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29.04.2014  10:13

      4月是点银耳菌种的季节,通江县诺水河镇梓潼庙村村民朱学军清楚地记得,为了帮助他发展银耳产业,前半个月,镇政府的驻村干部和村里银耳种植公司的技术员就到他家来了5次。

  种多少、用哪里的地、如何选种、银耳棚的干湿度……驻村干部和技术人员亲自上门指导。

  “我们坚持因户施策的精准扶贫模式,为每户贫困户找到适合他们的脱贫发展路子。”通江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万学成说。

  近年来,巴中市扶贫工作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坚持连片开发与精准实施相结合,以到村到户精准扶贫为着力点,在扶贫开发中突出单家独户的瞄准脱贫,将工作做实做细,确保取得实效。

每年选择100个贫困户
整合资源集中攻坚

  “我们按照‘三优先、一提供’的原则,让贫困户优先进入产业园区、优先加入合作社、优先享受各类技能培训,对特困户提供公益性岗位,有效解决就业增收难问题。从今年起,我们在全市每年选择20个最贫困的村和1000户最贫困的家庭实行集中攻坚、集中扶持。”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王伟说。

  在平昌县双鹿乡,“肉牛托管”是该乡实施精准扶贫的典型案例。

  肉牛托管有三种形式:一是该地的招商引资企业--四川欣昌林生态牧业有限公司给贫困户无偿提供种牛,待下崽后,将种牛还给公司,贫困户养殖小牛,养成肉牛后按市场价卖给公司;二是由公司无偿提供小牛,育肥后减去小牛重量,然后按市场价给贫困户结算;三是到冬天草料减少,公司将牛分散到贫困户家中饲养,待来年草料丰富后收回,按月给贫困户支付饲养费。

  村民王仕兵的妻子常年患病,家庭条件艰苦。公司每年给他无偿提供2头小牛,养殖5个月即可育肥,根据增加的重量和育肥情况,每斤按7-10元支付饲养费,仅此一项,王仕兵家每年可增收4000元左右。

  在南江县黑潭乡南鹰村,村民互助资金项目的有效使用成为该村实施精准扶贫的一大亮点。

  互助资金项目的主要目的是解决贫困农户借款难的问题,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提高发展能力、稳定摆脱贫困。在充分利用互助资金项目时,南鹰村坚持分户测评,确定到户;自愿到组,帮扶到户;分类对待,规划到户;定期培训,提高“”能到户;提供服务,提高收入到户。同时采取了“四个帮扶”:产业帮扶、资金帮扶、智力帮扶、救济帮扶,变“输血”为“造血”。近年来,该村94个贫困户包括8个特困户全部使用过互助资金并得到了帮扶,资金使用、扶持率达100%,贫困户累计借款总额达67万元,占借款总额的80%。

分类推进“巴山新居”工程
扩大农村廉租房扶贫模式

  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我市把重点放在改善贫困户的住居条件上,分类推进“巴山新居”工程,把土坯危旧房、地质灾害隐患、生产条件恶劣等难以在原地脱贫和公共服务设施难配套的贫困户作为重点扶持对象,根据贫困群众意愿,对愿意入住巴山新居的,提高建房补助,帮助协调银行贷款,由村社调剂部分土地,实行异地搬迁扶贫;对不愿意入住巴山新居的危旧房贫困户,对其住房进行维修改造,改善环境,提升功能,因户施治,就地脱贫。对特别困难的贫困户采取建设农村廉租房或经济适用房,通过低价出售、分期回购、租赁和无偿居住的方式解决他们的住房难题。

  走进南江县黑潭乡南鹰村蒲家坪聚居点,站在村头放眼望去,聚居点的廉租房和别墅式的居民楼没啥区别,都是白色墙体,青瓦屋盖,一体两户或三户,两层砖混结构。村支书谭顶一介绍,廉租房与其他民居都是由政府统一选址、统一规划、统一修建、统一验收的。

  张培力的新居60多个平方米,客厅、卧室、厨房、厕所一应俱全。几天阴雨后天刚放晴,屋里却不潮湿,也很亮堂。

  张培力年少失聪,今年57岁,一直没能成家。一年前,他还住在土墙房里,一遇上雨天,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房梁断了好几次,以前还可以爬上屋顶去更换,后来上了年纪,房子烂了就烂了,张培力也懒得理会。

  2012年7月,南鹰村规划“巴山新居”聚居点时,村两委决定为村里没有能力建房的5户特困残疾人修建廉租房。开工不到3个月,5套廉租房就修好了。2013年1月31日,离过年还有10天,张培力和村里其他4户特困残疾户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家。

  村委会与困难残疾人签定房屋租赁协议对廉租房的产权专门做出约定:住户对房屋只有使用权,住户按月缴纳租金,确实交不起租金的,村委会安排其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工作抵扣租金。

定期开展精准识别
进村入户定点帮扶

  每次下乡,通江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办公室主任孟军都会随身带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许多贫困家庭的具体情况。

  “唱歌乡方山坪村村民吴家伟,父亲常年多病,因病返贫,家里的种植业不成规模,缺少技术支持,销售渠道不畅。

  “至诚镇村民张广民家大儿子读大学,小女儿读高中,经济压力大。家里土地比较多,如果有引进的产业项目,可通过流转土地增收。

  ……

  今年,通江县全面启动精准扶贫,定期开展精准识别工作,对13.6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采取农户申请、村民评议、逐级审核、张榜公示,以合法程序保证识别有效,专项扶贫工作到村到户,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通江县诺水河镇梓潼庙村是著名的“银耳村”,村民朱学军种植银耳20多年了,但由于种植粗放、销路不畅,经济效益一直不好。去年,在该村银耳种植企业的带动下,朱学军进一步扩大了种植规模。公司负责技术,并帮着联系销售渠道。去年一年,朱学军种银耳收入三万多元。

  今年,随着通江县精准扶贫工作力度的加大,当地政府给予朱学军更多的关心支持。驻村干部和当地企业的技术员多次到他家帮助他种植银耳。朱学军进一步扩大了银耳种植规模,光育种,他就购买了600袋菌种。

  “有了技术人员的帮助和稳定的销售渠道,我种植银耳更有信心了,如果种植顺利,今年收入六万元没问题。”朱学军说。

  南江县在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更加注重整合资源,更加注重对特困户的分类指导。黑潭乡南鹰村残疾人谭元德不仅通过申请廉租房住进了新居,而且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建起了茶园。去年,南鹰村通过整合扶贫开发项目,为谭元德提供了可供建设两亩茶园的茶树苗,茶叶生产合作社为他提供技术指导。投产后,谭元德的两亩茶园预计能为他增收8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