。
实施“两轮”甄别,实现精准选派。第一轮鲜明标准“派”。今年5月,按照“政治素质高、农村工作熟、协调能力优、群众感情深、工作作风实、法纪观念强”的“六要”标准,开江县重点从乡科级领导干部或后备干部中遴选出45名“第一书记”候选人,派驻到贫困村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试用。第二轮根据表现“调”。今年8月,创新开展谈心谈话考核,组织8个考核组,由组织部副部长和扶贫部门负责人担任组长,与全体“第一书记”逐一座谈交流,充分了解他们试用期工作情况和个人意愿,对人岗不相适和扎根基层干事创业主观愿望不强的6名“第一书记”进行了及时调整。
推行“三方”承诺,架构责任体系。组织派驻单位、乡镇党委、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三大责任主体同时与县委签定《扶贫攻坚工作承诺书》,要求派驻单位作出“制定行业帮扶规划、足额保障‘第一书记’差旅费和福利待遇、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四项承诺;乡镇党委作出“制定扶贫总体规划、负责‘第一书记’日常考核和后勤保障以及疑难问题化解”4项承诺;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作出“找准贫困原因、组织实施规划、建强基层组织、协调各方关系、严守驻村纪律”五项承诺,既明确各自责任,形成了责任“共同体”,又破解了“第一书记”队伍“归谁管、谁来指导和基本待遇保障”的问题。
组织“四类”培训,提升发展本领。开设专题班,以“毓秀开江大讲堂”和县委党校为主阵地,组织扶贫攻坚专题培训班10次,重点开设扶贫攻坚政策法规、农业种养技术和特色产业发展、矛盾纠纷化解等课程,系统提升“第一书记”基层必备知识储量。现场观摩学习,充分利用县内资源,组织“第一书记”到广福镇兰草沟村、永兴镇柳家坪村等扶贫先进典型村参观,现场学习当地优秀“第一书记”的先进作法。定期座谈交流,开设“第一书记”论坛,每月组织“第一书记”集中交流思想、分享经验、探讨问题、研究举措,着力构建“第一书记”队伍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生动格局。人才志愿培训,成立6支扶贫攻坚人才志愿服务队,及时为“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进行“一对一”的生产技能技术、惠农惠民政策和特色产业发展等志愿培训。
强化“五项”保障,激发干事活力。坚持把扶贫攻坚一线作为识别干部、检验干部、选拔干部的主阵地,从五个方面保障有为者必定有位,充分激发驻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活力。在职务职级晋升、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方面优先考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表现优秀且符合任职条件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可先行提拔重用,待驻村期满后再到新岗位任职,现已有6名“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得到了先行提拔重用;在乡镇公务员招录中,拿出足够名额面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中的事业人员定向招考;任职期满且考核合格及以上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在竞争性选拔中享受加分政策;对考核优秀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进行集中表扬和宣传,授予“十佳‘第一书记’”、“扶贫攻坚优秀驻村干部”荣誉称号。
撰稿 张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