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蓄力 宜宾长宁刮起绿色扶贫风
水天一色淯江河
游人畅游梨花雪海
“梨花节举办有十五个年头了,从第一届举办被笑称为‘泥巴节’,到现在由省级主办的梨花节,咱们村里的面貌简直是用一个天翻地覆来形容。”4月19日,宜宾长宁县佛来山景区内的梨花已经全部凋落,幻化为一粒粒诱人的小果子,正在修建梨枝的农家乐业主孙崇容回想起前段时间招待第十五届梨花节游客时的忙碌,不禁心生感概。
历经15载的持续打造,佛来山梨花节已经成为该县展示旅游形象的一面旗帜。开佛镇的梨户们成立专合社,注册了“佛梨”品牌商标进行销售,通过“果树认养”,甚至呈现出“花未开,果已卖”的火爆势头。2015年佛来山的佛梨产梨 1600 万斤,销售2400万元。每年赏花、摘果、品美食的游客络绎不绝,农户们开办的农家乐生意也红红火火,他们依靠吃“旅游饭”,率先走上了致富路。
然而,佛来山的梨花节只是长宁县发挥生态优势,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按照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和市委“2365”战略布局,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为目标,将推进脱贫攻坚与生态旅游发展有机结合,促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初步走出了依托生态资源转化,推进脱贫攻坚的发展新道路。
积蓄生态资源优势打造扶贫“绿色银行”
长宁县始终坚持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牢固树立生态战略意识,夯实生态本底,不断蓄积生态资源优势,丰富的生态资源为扶贫攻坚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
近30年来,该县坚持接力“造林绿化”,将“生态接力”进行到底,每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即召开“造竹绿化动员大会”,开展春季种竹绿化活动,县委书记亲自带队上山植树造绿已经成为长宁县的一项传统活动。该县长期以来通过持续的“生态接力”,全县竹林面积达72.47万亩,蓄积195万吨,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
全县大面积种竹的背后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在上级林业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该县争取到中国林科院、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所作为科技后盾,大力推广新品种培育、竹林丰产、林下种养等技术,促进现代林业发展,被评为“全国林业科技示范县”。建成的世纪竹园拥有竹品种428种,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竹类植物园、竹种资源库、活竹博物馆。
2015年,长宁县还启动了千万株百亿元珍稀林木生态产业基地项目,利用特有区域楠竹、楠木共生特点,用3年时间种植珍稀林木桢楠、银杏、香樟1000万株以上,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
该县强抓生态建设的举动获得了中省市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先后被评为“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县”、“全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进县”、“省级生态县”。由于大力推进国家级生县建设,目前,全县16个乡镇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生态乡镇。
整合资源集中发力生态经济百花齐放
蓄积生态资源只是迈出了脱贫攻坚的第一步,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引领群众走上致富的道路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经过多年的探索,长宁县总结出许多将“绿色银行”转化为经济收益的高效模式,实现了生态经济百花齐放之势,扶贫工作亮点不断。
该县以金融创新、产业开发和园区建设为抓手,引导企业实施技改、扩模等转型升级,通过一些列资源整合,形成了竹板材、竹型材、竹家具、盐渍笋、清水笋等系列一体化开发竹类产品,全县发展竹类加工企业25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 19 家,年产值达 8.7 亿元。“竹海长裙竹荪”已获得有机食品转换和“地理标志”认证,成为全国“三大”竹荪之首,长宁县被评为“中国长裙竹荪之乡”。“双河苦笋”已获省森林食品认证。长宁的清水竹笋和即食产品已进入全国80%以上大中城市市场。全县已形成旅游商品20个种类100余个品种,竹笋、竹荪、竹制艺术品、金丝楠木艺等特色旅游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
在努力将丰富的竹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同时,该县还大力探索林下经济的发展思路,创新性的在全省推广“万亩林亿元钱”模式,实现林菌、林药、林禽等立体林下种养1亩林地达到1万元经济收益的同时,还保 护 了 林 间 生 物 多 样 性。2014、2015 年全县推进的“万亩林亿元钱”示范面积2.45万亩,其中,林下种植上实施“林下竹海长裙竹荪高产种植”、“林下中药材种植”、“林下魔芋种植”、“林下蕨菜采集”,实现林下种植产值达1.05亿元,带动林农增收3600万元。在林下养殖上,选用本地品种乌骨鸡,实施“林下乌骨鸡循环养殖”面积0.35万亩,养殖规模达50万只,产值达500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当地林农增收。
生态经济不但鼓起了林农的腰包,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直接加快了长宁县脱贫攻坚的步伐。2015年,全县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93元,同比增长9.7%。
创新发展全域旅游开启生态致富模式
近年来,长宁县按照“纵情竹海、养生长宁”的形象定位,立足“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全域发展、幸福共享”,着力发展全域旅游,有效发挥旅游业在县域经济中的先导、支柱和主导作用,旅游经济展现出蓬勃生机,为该县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不竭动力。
围绕“一城一江四组团”旅游布局,长宁县强化资源整合,将开佛佛来山、古河七洞沟、梅白碧浪湖等100余处景区景点组团推出、整体打造,形成了长宁县城-古河七洞沟-开佛佛来山、长宁县城-世纪竹园-蜀南竹海、长宁县城-双河葡萄井-富兴冷泉鱼观光园-梅硐竹石林等10条精品旅游环线。2015年,古河七洞沟景区创建为“AAAA级”旅游景区,梅硐竹石林景区创建为“AAA级”旅游景区并被评为“四川省生态旅游示范区”。不仅如此,该县还累计建成幸福美丽新村53个,为贫困区域发展生态旅游业创造条件。
随着全域旅游发展的迅速推进,长宁县旅游标准化覆盖率达95%以上,成功创建为“中国最佳乡村旅游目的地”、“中国十佳生态养生旅游名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川南唯一的“四川旅游强县”以及“四川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县”。该县还坚持以节造势、以势兴旅、以旅促商,每年均举办梨花节、龙舟节、春笋节、美食节等生态旅游节庆活动,并成功承办了2015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长宁分会场活动。2015年,长宁县实现旅游收入71.66 亿 元 ,同 比 增 长30.05%;接待游客477.08万人次,同比增长32.1%。
旅游兴县,生态扶贫。“十二五”末,长宁县贫困人口由6.813万人减少到2.5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5.4%下降到6.2%,贫困村由50个减少到21个。该县将高举“四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脱贫目标旗帜,奋力放大生态资源优势,狠抓生态旅游与脱贫攻坚工作联动发展,在实现2018年实现所有贫困人口全面脱贫、2019年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豪迈前行。(潘小刚王超 记者 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