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百姓心中最可爱的人——专访云南省扶贫办主任李新平

24.10.2013  16:32

民族、边疆、山区、贫困是云南省当前的四大关键词。作为全国扶贫攻坚主战场之一,云南仍然是全国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之一。据悉,全国每12个贫困农民云南就占1个,云南每4个农民就有1个是贫困人口。这样的现状成为云南同步实现小康进程中最突出的“短板”。

面对困难,云南扶贫人没有退缩,他们用质朴的真情,无私无畏,温暖着云南老百姓的心灵。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各级政府及全国各族人民的关心和共同努力下,云南省创造了具有云南特点的扶贫开发模式,特别是已经试点6年的以“整乡推进”为特色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新一轮扶贫攻坚中,云南省是享受政策和实惠最多的省份,但与此同时,在国家确定今后作为扶贫开发攻坚主战场的14个片区中,云南省有4个片区、91个县,数量居全国第一位。这意味着云南省的扶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要脱贫致富,要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云南省将如何发力?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云南省扶贫办主任李新平。

 

攻坚跨越要探索新路径

中国扶贫》:云南省近两年在扶贫攻坚方面有何新跨越?

李新平:从宏观环境来说,第一大跨越肯定是国家新时期扶贫思路的重大调整,从原来的单一式扶贫模式,变成区域发展带动扶贫攻坚,扶贫攻坚促进区域发展,把扶贫攻坚和区域发展结合在一起来考虑,解决了贫困地区重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制约的问题、重大产业布局的问题,这些都是抓住要害、抓住重点的思路,特别是构建大扶贫格局。

第二大跨越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具体的扶贫措施和力度支持上是很鼓舞人心的。

第三大跨越是整个扶贫投入机制的加大。虽然没有达到地方所要求的,实际上,对于云南来说,区域发展和扶贫规划已经做了,但没有这方面的专项资金支持,单靠国家的投入是不够的,云南省贫困面非常大,按照2011年核定的1014万贫困人口的标准,去年我们投入了42亿多,平均一个人才400多块钱。但是,现在有个好处,就是动员各部门和社会力量,形成合力促进扶贫开发,所取得的效果是很明显的。

具体到云南省,扶贫工作也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首先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扶贫工作作为巨大的民生工程来抓,来实施,高位推动,动员各个方面的力量共同推进,已经显现出了成效。包括省委省政府领导分别挂片,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举措,体现出他们对扶贫工作的重视程度。从实际操作上来说,第一是财政资金方面的倾斜支持,第二是动员各部门的力量采取定点帮扶,像省里面的定点帮扶单位有257家,这方面的力量非常集中,重点也是很突出的。具体到思路上,现在重点突出的是整乡推进。整乡推进从2007年开始到去年年底,我们已经做了74个乡镇,成功探索了整合资金、连片开发、综合推进、整体脱贫的新路径、新视野、新思路和新模式,今年我们又启动实施了50个整乡推进试点项目,涉及16个州市50个县50个乡镇。我们计划2014年开展60个,2015年70个,2016年80个,2017年90个,逐渐加大,这是我们的具体目标。

中国扶贫》:有人说,“云南的扶贫经验是亚洲的财富”。那么,已经试点6年的“整乡推进”算不算是一个扶贫经验或财富?

李新平:在全国搞整乡推进,我们云南是率先的,并且现在省委省政府已经形成了共识要加快推进,相信整乡推进会成为在全国乃至亚洲推进区域发展特别是推进扶贫开发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也会创造经验和财富。从被认可的角度来讲,还没有过怎样高的评价,但至少会是这样一个概念。

 

整乡推进 绝不留死角

中国扶贫》:整乡推进在云南乌蒙山片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滇西边境片区、迪庆藏区4个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中起到怎样的作用?整乡推进的力度加大表现在哪些方面?

李新平:整乡推进的作用,应该从四个方面讲。4个片区很大,整乡推进就是有效推进的操作平台;其次,能把各个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然后有效整合资金;第三,容易见到成效,可以集中精力打前站,搞一个乡成一个乡,这种成效就很容易体现出来;第四,可以加速城镇化与四化同步,可以把每个村向城镇化集中,搞美丽乡村建设。

面上的作用至少有这四个,但是云南省还将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能力建设6大工程,到2015年,让4个区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人口数量减少一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中国扶贫》:在8月29日召开的云南省扶贫开发暨整乡推进工作现场会议上,李纪恒省长强调,“绝不能出现扶贫盲点和死角”。对此您如何理解?

李新平:从整个扶贫谋划上来讲要不留死角,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现在要集中精力打造整乡推进,而对于整村推进还要适当照顾,也就是说对于一些整乡推进辐射不到的地方,就要实施整村推进。当然,这有一个时间安排段的问题,就是要全面考虑我们804万的贫困人口,逐步实施,通过整乡推进、整县推进、连片开发、整村推进,不留死角。

中国扶贫》:整乡推进的成效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新平:从效果上看,农村的村容村貌、安居房建设等基础设施方面有了显著变化;第二是特色产业的培育方面,有了很好的基础;第三是整个农村的文化建设、公共服务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如大部分乡镇实施整乡推进以后,卫生室、文化室、教育阵地、基层组织建设等都有很大提升;第四是通过教育培训、技能培训、产业培训,老百姓的素质有所提高。这些是最显著的效果。

中国扶贫》:目前,国家对扶贫开发的目标,以及未来对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要从新农村建设上升到“美丽乡村建设”。在您心目当中,云南的“美丽乡村建设”最终将会达到一个怎样的效果?是像富源县乐乌村和糯木村那样吗?还是要比这两个村更理想更好?

李新平:我心目当中的“美丽乡村建设”,在不同的层面,结合各地的实际,会有一些不同的标准。要达到“美丽乡村”的标准,规划是很重要的,如果说要集中搞建设,像安居房建设,依山而建,绿树成荫,跟环境相融合,像临沧的村庄映在田野上,那种层次非常分明的风光特点,很优美,但同时还要强调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环境相对较弱的地方,就有不同的追求目标。所以,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条件,追求不同层次的目标。自身条件好的地方,目标就会相对更高一点,条件差的地区,目标就要放低一点,逐渐向理想迈进。

 

扶贫开发更要走群众路线

中国扶贫》:您如何认识群众路线对扶贫开发的指导意义?

李新平:这方面的意义是很重大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改变部分领导干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程中的思想观念、认识理念错位而导致的严重脱离群众,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影响党的执政地位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意义非常大,从大的方面来讲是体现党的宗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如果再不纠正就要亡党亡国。党要领导人民建成小康社会,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团结带领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来实现“中国梦”,如果脱离群众、没有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愿望,就达不到目标要求。“中国梦”不是几个人的梦,不是执政党的梦,而是全国人民的梦,从这种意义上讲,他们是密切联系的。

扶贫部门就是党联系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部门,特别是对于贫困地区的老百姓。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要体现在具体行动上,扶贫部门把工作做到位了,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了,老百姓就会拥护,就会称赞党好,称赞政府好;如果老百姓处于被关心的边缘地带,就会不满意,就会不拥护党,所以说扶贫部门直接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扶贫工作是真正体现党和政府对老百姓的关心程度,是最直接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体现。

云南扶贫办结合自身工作职责及存在的问题,开展以“三感三力”为特色的教育活动来响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种做法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认可。我们首先从增强光荣感、使命感、责任感方面在思想上解决扶贫干部的认识问题,做扶贫工作应该是最光荣的,而不是个别干部认为的扶贫工作是不被重视的,是出不了政绩的,是被政府遗忘的角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部门承担着更多的义务和责任,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是扶贫人的使命;而责任感就是用心做事,扶贫任务是艰巨的,因此思想上必须得重视。其次就是凝聚力,一方面要从思想上形成凝聚力,另一方面就是整合社会上的资源,形成良好的扶贫氛围,从而共同加快扶贫工作的步伐。再有就是创造力,创造力是一个部门能否创新工作思路、能否推动工作业绩取得很大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素。所以在扶贫工作中,要具有创新精神,要敢于面对问题,分析问题,找到突破点。最后就是执行力,从两个方面讲,一是要体现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政策部署的坚决性上,二是要体现在具体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上,质量和效率必须是双向追求的。

在此背景下,云南扶贫办党委提出了以“三感三力”为学习主题来指导我们的扶贫工作。群众路线在扶贫部门的具体落实就是为群众解决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带领他们脱贫致富的问题,就是要让老百姓觉得扶贫人是新时期群众心目中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