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村相融 美景如画——隆昌县新农村建设纪实
石龙新村风貌
■ 美丽新村建设惠及百姓
新修的水泥路、青瓦白墙的川南民居、整片的钢架大棚蔬菜、多功能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近日,记者来到隆昌县胡家镇看到新农村新气象。
“我每天都来这里,跳坝坝舞。”在黄金村党群服务中心,1组村民李太芬高兴地说。
走进胡家镇黄金、盘石新村,一排文化墙,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圆梦中国、洒满阳光”、“善用法律、化解争议”、“村美家富胡家田园风光好、民乐人和黄金山水气象新”、“花好月圆好春光、政通人和新岁月”……这些充满正能量的语句、对联,镶嵌在墙上,琅琅上口。
“新农村建设,不仅解决群众温饱,还要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胡家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林昌宏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胡家镇,有石龙村省级新农村示范片项目,黄氏屋基、黄家寺2个省级新村聚居点和黄金、盘石2个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项目。
建设中,当地党委政府有针对性地编制石龙村黄氏屋基等4个新村聚居点规划,以老旧院落改造的方式,打造新村聚居点,尊重群众的生产生活习俗,减少建设过程中的矛盾纠纷。
胡家镇坚持项目整合,注重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整合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在黄金、石龙等6个村建设高标准农田1000亩,整合中央“五小水利”项目,在黄金、石龙、付家等5个村建设提灌站7个、渠道26公里、山平塘37口、蓄水池16口、石河堰3处。
在黄金、盘石等8个村,新建通村水泥路22公里。
通过扶贫项目,在黄金、石龙新建钢架大棚100亩,机耕道3.9公里、蓄水池15口,便民路2.7公里,排水渠3905.1米。
项目整合、打捆实施,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胡家镇坚持产村相融,打造优势特色产业。按照“龙头企业+园区+专合社+农户”模式和“一村一品”思路,发展优质稻、蔬菜、水产、果桑四大优势产业。新发展优质果桑1600亩,新建标准化鱼塘200亩、标准化养猪场7000平方米。
同时,投入60余万元,完成黄金村、石龙村集图书室、活动室、电影放映室、卫生室等功能于一体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投入资金10多万元,建成2个6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篮球场,添置健身器材。对聚居点内的供电、供气、光纤、排污、沼气池、垃圾池等配套设施进行完善。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青瓦白墙的川南民居,聚居点内的100多户房屋,统一进行风貌塑造,依托院落围墙,打造出雕塑、喷绘等1000多平方米的精神文明文化墙。
农家“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等生态庭院工程,公路沿线和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改善了生态环境。
胡家镇新农村建设,仅是隆昌县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从2005年起,隆昌率先在全市启动实施山川镇曙光村、胡家镇双龙村新农村建设,至今,已有10年。”说起新农村建设,隆昌县农工委主任杨诚感慨道。
2007年,重点打造普润镇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
2010年,按照“以点带线、以线扩面、连片推进”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目前,已建成371个新村聚居点,“群乐人家”、“幸福古宇”2个新农村综合体,界市葛滕、金鹅光灿、渔箭周家寺、黄家龙威等371个新村聚居点。
完成高速公路沿线,国道321、省道305及县道沿线的8000余幢农房风貌整治,形成古宇湖、龙市河两个区域的新农村示范片。
一直以来,隆昌县的新农村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基本形成产村一体、设施配套的幸福美丽新村格局。
在新农村建设中,隆昌县创新工作举措,以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实现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目标。
目前,隆昌县已建成圣灯三台、响石小嘴万亩粮油基地;响石群乐、胡家解放、合兴万亩水产基地;胡家盘石、黄金万亩果蔬基地;石燕桥万亩油茶、迎祥、双凤万亩核桃基地。
截至2014年,全县规模化产业基地达17.62万亩,建成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小区)220个,面积达17.6万平方米。
隆昌县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截至目前,全县村道总里程1260公里,已实现建制村“村村通”油路(水泥路)。同时,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完善田网、路网、渠网“三网”配套。
以城乡一体为途径,配套完善公共服务。建成古宇、三台、石龙、普照等62个“1+6”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配套便民、卫生、警务服务等设施建设,建成休闲广场,安置健身器材、广场灯光等配套设施,丰富农民的文化体育生活。
谈及下一步工作,杨诚表示,2015年~2017年,围绕隆界快速通道,以界市镇、普润镇、金鹅镇为核心,建设快速通道沿线产业及新村,力争用三年时间,将该区域发展为农旅结合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片,逐步形成城乡一体、产村相融发展的新村示范带。到2017年,隆昌县将建成新村聚居点616个,让更多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