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村官代表探索精准扶贫路:各有妙招!
(记者 裴清波 杨茜)今年两会,“精准扶贫”成为公众视野中的高频词汇。随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越来越近,扶贫攻坚也进入决胜阶段,被视作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怎么打赢这场攻坚战,确保群众“脱贫”后不“返贫”?身在基层一线的大学生村官代表们给出了回答,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逐户走访,凝心聚力,带领村民完成完全脱贫任务。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丹凤县土门镇土门村党支部书记叶瑜。中国青年网记者 裴清波摄
“亮、晒、作”强化基层干部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丹凤县土门镇土门村党支部书记叶瑜说,精准扶贫需强化基层领导干部扶贫观念和责任要求,确保帮扶政策和措施落实到户、到人。
2014年,陕西省商洛市在下辖县、乡、村全体干部中推行“亮、晒、作”行动,通过亮身份、晒业绩、作表率,有效推进帮扶工作,切实做到真扶贫。
叶瑜介绍,亮身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在办公区设立公示栏,将村镇领导干部的姓名、职位职责以及联系方式等信息进行公示,同时要求所有工作人员佩戴胸牌。“让群众一眼就能清楚我们的岗位职责,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
晒业绩,即通过干部包抓贫困户,形成结对帮扶,定期入户走访,并针对不同的贫困情况制定具体帮扶措施。同时将帮扶措施和效果进行公示,由百姓监督和评判。
作表率,领导干部先行一步作表率。通过国家政策性指引,加强基层干部扶贫责任意识,发挥带动引领作用,转变旧有的工作理念帮扶群众,以身作则,切实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措施。
叶瑜说,陕南地区在2014年开始实行“双包双促”,即科级干部要包3个贫困户,县级干部要包5到10户,而她自己主动申请包了10户。叶瑜所在的村原来有172户贫困户,627人,经过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政策资金的申报与协调,解决了当地一些建设上的瓶颈。截至去年,该村已经帮扶了43户、158人脱贫。
“我们制定的目标是到2019年,全村乃至全县实现全部脱贫,2020年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脱贫人口返贫。所以需要对尚未实现脱贫的129户、422人进行筛查细分,摸清贫困情况,掌握致贫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制定相应的脱贫措施。”叶瑜表示,目前其正在开展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争取做到不遗漏一户,精准到人,摸底之后会对贫困户进行产业、教育等方面的结对帮扶。
精准识别之后如何帮扶?叶瑜认为,应整合资源,重视产业引导,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或者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脱贫,让村民有更多的机会直接参与经济发展过程,同时加强群众技能指导,而不是简单的“输血”式扶贫。
另外,在国家政策落实过程中,要加强基层干部的作用,重视日常联系和走访,通过他们去了解村民家庭发展状况以及现在面临的一些困难。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鹰潭贵溪市樟坪畲族乡黄思村党支部书记桂千金。中国青年网记者 裴清波摄
建档立卡 产业扶贫培养造血能力
今年是江西鹰潭贵溪市樟坪畲族乡黄思村大学生村官桂千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第5个年头,也是履职全国人大代表的第4年。作为村里的“一把手”,她扎根基层,奉献青春,为村民们谋求致富路。作为人大代表,将基层声音传递到中央被她视作自己的使命担当。
对如何精准扶贫,桂千金结合自己在村里带领村民发展致富的经历谈了她的看法。桂千金说,在村里的这几年,她引导村民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特色资源新建了400多亩毛竹丰产林。通过新技术的推广,使得村民家亩均毛竹产值由原先几十元增加到现在的200多元。此外她还带领村民发展了100多亩的有机绿茶和竹荪、香菇等食用菌种植项目。去年,她为村里争取了一个电商服务点,又为村民增添了一条山货销售渠道。带动村民产业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过程。目前,村里各类种养大户已达20多户。2015年,黄思村农民人均收入1.2万余元,比2012年增加近5000元。
针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去年以来,桂千金在村里积极落实精准识别、建档立卡等方面的工作。桂千金说,目前村里正在开展建档立卡,把每家每户的情况摸清楚,针对不同的贫困情况制定不同的扶贫方案,细化到个人。
“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村民,我们以产业扶贫的方式对接帮扶,培养其自身的造血能力。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村民,我们加大输血量,发放生活补助或者以其土地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帮助贫困村民脱贫。”桂千金告诉记者,经过前期的调研、公示、评选,黄思村共识别出13户贫困户作为扶贫对象,目前已有一户脱贫。对于如何帮扶因病致贫或其他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桂千金也在积极地跟上级民政部门沟通。
公益探索扶贫新模式
近年来,公益组织不断创新扶贫模式,在扶贫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引起了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对于全国人大代表、明尚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原广西忻城县马泗乡马泗村大学生村官李欣蓉来说,进入公益组织,借助平台优势帮助更多的人是她职业生涯中的新突破。
在担任大学生村官时,李欣蓉对农村孩子,尤其是对留守儿童仍然存在着上学难的困扰深有感触,因此她发起了一项“欣缘微公益”的志愿活动,并号召身边的朋友结对资助。李欣蓉介绍,这项助学活动除了资助孩子一些生活费用外,更加注重对其心理疏导和陪伴。
李欣蓉当时不会想到,她当初的一个想法,会成长为具有专业志愿者团队和规范管理的公益项目,受资助的学生也从6个逐步发展到10个、30个,一直到今天的100多个。
“今年春节期间,‘欣缘微公益’通过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发起了一项公益助学众筹项目,在短短的十几天内就筹得了24万元的善款。”李欣蓉告诉记者,当下的公益不缺钱不缺物,只缺少好的项目。但是怎么样才能让公益项目达到理想效果,从而产生更大的影响力?这是目前公益人需要考虑的问题。
李欣蓉认为,精准扶贫和社会公益相辅相成。公益慈善组织是国家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可以借助公益基金的模式开展农村精准扶贫。据了解,“村民出力、政府出资、社会参与”的公益扶贫模式,明尚公益基金会已在部分乡村进行试点,下一步还将考虑把农村危旧房改造也纳入公益扶贫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