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矛盾变化 开启新的征程
刘道伟图
□曹立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我们党制定正确战略的前提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都在重要历史节点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判断。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对五年来中国发展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深刻总结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对近40年来改革发展成果的历史回应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对未来中国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的精准定位
认识矛盾是为了解决矛盾,明确新的主要矛盾是为了解决新的主要矛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时代的新高度,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进行了艰辛理论探索,基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转化,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认识矛盾是为了解决矛盾,明确新的主要矛盾是为了解决新的主要矛盾,解决新的主要矛盾的过程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
社会主要矛盾就是指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性推动作用的矛盾。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全新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是对五年来中国发展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深刻总结,是对近40年来改革发展成果的历史回应,更是对未来中国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的精准定位。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转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主要理论依据和逻辑起点。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具有充分的实践依据和理论依据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二大、十三大确认了这一提法,并把它写入党章总纲,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这个提法一直沿用,比如十八大报告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当长的一个历史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作出重大修改,具有充分的实践依据和理论依据。
从实践维度上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些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说明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与此同时,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提高的情况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成为更加突出的问题。今天,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这就意味着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
从理论维度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但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初级阶段已经出现新的阶段性特征。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述,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的理论概括。
只有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起点,才能系统回答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
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现实意义
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基本国情,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经济发展水平实际看,我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GDP刚刚突破8000美元,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十分突出。从贫困人口规模看,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的农村贫困标准计算,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仍有4335万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深刻理解这个基本国情,要求我们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继续保持历史耐心、战略定力,不要超越现实、超越阶段,始终扭住发展不放松。
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着力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高度来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地统筹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作者系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