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把扶贫当作最大民生工程加以推进

04.05.2015  10:26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宜宾要在全省次级突破战略布局中率先崛起,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脱困至关重要、刻不容缓。

  近年来,我市把扶贫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加以推进,通过扎实开展精准扶贫,为困难中的群众雪中送炭;各级各部门积极跟进,夯实发展基础;众多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大爱播撒人间;群众主动作为,干出了精气神,坚定了致富信心……在阵阵响亮的号角声中,宜宾人民正携手共筑小康梦。

  精准推进把好扶贫脉动

  回放:2014年3月中旬,兴文县在仙峰苗族乡开展扶贫精准识别试点工作,该乡居坪村是试点村之一,村民唐朝华一户比较具有代表性。唐朝华的收入是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他的妻子、岳父、大儿子均患病,仅医疗费就已支出8万余元。2013年7月,唐朝华出车祸后确诊为高位截瘫,家里更是债台高筑。妻子吴联辉向村支两委写了贫困户申请,经过村组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的民主评议后,吴联辉以满票获得通过。

  成效:为切实解决扶贫“大水漫灌”问题,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去年,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宜宾市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细则》,并通过精准识别,共识别贫困村471个,贫困人口37.3264万人,全面建立了扶贫对象的信息档案,推进精准措施,解决了“扶谁”、“扶啥”的问题。当年通过精准扶持,减少贫困人口8.6565万人。

  部门联动真情筑牢基础

  回放:高县大窝镇大屋村,这个昔日的穷乡僻壤三年巨变,既有内生动力,也有外部推力,既有群众主动、又有部门联动、多级推动。市委宣传部充分发挥扶贫牵头抓总、协调各方的作用,高县县委、县政府整合各条块农村项目和资金“打捆”向大屋倾斜,市县扶贫部门引进“乌蒙山扶贫连片开发项目实施村”和“整村推进扶贫村”项目,交通、林业等部门携手切实解决困扰大屋发展的路、水、产业等一系列难题,有力助推了大屋的脱贫致富进程。截至目前,省市县37个帮扶部门在大屋实施各类项目达17个,直接投入资金达2500余万元,撬动社会投资超过1亿元,有效推动大屋村走上了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形成了以茶为主,多元发展种养殖、养老、休闲、农家乐等产业业态,已实现告别传统产业,向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的现代产业转型。

  成效:四年来,全市新增基本农田650公顷,建设水利工程453处,解决了贫困山区35万人和45万头牲畜饮水困难,投入53亿元、新修农村公路5843公里,修建便民路、生产路等1561.5公里,贫困地区发展条件明显改善。在统筹行业扶贫方面,我市将扶贫开发规划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项目、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向片区县、贫困村、贫困户倾斜,近四年全市整合行业部门资金80多亿元。

  社会参与大爱播撒人间

  回放:阳海彬是屏山县锦屏镇光辉村3组贫困户。丈夫离家出走12年,家庭支出和2个儿子的学费让阳海彬每年入不敷出。为了早日摆脱贫困,她通过媒体求助,希望能筹集资金,发展鸡鸭鹅等养殖业,撑起整个家。随后,企业等社会力量介入,联同扶贫部门一起帮助阳海彬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成效:在社会扶贫方面,全市坚持社会参与、企业积极作为,建立社会扶贫爱心信息平台,推进“千企万户爱心结对帮扶”活动,打造“百企帮村”、“种子基金”和“栋梁工程”等社会扶贫品牌,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的积极性,近四年社会扶贫投入7.53亿元。

  群众主动迸发激情活力

  回放:现在的大屋村,村民们把整个心思都放在发展上。在最初的修路问题上,针对村内全是泥巴路的情况,一贫如洗的大屋村人所有劳动力硬是全部上阵,仅用两个月时间就修通了大屋辖区内“一环、二环、三环、四环”村组路。2012年以来,大屋村人以改天换地的气魄坚持不懈地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困扰村民20年的大赵路于2012年12月通车,三年来硬化通组公路2.4公里、新建泥结石路21公里、联户路14.8公里,“烂泥路”化身“致富路”“经济路”,为大屋村奋进跨越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成效:要脱贫,作为主体的群众无论是从认识上还是能力上有了自我要求、自我提升,才能在扶贫工作上事半功倍。近四年累计,我市共有1.6万人次参加劳务培训增强自身能力水平,转移劳动力1.5万人,农村义务教育“四大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7.3亿元。

  经过四年多时间的不懈努力,目前宜宾的贫困村由700个减少到471个,贫困人口由81.85万人减少到37.3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8.7%下降到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