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朵“荷花”凉山角逐演绎最美民族风
9月4-6日,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赛在凉山州西昌市举行。48个舞蹈节目争奇斗艳。本报记者 王云 摄
□本报记者 何勤华
9月6日22时,当主持人报出最后一个节目《阿嘎人》的分数后,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当晚,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赛正式结束。根据排名,凉山歌舞团男子群舞《生在火塘边》以97.66分的成绩,与延边歌舞团舞蹈《长鼓行》并列榜首。
这场被誉为中国舞蹈界“奥斯卡”的盛会,汇聚了全国舞蹈界编创精英和各艺术团体、大专院校舞蹈人才,在为期三天的三场比赛中,共吸引了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48支参赛队的“舞林高手”齐聚西昌,争夺全国最高水平的民族民间舞蹈评奖“荷花奖”。
正如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所讲,在演出中,除了彰显民族特色,更能看到民族精神在舞蹈当中的传承。
A
一场精彩的舞蹈盛宴
“你知道吗?我们这个节目最有特色。”9月6日晚,在第三场终评候场时,《阿嘎人》藏族演员旦珍昂秀热情介绍。
“打阿嘎”是一种藏族传统的修筑房屋的方法,利用当地特有的泥土黏合后,再以人工反复夯打使之坚实、平滑。在劳动过程中常伴着歌声,以此起到愉悦身心的作用。旦珍昂秀说,节目《阿嘎人》反映的就是劳动者热爱劳动、艰辛劳动的故事。
“你肯定想知道我们演员头顶的碗是真的还是假的。”在候场时,看到记者对《顶碗舞》演员头顶的碗十分好奇,内蒙古鄂尔多斯民族歌舞剧院歌舞团团长巴特尔介绍起来。只见他从演员头顶上拿下一个碗,记者发现,这确实是真碗。
“我们节目最大的特色是,把内蒙古的顶碗这项杂技与舞蹈相结合。”巴特尔说,演员们头顶的碗有9个,上面的图案叫“八瑞图”,寓意吉祥美好。
在三天时间里,代表着多元民族文化的舞蹈节目奉上了一场精彩视听盛宴。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罗斌介绍,纵观入围本届“荷花奖”评选的作品,秉承了历届荟萃众多民族、展现迥异风格的特点,今年还有一大亮点,既有经验丰富、佳作频现的知名编导创编作品参评,又有年轻一代、勇于创新的新锐编导参与创作。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将进一步激发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热情。
B
民族精神在舞蹈中传承
本届评奖从全国350余个节目中,经过严格筛选,最终共有48个节目进入到最终评选。入围终评的作品,涵盖了北京、上海、四川、云南、内蒙古、新疆等22个省(市、自治区),包含了汉族、蒙古族、彝族、维吾尔族、藏族、朝鲜族等14个民族的作品。
凉山男子群舞《生在火塘边》参加了9月5日晚的演出,舞蹈表现了彝族在火塘边生、在火塘边长的生命历程。富有内涵的舞蹈构思,特色的演员造型,震撼的彝族音乐,加上小伙子们激情、刚劲的舞蹈,赢得现场观众一阵阵喝彩声和掌声。
“这个舞蹈将彝族源远流长的‘火’的历史与生生不息的人文精神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心中的神圣与崇敬之情。”冯双白点评说。
《石林情深》同样以精彩的舞蹈原汁原味展现出了民俗风情。节目编导沙呷阿依说,为了展现不同地域彝族舞蹈的代表性与独特性,她带领团队深入到乡土民间实地采风,向当地的原住舞者请教学习,经历长时间的打磨,才有了当天舞台上的完美呈现。
罗斌说,“荷花奖”是目前国内唯一举办的国家级专业舞蹈类评奖活动,旨在鼓励兼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