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差钱” 遇求救陷两难
被救助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鵟(朱虹 摄)
人民网成都3月23日电 (朱虹)“救,没有钱;不救,它们会死。我得想办法筹钱去。”周明口中的“它们”,是成都野生救助中心的动物们。
成都野生救助中心位于成都市郫县长乐村,周明是救助中心的负责人。2005年5月,这里成为成都林业部门正式授牌的成都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主要从事野生动物的救护、医疗、饲养和繁育。随着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被送到这里,周明面临的救护开支经费压力逐渐增大。
日前,对于成都野生救助中心面临的资金困境,记者采访了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工作人员,了解到该中心属于林业部门授牌的私营机构,按照现有政策,没有任何财政途径可以给予补贴,希望鼓励社会热心人士和社会机构给予支持。此外,成都有公益机构也呼吁公众参与野生动物保护。
救助野生动物十余年 接到求救电话很犹豫
3月19日,记者走进成都野生救助中心。该救助中心占地26亩,坐落在长乐村一个非常不起眼的院子里。据周明介绍,目前这里被救助的动物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猕猴和大鵟,以及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扬子鳄等。
“中心的动物大多是被猎人捕杀受伤,然后被林业部门或野保人士救助后送到这里的。”周明带记者去看望了一只大鵟。2016年春节前夕,这只大鵟由爱心人士从四川石棉县送到中心救护,它的双翅被人打断,经过救治,现已能自主取食,但再也无法重返自然家园。“被救治好的动物,能放归大自然的都会放归。不能回归的动物,我们都养着它,为它们养老送终。”周明如是说。
面对这些被救治成功的动物,喜爱它们的周明又开心、又沮丧。
“每次接到求救电话,我都很犹豫救还是不救?不救,动物很快就会死去;去救,动物的口粮和药物压力又一点点增加。”周明说,他对这些受伤的动物时常心怀愧疚,因为救助中心现在最大的困难在于没有钱,不敢轻易接收一些野生动物。
周明以今年初救治的大鵟为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喂养大鵟一天花费约10元,一个月就需要300元左右的支出。“很多猛禽由于天性,必须要食用活禽,一般的生肉并不益于它们的健康。”周明告诉记者,他和妻子养殖的活鸡舍不得吃,基本都喂了猛禽,所以“如果要养得更好,肯定要花300元以上才行。”
不仅养活这些已经救助成功的野生动物开销大,救助用的药品和医疗器具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周明说,救助野生动物10多年,自己花在它们身上的钱已无法准确统计。
为了换取资金继续救助野生动物,这些年,周明一直努力学习孔雀、鸳鸯等观赏性鸟类的豢养,然后按照法规将它们销售给动物园和一些景区。但是,依旧入不敷出。
野生救助中心系私营机构 鼓励社会资金支持
在成都野生救助中心院子里,记者看到了成都市林业部门2005年的正式授牌,那么该中心能否得到林业部门的补贴呢?
“由于其属于私营机构,按照现有政策,没有任何财政途径可以给予其补贴,也没有救助药品等其他物资供给。”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工作人员表示,周明所负责的野生救助中心属于林业部门授牌的私营机构,“2000年初,成都在野生动物保护这块尚属空白。当时周明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表现出较强的能力,加上个人兴趣和个人救护意愿,于是林业部门就决定在那里挂牌设点。”
该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当时在周明那里挂牌设点的一个契机,是成都一“鳄鱼潭”因经营亏损无人管理,有七八条扬子鳄不知何去何从,于是决定在那里成立救护中心。“2006年11月2日,成都市动物园正式挂牌‘成都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后,成为政府部门指定的野生动物保护专属机构,对因伤病等原因离开栖息地的动物进行救护。而周明的野生救助中心,则成为郫县当地林业部门就近送往的救助点。”
该工作人员称,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周明是一个有能力、有技术且富有爱心的人。对于目前其面临的救护开支经费的困境,希望鼓励社会热心人士和社会机构给予支持。
近年来,希望更多社会公众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呼吁越来越多。成都一家致力于生态保育的公益机构——康华社区发展中心负责人巫嘉伟告诉记者,今年成都动物保护的相关机构将在3-12月组织至少10次志愿者全程参与的野生动物救护活动,帮助人们了解野生动物救助知识,呼吁更多的公众参与野生动物保护。
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工作人员谈到,公众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最佳途径是拨打110,不提倡公众盲目参与救治环节。“野生动物保护是非常专业的救治行为,公众通常无法判断动物的病情和救助危险性的大小,也不能判断野生动物是否携菌,所以不建议公众在发现野生动物遇害时直接参与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