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情怀激发民族教育发展动力
我省紧紧围绕巩固、提高、发展三大主题,针对民族地区实际,推出多项教育惠民措施
“娃娃在村里上幼儿园,既方便,又省心。”壤塘县吾依乡章腊村的单真打心眼里高兴村里幼儿园去年开学了,免保教费,免费发放学习用品,温馨的教室,卫生的食堂,细心体贴的保育员和老师,把孩子送进村里幼儿园正成为阿坝藏区乡村的新时尚。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巩固、提高、发展三大主题,针对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实际,实施分类指导、分步推进等措施,从两轮《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到藏区教育发展振兴计划、大小凉山彝区教育扶贫提升工程、大小凉山彝区职业技术培训工程……各项教育惠民政策惠及到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各阶段,有力推进民族地区教育跨上新台阶。
办学条件改善 惠民政策全面实施
“我们也有了漂亮的教室,还有了城里来的老师。”在道孚县孔色乡中心校新建起的教学楼内,一名来自农牧区的孩子抑制不住心中的兴奋。宽敞的运动场、高大的教学楼群、造型别致的读书亭、一应俱全的多媒体教室等,这里和城里学校没两样。
近年来,民族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教学及功能用房逐步配套,教学仪器设备配备正向标准化迈进。在民族地区,乡镇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好的环境也是学校。2013年底,民族自治地方普通中小学校舍面积、计算机、图书、仪器设备价值分别比2008年增加267.6万平方米、31960台、1067.5万册和51390.87万元。
针对大小凉山彝区,今年我省又启动实施教育扶贫提升工程,校舍建设中的1.6亿元专项资金中有50%用于寄宿制学校建设。
基本的办学条件之外,还有各项教育惠民政策率先在民族地区实施,形成了惠及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三免一补”全覆盖之外,今春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作业本。目前,已将藏区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寄宿学生纳入生活补助范围,藏区32县、大小凉山彝区13县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到每生每年1700元。自2006年以来,仅《行动计划》共安排专项资金8.3亿元,为252.58万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的寄宿制学生发放了生活补助。
“9+3”计划惠及彝区增强民族教育发展动力
今秋,武胜县职业中专招收了200名彝区“9+3”免费教育行动计划学生,这些学生不交学费,还有生活补贴,生活用品添置也不用花钱。
5年前,我省启动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组织了4万多名藏区学生到内地中职学校免费接受3年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今年又在大小凉山彝区实施“9+3”计划,组织5000名彝区中职学生到内地26所省级重点以上中职学校就读。“9+3”计划的实施提升了民族地区劳动者文化技能素质,受到广大农牧民衷心拥护,并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在全国推广。
我省通过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等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从2013年开始,大力开展脱产进修、集中培训、函授学习、远程培训等方式培养教师,全面启动免费师范生计划,并在招生计划上向民族地区倾斜,共招录1000余名免费师范生,为民族地区定向培养急需的紧缺师资。
同时,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力度。在开通了成都七中东方闻道网校的远程教育直播、录播、植入式教学的基础上,今年又将成都石室中学祥云网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民族地区。通过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手段。截至目前,民族地区共有199所中小学共享内地优质教育资源。
声音
白玉县中学网课班学生姚本玉:
在学校里,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成长为一个充满梦想的少年。现在我们的学校建设得非常的美丽,学习、生活环境和内地大城市的学校一样好,我非常高兴能在这所学校里读书和生活。
理县教育局教育股股长曹江:以前在高半山区学校,很多教师由于待遇低、生活没有保障等原因流失了。现在好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教育条例》保障教师待遇,州、县政府正积极筹措资金,尽快落实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 (记者 江芸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