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突出特色,青川农业全力助推扶贫攻坚

04.01.2016  11:02

 

(蒲军华) 青川作为典型的以农业为主体的山区县,现有7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另外,县定12个特困村,其中7个为建档贫困村,共计84个),建档立卡贫困户9546户,27685人。青川县农业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围绕“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经济先行区、生态文明示范县”三大建设目标,科学规划,强化投入,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突出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努力实现贫困村户户有1-2个长短结合、持续稳定的增收产业,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及自我发展能力,全力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

      发展特色种养业,以高效农业推进扶贫攻坚

      壮大茶叶生产基地规模,建成孔溪-蒿溪-房石茶叶产业带,使全县茶园总面积达到25万亩,实现无性系良种覆盖率40%,实现茶叶产量5000吨,茶农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扩基地壮规模,以木鱼食品产业加工园区和三锅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中心,建成食用菌产业带,实现食用菌种植面积2.1万亩,年产量突破1.05万吨,实现产值5.25亿元以上,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同时在羊肚菌、“黄金木耳”等新品种、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上实现新突破;切实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建设,在稳定生猪、土鸡、兔传统产业基础上,大力调整畜牧产业结构,突破性发展牛、羊和中蜂养殖,达到年出栏生猪23.5万头、肉牛1.5万头、肉羊6.5万只、家禽195万只、存栏兔36万只、蜜蜂4万箱,实现畜牧业促农人均增收1690元;大力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发展白龙湖大湖增殖型生态渔业和青竹江特色冷水鱼养殖,促进“两江一湖”休闲观光渔业发展,实现我县水产品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围绕种源建设和生产基地建设,建设以房石、茅坝、茶坝等13个乡镇为重点的地道中药材产业带,新建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10000亩,总规模达到5.5万亩,带动全县2万余户种植中药材。

      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以加工业增值推进扶贫攻坚

      按照“开拓市场,带动生产,深化加工,完善服务”的发展思路,加强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扶持和壮大川珍实业、唯鸿食品、七佛贡茶集团、山客公司、海伶山珍等国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提升中小企业实业,延伸产业链,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

      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利益分享推进扶贫攻坚

      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在壮大青川县同富牧业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发展以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为主体的农业新型主体,发展种养业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机械化、组织化、标准化和社会化水平。发挥农业专项贴息的作用,进一步增添举措,因地制宜,鼓励村(社区)把自然优势资源转换为经济优势,倾力打造特色种养殖、旅游休闲等专业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高集体经济收益,实现增产增收。

      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以农游结合推进扶贫攻坚

      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理念,将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设施农业有机结合,科学规划建设农业示范园区。在现有的青溪、桥楼、三锅、蒿溪、板桥、白龙湖幸福岛六大现代农业园区基础之上,沿旅游交通线,形成园区连片、群园发展的格局,集中力量打造一批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为一体的优质食用菌、茶叶、生态养殖及加工贸易和乡村旅游示范基地,集中体现精品生产、示范推广、生态保护、就业增收、休闲观光和统筹城乡发展六大功能,带动全县农业转型升级和促农增收致富。

      培育农特产品品牌,以品牌效应推进扶贫攻坚

      依托青川丰富的优势农产品,特别是已有的“6+1”地标产品和创建成的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进一步推进的“三品一标”和绿色基地建设以及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创建等,特色农产品展销、品鉴和推介活动,进一步做大做响青川农特产品品牌,提高知名度和经济效益,进一步增强助农增收效力。

      提高农民就业技能,以素质提升推进扶贫攻坚

      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项目,提高农民就业技能,以素质提升促进增收。围绕蔬菜、果药、生态养殖、休闲观光农业开展农业产业化技能培训,围绕“培训一个、发展一业、脱贫一家”的目标,以素质提升促进增收;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失地农民、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职业教育和定向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对农资经销、农技推广、农机服务、农产品加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领域人才展开培训,提高其服务生产、促进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的能力和作用,以集约化、专业化生产促进增收。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服务,以科技兴农推进扶贫攻坚

      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对农技人员的使用管理,加强农技推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技推广的现代化水平;进一步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及制度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开展科企合作,发展农业科教示范基地,引进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先在科教示范基地试种试验成功后,再向农户推广,探索一条引进、试验、繁育、示范、推广、加工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子。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以改革创新推进扶贫攻坚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转让、互换、租赁、入股等方式,引导农村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集中,推进农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依托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乡镇依托便民服务中心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站,村设信息员,建成县、乡、村三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形成县、乡、村信息共享、网络互通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立土地流转监管机制,健全流转合同备案制度,形成公平、公正、公开交易的市场环境,保护流转当事人合法权益。

      选派优秀干部驻村帮扶,以党建保证推进扶贫攻坚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抓基层,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进步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选派了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作风纪律严的优秀干部下基层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深入宣传党的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协助村“两委”制定脱贫方案和计划,落实扶贫项目,并整合涉农资金和项目,在帮扶贫困村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指导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促进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以政策支持推进扶贫攻坚

      及时落实中央财政对农民的各类补贴。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加强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扶持力度,全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强农惠农资金监管,严肃认真地使用好各类资金,支持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