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师大力量

14.11.2017  14:07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师大力量

 

增强党员意识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黄钢威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党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令人骄傲自豪、振奋向往,让全体党员强烈地感觉到一个新的中国时空到来了。回顾5年,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展望未来,党中央确立了新的思想、新的目标,提出了新的方略,擘画了新的蓝图,即将开启新的征程,新思想、新方略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中华民族将进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新发展的历史方位,这让人感受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的论断是那么真实、可感,中华民族这个崭新而辉煌的新时代必将载入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中华民族文明史的光辉史册。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党的政治本色和生机活力,使党始终成为新时代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最坚强的政治保证。新的使命呼唤担当,新的使命引领未来,每一位党员不能做旁观者,要努力成为积极参与者、贡献者。作为高校组织部门,我们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加强学校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号召和组织全校党员认真学习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精神,牢记新时代党的建设新要求,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努力提高学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质量,夯实基层,增加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让每一个党支部切实履行直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师生的职责,引领广大师生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学校中层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加强党的领导,维护党的权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为学校的改革建设发展,为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而为党中央确定的新时代目标任务的实现贡献力量。

  (作者系我校党委组织部部长)

 

不忘初心振奋精神    坚定信念继续前行

董杰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了,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所做的重要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变革,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论断,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做出了全面部署,吹响了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前进号角。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始终贯穿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线和坚持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观,是一篇体现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光辉的纲领性文献。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为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制约未来发展的瓶颈,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统领全面改革,致力于顶层设计、顶层构架、顶层部署,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构建起治党治国的四梁八柱,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变革,使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坚实。五年的艰辛、五年的奋斗、五年的成就,必将载入史册。

  十九大的召开,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胜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新的征程。我们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辱职责,团结凝聚广大党外人士,坚定“四个自信”,筑牢共同政治思想基础,同心同向同行,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我校党委统战部部长)

 

强化“四个意识”    做好学生工作

朱建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开幕式的报告,内容丰富,高屋建瓴,立意深远,聆听报告令人兴奋,备受鼓舞,催人奋进。报告中,习总书记明确地定位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科学地判断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那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响亮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及如何完成这个历史使命,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进“四个伟大”: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庄严地承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那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深刻地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那就是“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基本方略”;科学地规划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那就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两个阶段安排”。报告还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党建等方面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具体的阐释和论述。

  通过报告的学习,让我们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问题更加清晰。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全校师生中掀起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高潮,要深刻领会习总书记报告中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提高政治自觉、思想自觉,不忘初心,自觉担当使命,做好本职工作,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为学校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系我校学生工作部、武装部部长)

 

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为青年学生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

刘洋

  在十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地对青年人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习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嘱托让我深受感动,倍感振奋。作为一名青年工作者,近年来深刻感受到总书记对青年工作和共青团工作的关心和指导。2005年党中央召开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总书记对党的群团工作和群团改革作出全面部署。今年8月习总书记再次强调“牢牢把握群团改革正确方向,努力开创党的群团工作新局面。”今年9月《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一书出版发行,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结合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和要求,我有三点感受。

  第一,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重要力量,要充分认识到青年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系党的未来,必须努力增强共青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党的青年群众工作。

  第二,要不断明确职能定位。高校共青团在全团历来处于基础性、源头性、战略性地位,这里青年最集中,思想最活跃。去年,高校共青团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校团委将按照“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四维格局,做好改革工作。把做好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为首要任务和核心竞争力,把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满足学生精神需求相结合,把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相结合。

  第三,要不断融入“育人”中心。紧紧围绕学校“立德树人”中心任务,深入实施学校第六次团代会提出的“教育明德、创新载德、文化养德、实践立德、服务弘德”的“五德”青年工程,以“博学杯”“务实杯”“尚美杯”等具有浓郁师大特色的品牌项目为抓手和平台,为青年学生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

  (作者系我校校团委书记)

 

牢记宗旨    坚定自信  培养创新型人才

李凯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既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自豪和骄傲,又为十九大报告所描绘的宏伟蓝图与伟大目标感到鼓舞。通过学习,我有以下体会:

  一、我们在充分看到十九大报告所体现出的一系列“新”的同时,还看到十九大报告体现出的中国共产党历次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一以贯之的精神,这就是党的领导的核心地位、人民的主体和中心地位、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等等,这说明十九大报告一方面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而体现出鲜明的创新性,如报告中体现的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新举措;另一方面十九大报告还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和历史继承性。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充分领会十九大报告创新性的内容,另一方面还要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体会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宗旨和精神。

  二、坚定文化自信。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到文化自信的问题,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文化自信等部分,都特别说到这一点。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文化自信的问题。四个自信密切联系,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正如习总书记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扎根中国大地的高校,本身就具有创造文化、继承文化、传播文化的功能和职责。我们必须按照十九大报告所说:“推动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三、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是根本的任务,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导向。因此,研究生人才培养要站在历史的高度,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而贡献力量。具体说来,首先是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让研究生学习的目标和动力更加明确,让培养出来的研究生首先要有为伟大祖国奋斗的志向和愿望;其次研究生教育必须围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根本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的快速发展,快速发展的根本要素在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创新能力。因此,未来的研究生人才培养核心就是要加强研究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作者系我校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工作部部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创新

陈驰

  2017年10月18日—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向大会作的报告中,首次鲜明而系统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新思想、新战略。其中最具有代表性和统领性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面我就这一重要论断谈三点学习体会。

  首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针对中国的新时代、新任务、新矛盾所作出的重要理论概括,是对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和新的开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和推进伟大事业的行动指南。其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丰富而系统的内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包括八个基本思想内涵和十四个基本方略:两步走的战略总任务,已经转化的社会主要矛盾总基点,具体奋斗目标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法治国家建设的中心工作,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强军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外交,以及作为本质特征和政治保障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个理论体系是新时代条件下,针对新的社会矛盾和新的历史任务,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它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总任务为逻辑方向;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逻辑指引;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为逻辑依据;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现代化为逻辑基础;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健康与幸福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世界一流军队、人类命运共同体、美丽中国和坚强有力的中国共产党为逻辑框架,系统而逻辑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略。这个思想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和结晶,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作者系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不忘初心      砥砺奋进

何太平

  聆听了习总书记的报告后我的最大的感受是,这是一篇闪烁着马列主义光辉、具有中国的时代特色的报告。报告吹响了中国人民向现代化强国梦想迈进的号角,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心一意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党。

  报告立意源远流长。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论断“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在报告中贯彻始终的是“人民中心”论;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事物及其变化,是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法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的事实进一步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我们的事业是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数共产主义先驱者开拓的事业的继承和发扬,我们未忘初心,也将不忘初心。

  报告与时俱进。这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过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反腐败形成压倒性态势,深得民心,强健了党的体魄。中国社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一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智慧,这一思想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任务、主要矛盾以及总体布局、改革目标和本质特征,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领航性的指引作用。

  报告视野开阔,报告提出的十四个基本方略以及具体措施面向中国、面向世界、面向自然以及具体工作的主要方面,具有系统化的特征,尤其是建设美丽中国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点具有新思想,为处理国家关系、民族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中国智慧,同时也是对各行各业的工作具有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报告愿景宏伟,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十九大报告为我们描绘了宏伟的蓝图,处处体现着为人民的思想,人民的期望成为决定党的奋斗目标。按照这个蓝图去进行新时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报告中强调优先发展教育,提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足显党和国家重视教育。作为学校的基层培养单位的员工特别是共产党员,我们要结合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奋斗目标,切实把握新时期社会、学生和教师之间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方面产生的新矛盾和新需求,搞好教育和教学的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为实现教育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砥砺奋进,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系我校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党委书记)

 

做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弘扬者

王  川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并对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

  要深入、科学、系统、全面地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就是深入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巴蜀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有力举措。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保护,应充分发挥人文学科和相关研究机构的作用,使他们肩负起研究与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切实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开发、保护与创新。

  要多渠道推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首先,充分发挥主渠道的引领作用,激发社会各界的能动性,尤其是要注意发挥现代传播媒体的作用,让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展示在版面、画面、声音、文字中,像空气一样浸润人们的肺腑,净化人们的精神家园。今天,各种综艺节目,尤其是真人秀充斥于各类媒体,但节目档次参差不一,甚或出现传播低俗文化误导国人的现象,这些都是应该避免的。媒体不应以取悦观众博取点击率、收视率为唯一目的,应该主动担负起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以更新颖的形式呈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人不自觉的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实际传承者和践行者。

  其次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尤其是声、光、电等现代媒体技术的运用。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选取相应的内容拍摄纪录片、制作动漫等,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向人们呈现优秀传统文化,其效果一定很好。还可以建立相应的立体体验馆,使人们置身其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得到身心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从而自觉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其三,充分发挥以学校教育为主战场的社会综合教育的力量,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育的进一步融合。不能将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看作只是大学教育的事情。要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学和不同的学习对象,编写相应的文化读本,在不同阶段的教学中,开设与之相应的文化课程,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其中,使人们能够在学习中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并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提升文化自豪感,塑造更加完美的自我。

  (作者系我校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本文原载《四川日报》2017年11月6日06版)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大意义

段永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回眸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规范表述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两相对照,党的十九大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最新表述,是一个既符合当今中国现实又具有未来指向意蕴的精准判断,其重大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标明党的全新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有伟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作为伟大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党,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体现了新时代执政理念上的与时俱进,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强烈的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满足“美好生活需要”,也向国人和世界重申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鲜明价值立场。

  二、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社会主要矛盾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最为直接地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层面。改革开放近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八十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000美元,已经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连续多年保持第一制造大国地位,2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可见,“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成为历史性结论,对社会主要矛盾进行重新界定是非常必要、及时准确的。

  三、顺应中国人民更加广泛和多元多样的生活需求。2016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0.1%,接近联合国划分的20%—30%的富足标准。从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当下人民的“硬需求”并没有消失,呈现出升级态势(“美好生活”不仅包括吃饱穿暖,更是吃好穿好行好住好);另一方面,人民需求不再局限于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硬需求”,而是更加强调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软需求”。新生的“软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全方位的社会保障、自身权益保护、优美的自然环境、清洁的空气、高质量个性化的商品、经济实用的公共产品等。如,当下风靡中国的共享单车,已与当年的自行车意义完全不同,这既是经济发展的创新,也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环境和闲适生活的重新审视和更高要求。

  四、提供制定新时代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报告四次提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而我国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沿海和内陆发展不平衡;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人与生态环境不协调不平衡;经济发展结构不平衡不充分;收入水平不平衡。上述问题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直面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我们制定新时代方针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我们明确工作重点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许多新要求。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同时,我们还要保持战略清醒和战略定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理论上的成熟和认识上的自觉。只要我们“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艰巨任务,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就必将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也将成为中国社会向现代化更高阶段过渡的主要推动力。从这一意义上讲,解决主要矛盾就是撬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支点,也是中国引领时代、推动世界的关键节点,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作者系我校党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