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家新寨里的新故事 这只是马边扶贫的“1/130”
家家户户门前就是水泥路
新房子新生活
新村新貌
阿诺牛牛正在喂牛
吉克华拉在看管他的茶园
别致的彝家小院
站在马边彝族自治县下溪镇珍珠桥村互助组广场的观景台上,登高瞭望,远处云遮雾绕,如仙境般让人痴迷;近看彝家新寨,依山而建,鳞次栉比,红顶黄墙,与翠绿山峦相衬,鲜艳夺目让人感受最美村寨。
这是马边2013年新建成的彝家新寨。据悉,像互助组这样的彝家新寨,马边已经建成130个,其中烟峰镇烟峰村成为省级贫困乡村旅游试点村,水碾坝村等9个村已列入“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为攻坚精准扶贫,马边采取了产业发展带动一批、彝家新寨安置一批、定点扶贫帮扶一批等方式,每年减少贫困人口约6000人,确保到2019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实现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全部摘帽脱贫。据悉,今年以来,已落实帮扶措施2981项,帮助脱贫6591人,预计年内脱贫7000人以上。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互助组,看看这里彝家新寨的新生活新改变,听听彝家人自己的故事。
故事一
修了水泥路建了蓄水池基础设施改造大家都说好
今年64岁的吉克华拉,是互助组的一位村民,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过上如今这般舒适的生活。
十几年前,由于老家当地缺水缺柴,吉克华拉就带着家人从苏坝镇搬迁到下溪镇珍珠桥村互助组。搬到互助组后,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的水源都得到了解决,山中也有大量柴火解决用柴难的问题,不过这里的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仍然是一直存在的问题。
由于不通公路,村民从互助组到镇上,年轻人需要徒步两个小时,村里购买物资都需要人力驮到家中。曾经有人算了笔账,一匹砖的售价是0.2元,运到组上,加上各种运输费用,一匹砖就要花1.2元。
此外,村里用水用电也不方便,每家每户喝水,都要挑水回家。曾经的电网是低压电,谁家开了农用机器,比如打个粮食,全组村民们家中的灯都会亮不起来。
2012年,农网改造首先进入村中。改造完成后,家家户户同时开着电视机、电冰箱都没问题,人们的生活变得方便多了。
随后,村里开始修建道路。现在,村民家家户户打开大门就是水泥路,直通山下公路。这条6公里长,4.5米宽的水泥路,使得交通便捷起来,原本到镇上需要两个小时的路程,现在村民开车或骑车仅需要十几分钟。
用电稳定了,出行方便了,为了改善村民们的生活用水,村里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建起了蓄水池,经过重建、扩建,现在已经能基本保证水源不断。
该村村主任王贵荣介绍说,这些基础设施改造完成后,村里就开始了彝家新寨的建设,每户只需出2万元,其他的由政府来补贴,村民们不用费心就能住上新房子,这一政策得到了村民们极大的响应。2013年,村民们就住进了干净敞亮的新房子,开始了新生活。
故事二
房子美了、腰包鼓了彝家新寨焕发新活力
三江都市报记者跟随吉克华拉去到了他小儿子的新家。
这是一间极具彝族风格的房屋,黑、红、黄三色的外在装饰,在房前屋后随处可见。记者注意到,新家的钥匙就插在红铜色的门上,吉克华拉一扭就打开了。他说,村子里民风淳朴,大家都很随意、放心。
屋内面积大约100平方米,分为客厅、饭厅、厨房、储藏室和卧室,每间房屋都透亮,吉克华拉告诉记者,以前的房屋都是泥土糊上去的,屋外看着破烂不堪,走进屋内光线黑暗,现在新房子敞亮多了。
不仅屋里透着阳光,沙发、电视机等家具家电现在都成了他们的基本配置,彝族人热爱音乐,讲究点的家庭,家里还会摆上一对音响,没事放放歌哼哼小曲。走在村子里,你能感受到浓浓的彝家风情,走进屋子里,你会发现彝族风情背后是现代化的生活。
屋前的山坳里,吉克华拉和小儿子沿着山势,建了10亩高标准茶园,茶树已经栽种两年,明年将迎来丰产期。
这些茶树是新品种,在这片土地上,吉克华拉在十几年前也曾栽种过茶树,由于品种老、树龄大,茶叶质量、产量逐渐下降。2013年,政府补贴改土费,建立200亩高标准茶园,明年将进入丰产期,茶叶不但质量好,产量也将翻番。
吉克华拉不停地感叹,现在的政策好,仅路宽了、房美了,腰包也鼓起来了!
在美丽的彝家新寨,除了让村民的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外,马边县委县政府更希望发展“生态休闲乡村游”,以旅游业带动农村脱贫致富。据悉,像互助组这样的彝家新寨,马边已经建成130个,其中烟峰镇烟峰村成为省级贫困乡村旅游试点村,水碾坝村等9个村已列入“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该县大力支持重点乡镇连片开发特色旅游,以彝、苗少数民族新寨建设支持发展民族风情旅游业,以竹、林、茶、畜产品优势发展“生态休闲乡村游”。深度挖掘马边独特的民情、民俗、民风文化,突出彝族风情和地域特色,打造生态旅游景观路线,立足各村特色和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真正把马边打造成川西南民族风情生态旅游目的地。
故事三
家门口工作、每年还有分红家庭年收入翻了好几番
对于现在的好生活,村民阿诺牛牛(音译)更是感受深刻。
今年39岁的她是三个孩子的妈,大儿子刚娶了媳妇,二儿子和小女儿正在读书,处处都要用钱。相比以前全家的开销都要指望老公外出打工挣钱,现在他们一家有3人可以在家门口挣钱,生活又多了许多盼头。
阿诺牛牛说,这一切全靠下溪镇珍珠桥村彝家新寨肉牛养殖合作社养殖小区项目。据悉,该项目由四川省蓝雁集团公司与乐山骏马公司合作,并整合相关支农项目资金,建立了“马边下溪镇珍珠桥村彝家新寨万豪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于2013年11月建成投运,每年可实现存栏肉牛150头。
“现在我和老公、大儿子都在村里的养殖合作社里务工,每天负责给牛喂食,照看它们,我们每人
每月能拿到2000元的工资。”阿诺牛牛告诉记者,合作社除了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还聘请了15名像他们这样的贫困人员务工。
3人工资加起来每月就有6000元,再加上他们种了七八亩地的茶叶、五六亩地的核桃,阿诺牛牛算了算说,现在他们一家的年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番。
“以前我们住的木头房子,家里就只养了几头牛,老公出去打工,半年多才能回来一次,除去他自己在外的开销,每次回来最多只剩几千元,一年能挣个1万元就算不错了。”现在,他们从木头房子搬进了新家,不出门就能找到工作,而且工资待遇还挺不错,一家人还能团聚,阿诺牛牛对此感触特别深。
现在,阿诺牛牛一家不仅能拿工资,还能享受该合作社每年每户固定分红2000元。近日,全村77家农户刚领了这2000元。采访中,很多村民表示,村里办起了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让他们不但有分红拿,还消耗了村民们不要的玉米秸秆和杂草。
“我们将玉米秸秆打碎了喂给牛吃,所以合作社就以每公斤3角钱的价格收购村民的玉米秸秆,有些村民种的玉米多,一年光玉米秸秆都能卖两三千元呢。”
记者了解到,该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与77家农户联姻合作8年,农户以蓝雁集团捐赠的77头优质肉牛入股,每年为每户农户固定分红2000元,8年将实现固定分红总计123.2万元;此外,还推广“牛—沼—作物”循环经济、林下种草、种养结合、茶畜配套等多项循环发展技术,实现贫困农户可持续增收,共同构建打造彝家新寨畜牧产业发展合作新模式。(乐山日报记者 魏玉婷 潘媛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