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沉甸甸的“民生清单”——壤塘县推进民生工程侧记
这里,有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在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眼前、身边次第展开:2014年,上杜柯乡中心校教学综合楼及附属工程、机关幼儿园校舍及附属工程完工并交付使用;全年交通建设完成投资45157万元……
这里,一个个热切的民生期盼得到落实,在百姓的心里、口中娓娓道来:2014年,660套危旧房全部开工;解决2012年12月31日前辞退民办教师、代课教师的遗留问题;新增就业310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45个……
正如壤塘县委书记严华所说:“民生是百姓最大的福利,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一定要将民生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要将民生工程抓在手上,放在心里,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2014年,壤塘县交出了,兑现了县委、县政府对百姓的庄严承诺。
大手笔民生保障投入 拉长“民生清单”
话及民生,恰如一股挟裹着暖流的春风,既细致入微地穿掠过百姓油盐柴米的生活,又与民生福祉如影相随——从住房就业到上学看病,从养老出行到休闲娱乐。一件件,一桩桩,汇聚民心,关乎大局。
今年以来,壤塘县持续加强县内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使全县的民生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
这一年,壤塘县把幸福美丽家园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继续推进幸福美丽新村、精品旅游村寨、藏区民族团结新村建设。
这一年,壤塘县着力解决行路难。建成通村通畅公路4条49.2公里、农村客运站1个,新建桥梁3座,维修“病危”索桥,开通上杜柯公交车。
这一年,壤塘县着力解决饮水难。提升16处农村安全饮水,覆盖6624人;完成中壤塘、南木达集镇供水工程。
这一年,壤塘县着力解决用电难。完善3乡12村10千伏进村入户线路,消除100户“无电户”,改善300户用电问题。
这一年,壤塘县着力解决通讯难。新建、维修通讯基站8个,建好4个小区的“光网城市”。
这一年,壤塘县着力解决住房难。分门别类逐步解决机关社区涉房问题,异地搬迁95户,为50户特困户建房,改造棚户区危旧房160套、小城镇危旧房500套。
这一年,壤塘县着力解决上学难。投资500余万元,新办村级幼儿园13所;全面实行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供餐。
这一年,壤塘县着力解决看病难。新建12个村卫生室;医疗保险参保(合)率稳定在96%,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30元,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95%,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95%,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率70%。
这一年,壤塘县文化体育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提升6个乡镇文化站服务能力,送文艺下乡12场次,电影放映800场次。
这一年,壤塘县不断改善寺庙基础条件。积极筹资,继续推进“五通三有三覆盖”工程,因地制宜改善15座寺庙基础设施条件。
大手笔的民生保障投入、一再拉长的“民生清单”背后,连接着千家万户,受益的是每一个农牧民。
民生跟着“民声”走 笑容绽放在群众的脸上
近年来,壤塘县坚持财政资金向民生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力争多办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民生普惠的范围不断加大,民生保障的水平日益提高,百姓竖起了大拇指。
今年6月大面积的强降雨,造成南木达康旭村恩波等6家牧户一楼漫水,危及生命财产安全,县委书记严华亲自挂帅,实地调研部署应急措施,现场拉线打桩,修建钢筋混泥土排水系统,给房屋四周围上了“金钟罩”。将村屋背后的沉积水顺利通过排水系统流入河流中。在他的亲自指挥下,投资36万元的排水系统,使这6家牧户远离“水魔”的侵扰。
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德发深入棚户区困难住户家中,详细了解居民居住和生产生活情况,在他亲自过问下,壤柯镇河边街棚户区改造工程目前正如火如荼进行,棚户区群众不久就能告别房屋质量差、交通不便利、人居环境差、安全隐患大、基础设施配套不齐等问题的困扰。
安居乐业,是群众生活的基本保障。今年以来,壤塘县扎实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干部周转房建设,狠抓棚户区改造,继续开展农村因病因灾住房帮扶工作。强化住房公积金管理,老百姓住有所居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听心跳、量血压、问病情……在医院诊断室,医生杨敏正在给病人做检查。她告诉记者,现在基本都是用机器和理论知识来科学诊断,这对病人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服务,“这几年国家对卫生事业投入越来越大,医院引进了一批先进设施设备,许多大病在县里就能就医了。”
要想解决农牧民“看病难”,首先从改善医疗基础设施抓起,今年,该县以建设县级区域医疗中心为重点,着力夯实服务体系建设,以县医院创建二甲医院为抓手,顺利通过县中藏医院二乙评审达标,全面规划建设县级区域医疗中心。
“娃娃在村里上幼儿园,既方便,又省心。”对于家住壤塘县吾依乡章腊村的单真来说,让孩子在家门口接受系统的启蒙教育,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随着去年村里幼儿园的开办,章腊村的孩子们也能享受到与城区孩子同等质量的教育。
学前教育的推进,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党和群众的心。自去年《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教育条例》正式实施以来,该县在致力发展学前教育特别是双语学前教育的道路上,用充满浓郁民生情怀的教育“答卷”,给出了让高原孩子畅享金色童年的最美答案。
民生跟着“民声”走,民生“落地”了,幸福的笑容挂在了群众的脸上。
增收惠民、医疗惠民、教育惠民、交通惠民、文化惠民、就业惠民……为把壤塘建设得更加畅通、更加幸福、更有魅力、更有活力、更为和谐,县委、县政府把一件件实事办到民生最需处、最想处、最急处。广大农牧民看到了一个既能办成“大事”又能办好“小事”的政府。各项民生工程的“落地”,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在生活中积攒了信心,酝酿了幸福。(阿坝日报桑木周记者 杨刚 周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