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

08.01.2015  13:22

记者 庄祥贵 李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沐浴改革春风,传统农业将直面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雅安汉源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如何继续发挥传统农业优势,进一步培育新型农业产业,值得期待!

    “不仅要让群众住上新房子,更要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这是汉源县委书记杨兴品对全面深化改革及灾后重建、“三农”工作提出的目标。

    2014年,面对市场疲软等不利因素,汉源农业不降反增,农村经济总收入达39.95亿元,比上年增加3.5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304元,比上年增加956元,增幅约13%。

    数据的背后,是汉源人发展农业的信心和决心,是汉源发展农业的先进理念和模式。今年以来,汉源乘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春风,以灾后重建为契机,持续聚焦农业现代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三农”领域诸多关键环节,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径。

    汉源农业走上了一条因地制宜、特色发展、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之路。

    深化改革 培育主体

    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当前,农村创新人才缺乏、技术力量薄弱、地域发展不均衡等传统农业发展制约瓶颈亟待突破。

    汉源县副县长蒲丹惠表示,面对农业发展新形势,汉源首要任务是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小规模土地流转,整合土地资源集中使用,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带头示范作用的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公司,让他们主动融入市场、对接市场,彻底激发他们的活力,成为带动全县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强力“引擎”。

    李丽曾是汉源县的水果商人,从2013年开始,李丽又多了一个身份——罗博士生态草莓采摘园主人。

    李丽告诉记者,2014年,自己的草莓园第一年挂果,目前游客消费的草莓每天都有几百斤,剩下的草莓直接销往雅安、成都等地的各大超市。由于果园采用绿色、有机的标准种植,种出来的草莓口感质量上乘,每斤草莓都能卖上70元,预计每亩草莓的产值将达到10万元左右。

    目前,汉源县流沙河两岸草莓种植面积超过200亩,引进4家种植大户,以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为技术支撑,走上了生态种植、农旅结合的融合发展之路。

    2014年,汉源县结合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断优化农村生产组织形式,坚持家庭经营与多种经营形式共同发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全县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政府积极引导,全县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得到了蓬勃发展。据统计,全县共发展专业合作社523个,成员19830个,其中普通农户19706户,种植大户54个,企业11个,其他团体成员16个。

    因地制宜 梯度推进

    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汉源属典型的高山河谷地区,人多地少,资源短缺;高山地区环境恶劣,基础薄弱。如何实现各地区同步协调发展,汉源县找到了“良方”——因地制宜,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在汉源县清溪镇顺利村,3580亩连片坡改梯项目已顺利完工。经过改造,土地平整了,公路直通田间地头,纵横交错的灌溉沟渠和蓄水池让曾经的缺水烦恼成为历史。

    清溪镇党委书记冉龙洲告诉记者,现在基础设施已经完善了,下一步清溪会针对改造好的土地大力发展适宜高山地区生长的农作物,比如花椒、樱桃、高山蔬菜等,通过发展产业,不断提高土地效益、促农增收。

    针对各地区实际情况,汉源县摒弃了墨守成规、千篇一律的发展思路,根据不同海拔、不同气候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

    在河谷坝区,汉源县积极引导村民发展草莓、葡萄等高端水果产品,通过科技引领、农旅结合等措施,不断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在中低山地区,大力发展红富士苹果、黄果柑、白凤桃等经果林,并以“百里花果长廊”将花海果林串珠成线,打造精品自驾线路,推进观光农业发展。在高山地区,利用独特的气候优势,以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化农业,引入绿色有机理念,大力发展核桃、花椒和高山生态蔬菜种植。

    如今的汉源农业,横向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十大万亩以上的产业基地,粮食、水果、干果、蔬菜、药材齐头并进;纵向优化产业布局,一、二、三产互动相融,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大步迈进;空间因地制宜,根据海拔梯度推进,形成河谷坝区、中低山区和高山地区三大产业经济带。

    汉源农业也正朝着由单一向特色、现代、有机、立体发展,由小规模向集约化发展。通过努力,全县基本实现了“家家有经济、村村有产业、乡乡有特色”,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处处都是新农村,四季鲜果不断。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各领风骚的繁荣景。

    以农兴旅 以旅促农

    农旅一体推进科学发展

    在大力发展农业产业的同时,汉源县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定位——立足于生态、着眼于自然,努力将汉源打造成休闲观光农业大县。

    按照“农业景观化、景观生态化、生态效益化”的要求,汉源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将一三产业有机融合,按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思路,初步形成集“生态养生、赏花品果、农事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新格局。

    2013年10月,汉源借力灾后重建,顺势启动“百里花果长廊”建设,与国道、县道全线贯通形成环形线路,绵延九襄、大田、双溪、前域、清溪等乡镇,将沿途的乡村旅游景点串联成线,形成大美田园的最佳自驾观景线路,惠及群众20余万人,约占全县人口三分之二。

    历经产业规模发展、观光景点打造、产业环线提升,汉源的乡村旅游蓄势待发。“以花为媒,以果会友”,汉源通过举办梨花节、桃花节、品果节等一系列活动,不断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撬动乡村旅游市场,树立汉源旅游品牌,逐步成为众多游客观光游览的目的地。

    在2014年举行的“四川省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暨阳光汉源赏花旅游文化月”期间,仅3月份汉源就接待游客2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32亿元,成为全省旅游业的一匹黑马。

    如今,“住农家屋、尝农家菜、购土特产”已成了汉源乡村旅游的一大特色,多层次的优质服务大大提升了汉源乡村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汉源,这个乡村旅游的新高地正在迅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