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涉案财物管理在全国首创“开放共治”模式

19.06.2017  14:48

  成都市涉案财物管理在全国首创“开放共治”模式——

  本报记者 冉倩婷

  于2016年9月底建成投用的成都市涉案财物管理中心,至今运行已经大半年。作为成都市本级和成都市主城五区、高新区、天府新区政法部门的刑事涉案财物“集中保管地”,该管理中心以改变长期以来“重人身权、轻财产权”的传统司法理念,保障公民财产权,加强人权司法保障为目的建设运行。截至6月6日上午10:30,存放刑事涉案财物共计170171件,涉及相关刑事案件1415件。

  近日记者获悉,该管理中心的运行模式得到中央政法委和公安部的充分认可,认为“费省效宏”,可以直接复制推广,并要求各地学习借鉴。据介绍,其中最为突出的创新亮点,是在全国范围内,首创了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保管的“开放共治新模式”。

  这个创新模式如何达到了“费省效宏”的效果?6月6日,记者对成都市涉案财物管理中心进行了实地探访。

  “安全性”与“保值性”兼具

  成都市涉案财物管理中心设在成都市双流区,占地30亩,建筑面积12390平方米,由一栋综合楼、两个标准车库及相应配套设施组成,工作人员65人,现阶段可容纳机动车辆500余辆和涉案财物23万余件。

  跨进综合楼的大门,首先进入接待区。据介绍,接待人员在这里对办案人员的身份信息、移交物品清单及公函进行核实,确认无误后,将其引至物品交接区,由检验员当场核实移交物品包装、数量,再由库管员进行第二次封装;随后,制单员再次确认物品包装、信息,将相关信息录入智能仓储管理系统,选择物品存放位置。

  “制单员只能开柜不能进库房,库管员则只能进库房不能开柜,且进入库区必须由两名库管员同时采用双卡双指纹的方式。”一位制单员介绍,贵重物品存放区还采用了银行金库的保管标准,必须双人双卡,同进同操作。此外,该管理中心内外还设置了133个摄像头,并配备了智能防盗系统和电子巡更系统,实施24小时监控。成都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指出,这都是为了保证涉案财物的安全。

  除了注重安全,中心还很注重“保值”。记者在该管理中心看到,其保管区细分为了大型财物、高价值财物、特殊财物、一般财物和涉案车辆保管区,根据涉案财物不同种类,分别采取了相应的存储方式。“比如,高价值财物区配备有射频智能柜和二维码扫描器,特殊财物区配备有防磁柜、手机屏蔽柜、防腐化学柜、精密空调等。”一位库管员介绍。

  与此同时,管理中心还创新性地建立了普通财物高于专业超市保管标准、贵重财物银行金库保管标准、车辆4S店专业维护标准等三类保管标准体系,“比如对于车辆,我们制定了‘一周打火,两周清洗,三月保养’的服务规程,保障涉案车辆‘入库出库一个样,交回权利人不变样’,避免涉案车辆因保管不当导致的价值贬损”。

  “费省效宏”模式率全国之先

  成都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指出,在刑事涉案物品的管理上,政法部门传统自建自管、自体循环模式,一直存在专业化不足、建管成本较高、效率相对低下、监管刚性不够、存在廉政风险等深层次难题。根据以往的媒体曝光,多年前还出现过某地警员私分涉案财物的报道。

  记者查到,2016年春节前一周,某地一辆涉案宝马由于长期存放且保管不善,被迫报废,只能按废铁卖。

  “涉案财物管理,本质上属于公共服务范畴,具体的管理行为并不涉及国家公权力的动用和运行,需要政法部门打破封闭运行的传统惯性思维,借助社会主体的专业资源、技术、人才等优势,以开放共治的方式来提高管理水平。”该负责人指出。

  基于此认识,成都市委政法委指导市级政法部门借鉴“PPP”模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择优选择具有政法背景、保密资质和雄厚实力的国有平台公司——成都市保安服务总公司为保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创新推出“委托保管”刑事涉案财物的开放共治新模式,于2016年9月底建成全国首家跨区域、跨部门的市级涉案财物管理中心。

  据初步统计,该模式下,可以节约成都市本级及七个区级政法部门分散重复建设费用约1400万元,每年节约常态化运行维护费用500万元。工作效率也得到提高,如保管中心提供的上门拖车服务,为办案人员缩短了约一半的移交周期。“同时,促进了办案人员廉洁司法,推动了积压涉案财物的及时处置。”成都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原标题:涉案车辆管理堪比4S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