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洛:决战贫困 限时“摘帽”
阳春三月,甘洛县玉田镇罗马村,春暖花开,在村口的一棵大核桃树下,二三十名彝族老乡把县上来的核桃嫁接技术员围在中间。
“大家看好了,核桃嫁接好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把穗条用刀子削好,然后轻轻压进树上的口子……”周围的群众认真地听着,仔细观察技术人员操作。
不一会儿,参加培训的群众拿起剪刀、锯子,在技术人员手把手指导下,开始动手嫁接了。“这样的培训‘瓦吉瓦’,我们在家门口就学到了致富本领!”村民阿木高兴地说。
这是甘洛县委宣传部协调县核桃嫁接协会技术人员,在罗马村开展核桃嫁接培训的一个镜头。
自精准脱贫工作启动以来,甘洛各级干部立即行动起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带着责任带着任务带着感情,组织带领全县各族群众展开了脱贫攻坚的“战争”。
强化组织领导
健全脱贫攻坚领导体系
为确保全县贫困群众如期脱贫,2020年与全国全省实现同步小康。甘洛全面落实工作责任,成立了甘洛县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攻坚总决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县委、县政府和县级机关单位、乡镇签订脱贫责任书。建立了“县负主体责任,乡镇抓落实”的扶贫开发管理体制,全县44名县级领导挂包28个乡镇帮扶44个贫困村,72个县级部门和28个乡镇帮扶208个村,2500名机关、乡镇干部结对帮扶9403户贫困户37941名贫困人口,全县上下形成了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狠抓民生工程
群众自身发展能力增强
大力培育增收产业。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园”思路,宜养则养、宜种则种、宜旅则旅,打好组合拳推动一中一养一游等富民产业进村到户。突出抓好以核桃为主的“1+X”经果产业,确保到2018年全县新栽种核桃50万亩、达85万亩,新栽以华山松、桤木和茶等为主的其他经济林木21万亩,到2020年完成核桃嫁接改良75万亩。同时,大力推进马铃薯、黑苦荞、大白芸豆、优质蔬菜等基地建设,全面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到2020年,实现农民人均林业收入5000元以上、畜牧业收入1500元以上。抓住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电子商务两个关键,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种养大户+农户”“专业市场+合作组织+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增加贫困群众经营性收入。创新投资收益扶贫新模式,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多元化集体经济。
全面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统筹用好彝家新寨、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公租房、增减挂钩等项目,坚持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发挥群众主题、尊重群众意愿,到2020年实现所有贫困村住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具有搬迁条件和意愿的贫困户应搬尽搬。全面加强农村路网、水网、电网、农业科技网、互联网综合配套。到2020年,确保乡乡有标准中心校、有达标卫生院、有便民服务中心、有便民服务代办点,村村有硬化路、有学前教育设施、有民俗文化坝子、有卫生室、有文化室、有宽带网,户户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广播电视。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着力改善办学条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大力实施“一村一幼”和“一乡一所”工程,逐步分类免除学前教育保教费,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巩固提升义务教育,扩大寄宿制规模,到2020年小学和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九年巩固率达到95%以上。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免除普通高中学费和教科书费,扩大高中办学规模,让所有初中毕业生应读尽读。加强职业教育,落实“9+3”免费职业教育行动计划。目前,全县建成60个“一村一幼”幼教点,上千名的农家娃像城里孩子一样欢欢喜喜上了幼儿园。今年该县新建幼教点146个,新增283个幼教班,实现学前教育全覆盖。招收幼儿6997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85%左右。
创新“五步工作法”
脱贫攻坚落到实处
脱贫攻坚工作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为了让“第一书记”充分发挥作用,甘洛县立足于“能人干”的原则,以“严格标准”选好人、“紧扣村情”选对人、“三重审核”选准人,为208个贫困村选配了208名第一书记。2015年8月,全县208名贫困村“第一书记”正式入村,有效对接上级帮扶政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症施策,统筹推进系列帮扶措施,把帮扶规划落实在具体工作上,每个贫困村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攻坚战,每个贫困村都朝着脱贫奔康的目标有力有序推进。
“第一书记进村干什么?怎么干?”记者在甘洛县委组织部了解到:为确保驻村帮扶落地,该县创新推行了“五步工作法”,明确了每一步工作程序、内容,第一步宣传发动“7个1”,第二步调查摸底“5样清”,第三步制定规划“3×3”,第四步培训教育“3结合”,第五步项目落实“7+X”。有力的举措,为甘洛精准扶贫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据了解,截至2015年12月初,全县“第一书记”驻村以来,深入村组召开会议1000余场次,走访群众2.5万余户,发放连心卡1.2万张,完善村规民约210套,印发扶贫手册1万本,并通过党群通、QQ群、微信群,发布工作动态1600多条,共为联系村制定年度脱贫计划208个,确定产业发展项目224个,争取或拟定建设项目196个,启动建设项目40个。协调投入资金2422多万元,发放图书4000余册,捐赠款物价值117万元。共协调解决问题600余个,协调处理“家长里短”纠纷200余件,帮助代办各类事项8400余件,提供农业技术指导500余次,开展科普宣传200余次,整顿转化后进党组织32个,调整软弱涣散村班子7个,培养“土专家、田秀才”1.5万人。
决战决胜,挂图作战。如今,在县有精准扶贫办公室、乡有工作站、村有工作室,为把挂在墙上的“作战图”变成现实,县级联系领导、县级帮扶部门、乡镇包村干部、“第一书记”共同组成驻村帮扶工作队,发扬“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适应“5+2”“白加黑”的工作常态,以满腔的热情、前所未有的力度,投入到了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凉山日报 记者 万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