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一新活水来 产业脱贫奔小康
新村聚居点一角。
核桃栽植现场。
村民自发送锦旗。
——达川区香隆乡全力实施产业脱贫一枝独秀
□王锡敬
阳春三月,桃红李白,草长莺飞,生机勃勃。笔者在达川区香隆乡采访看到:一幢幢农民新居拔地而起,在明媚的春光里熠熠生辉;一条条水泥路宽阔整洁,直通农家院坝;漫山遍野的乌梅花、李子花、梨花争奇斗艳;新栽的大片大片的核桃树吐露新绿;养殖小区牛羊满山坡;育苗大棚辣椒苗长势良好;农民朋友正忙着翻耕土地、整理沟渠、备足农资......全乡处处春潮涌动。这是香隆乡走产业脱贫之路带来的巨大变化。
香隆乡位于达川区西部边陲,毗邻平昌县、渠县,距主城区82公里,平均海拔750米,幅员面积28.5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含1个农村社区),1个街道社区,人口8569人,是达川区最偏远、最贫困的乡之一。通过2015年贫困户精准识别复核,全乡有插旗山村、云木寨村、包谷梁村等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319户,贫困人口1053人,贫困发生率13.5%。
2015年以来,香隆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加强脱贫攻坚“强班子、建机制、立制度、亮指标、细责任、严问责”六大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宣传发动、竞争上岗、奖励激励、干部储备、旧房改造、环境治理、精准帮扶、群众兜底”八大攻坚行动,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显著成效。一是脱贫摘帽步伐加快,2015年减少贫困户72户246人,实现人均纯收入增加213元;二是新村脱贫加快推进,实施旧房改造248户,建设新村聚居点8个;三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整治山坪塘54口,硬化村社道路65.5公里,硬化产业路13.8公里,实现100%的村社通水泥路,80%的院户路硬化;四是产业脱贫初见成效,邀请达州市农业局专家广泛调查研究,科学制定“3446”产业发展规划和贫困村脱贫规划,即到2017年底,发展核桃3000亩、红辣椒4000亩、优质稻4000亩,养殖猪、牛、羊等牲畜圈存数6000头(只)以上。
创新业主激励机制
1月28日,寒风凛冽,雨雪交加,香隆乡上千群众却顶风冒雪栽核桃树。该乡玉皇宫村10社的谢朝福在本村流转300亩土地,雇请了40多名村民栽核桃树苗,并投资8万余元修建起了可容纳20名民工的活动板房。“我以前一直在外搞装修,现在响应乡党委政府的号召回来栽核桃,核桃树下间种西瓜、辣椒,未来收入还是可观的。”谈到自己的选择,谢朝福信心满满。
当天,平昌业主贺集政也请来上百村民在插旗山村流转的500亩土地上栽下核桃树。
乡上通过政策引导、全程指导、资金激励等方式,鼓励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对围绕“3446”产业发展思路连片规模化经营的业主予以补贴。乡、村两级分别设立支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25万和3万元以上,对连片规模发展圆黄梨、核桃、红辣椒以及畜牧养殖的业主,乡村分别给予2000元、3000元、5000元、10000元和1000元、2000元、3000元、5000元的奖励,通过种植、管理等方面的验收后,均按40%、30%、30%比例三年兑现。对业主流转荒山坡,头三年免除流转费,三年后按现价收费。同时,将连片规模发展种养殖业的致富带头人纳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后备干部,通过组织推荐、党员群众联名举荐,选举为乡党代表、乡人大代表和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目前,已引进业主5家,引进资金1000余万元。
贺集政一期已投入资金30万元,按照规定,乡村已给付贺集政补助资金9万元。他发自肺腑地说:“乡党委政府和村上非常有诚意,既帮助协调土地,还在土地整理方面给予资金支持,我对发展是充满信心的。”仅土地整治和栽核桃树贺集政就支付当地村民工资10万多元。插旗山村1社何述志说:“以前在外打工四处漂泊,现在回到家乡发展,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每天还能挣70元,简直没想到啊!”
创新群众入股机制
贺集政以农业企业经营方式在插旗山村流转土地栽植核桃树,也带动了该村其他群众在房前屋后栽核桃树200多亩。六社堰塘湾处张德儒、张兴发、周成等人的屋后以前全是竹林和荒山坡,为发展产业,他们把这100余亩荒坡流转给贺集政,经过土地整治后栽上5000多株核桃树,昔日的荒山坡变成了花果山。
云木寨村以集体联合经营形式流转土地500多亩,也在今年春节前后栽上了核桃树,同时也带动了村里群众自发栽核桃树200余亩。村支部书记刘玉川告诉笔者:“一听说栽核桃树,大家异口同声地支持,迅速流转土地,积极出工投劳,没有遇到任何阻力。”
“脱贫攻坚,关键是激发群众的激情。”乡党委书记李培瑜说。为此,该乡创新发展模式,鼓励村组干部和农村致富能人规模种植,发动群众采取土地入股、现金入股、劳力入股等形式参与土地流转,切实解决精准脱贫工作 “措施到户”的问题。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采用 “家庭单户经营、集体联合经营、农业企业经营”三种方式,规范土地流转程序,统一土地流转价格。为保证4000亩红辣椒基地建成,注册成立了香隆乡芸峰辣椒专业合作社,推行辣椒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与宣汉芸峰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统一提供辣椒种子、统一技术培训、统一产品收购,保护椒农合法利益。还推行“三免一统一”政策,即免薄膜、免农药、免培训费用,适时对扶持政策进行调整,在育苗、整地、移栽三个时段分别补贴。实施“请进来、沉下去、走出去”的技术培训方法,先后开展技术培训20场次,参训人员达2000余人。3月初,宣汉芸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山派人将75吨辣椒专用肥料和15吨薄膜送到各村,并在插旗山村规划了3000平米的辣椒加工厂和400平米的冻库房,厂房建成后可就地解决30多人就业。目前,全乡已实现入股土地1500亩、资金300万元。在3000亩核桃栽植完毕后,全乡干群又积极准备4000亩红辣椒的种植,群众争先恐后预订辣椒苗,去年已预收辣椒种苗款30余万元。
创新党员干部示范带头机制
3月2日上午,雨过天晴,九层寨村四社的田间地头却机声隆隆,热火朝天。村支部书记谢江、村主任聂树琼正带领四社在家的村民翻耕土地,为即将开始的辣椒苗栽植做准备,78岁的老党员侯明作也精神饱满地和大家一起劳动。
去年,他们发动冉隆顺、谢大用、何成才、侯明作等7户村民联合成立合作社,试种了15亩红辣椒,产红辣椒1万多斤,除去劳力、农资等成本户均增加纯收入1900元。尝到甜头后,今年他们扩大了规模,计划种红辣椒35亩,并把在家的劳力都组织起来,把撂荒的土地利用起来,按劳计酬。连续几天的劳动,机耕手冉崇喜双手磨起了四个血泡,他却无怨无悔。冉隆曲以前在外打工,在四社没有土地,但她以劳力入股,和大家同劳同酬。
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引领示范作用,乡党委政府要求每一名村干部围绕“3446”产业发展思路带头抓好产业发展,至少发展一项种植或养殖业,并带动3户(至少1户贫困户)以上连片规模化经营。要求每一名乡村干部必须进村入户上一堂科技培训课,深入田间地头传授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同时建立村干部业绩考核制度,把产业发展作为评先评优、奖励惩戒和组织调整的主要依据,将考核结果与报酬待遇挂钩。如今,全乡党员干部在产业发展方面形成了你追我赶的热潮。
创新低保户脱贫机制
包谷梁村2社70多岁的张开运、冯碧英老俩口年老多病,以前靠低保和子女帮助过日子。看到邻里发展产业,他们也种了红辣椒,栽下了30株核桃树和100多株梨树,还喂猪养鸡,两位老人精神矍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为使低保户能够尽早脱贫奔小康,乡上决定由村(社区)负责,对低保对象建档立卡,准确记录家庭基本情况,并根据低保对象的年龄、健康状况、劳动能力等因素,实行“一户一策”,明确低保户产业发展规模、完成时限和奖励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实行订单劳动收入,对有资金无劳力的实行保障性产业利润分红,对特别贫困的实行低保扶持和党员帮扶,以此确保共同脱贫奔小康。
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全乡已发展乌梅2000亩、板栗1000亩、青脆李700亩、圆黄梨1000亩、核桃3000亩、红辣椒4000亩、优质稻4000亩,年出栏猪、牛、羊等牲畜达6000头(只)以上,扶持培育养殖大户9户。
以产业作支撑,香隆乡人民正昂首阔步奔向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