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守护 四川巴中一家守护烈士墓80载

30.09.2014  11:53

  原标题:四代守护 四川巴中一家守护烈士墓80载

  以国之最高礼仪,为所有的烈士们,安一个家。

  当年英烈喋血的旧地,已变成繁华闹市。人们从都市生活走出,到烈士陵园去感受墓碑与坟茔之间的沉静,在肃穆中与英灵默默对话。更有一些人,把守护英烈当作自己的人生职责。

   守陵人说

  现在一些节日,家人都去祭拜过世亲人。可埋在这里的人可能亲人都不知道他们葬在这里,有些连后人都没有,他们是为了我们才牺牲的,我能做的就是守护好这片土地。

  ———川陕省工农总医院烈士墓守陵人聂正远

  当得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9月30日定为纪念日的消息后,这两个星期,燕堂君就每天早起一个小时,走进碑林,细心除去烈士墓碑之间的杂草,并将墓碑小心擦拭,只为等待着那一日,做最庄严的祭奠。

  ———邛崃市烈士陵园守陵人燕堂君

  目前由金牛区出资,马鞍山烈士墓正在重修。正式施工前,工人师傅们会先行拜祭烈士,并在每一座墓前焚香祷告,“我们虽然没什么文化,但知道他们都是烈士,这些礼数还是应该讲究的。

  ———马鞍山烈士墓修缮工人

   川陕省工农总医院烈士墓

   地址:巴中市通江县瓦室镇啸口村

  在巴中市通江县瓦室镇啸口村,3000多名红四方面军将士长眠在此。1934年2月,川陕省工农总医院迁至瓦室镇啸口村,收治在两河口战役和万源战役中英勇负伤的战士,因缺医少粮,3000多名战士因医治无效而牺牲,安葬在了啸口村。

  在桤木树林间,成都商报记者见到一头白发的聂正远老人。68岁的聂正远是啸口村土生土长的一位农民,自1934年10月红军离开啸口村开始,聂正远的父亲聂永奎便义务守护掩埋在该村的3000多名红军烈士,长达48年。1982年,聂正远从病重的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开始了长达32年的漫漫守墓之路。每年清明、春节前夕,聂正远都要带上儿孙给红军烈士扫墓、提土垒坟、擦无名烈士纪念碑、插小红旗,缅怀先烈。加上会不时返家帮着自己守护英灵的儿子聂长周及孙子聂自强、孙女聂黎,这户人家的祖孙四代守护忠骨长达80载。

  聂正远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父亲告诉他:“埋在这里的烈士是为了老百姓才牺牲的,我们一定要好好守护他们的英灵。”说着聂正远的眼睛有些湿润,他说:“现在一些节日,家人都去祭拜过世亲人。可埋在这里的人可能亲人都不知道他们葬在这里,有些连后人都没有,他们是为了我们才牺牲的,我能做的就是守护好这片土地。”每天聂正远都去烈士墓巡视两三次,看看有没有牛跑到墓地去吃草践踏墓地。以前他还因为有人在墓地放牛和对方大吵起来,后来村里的人慢慢理解了,再也没去墓地放牛。

  在通江县的另一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位于沙溪镇王坪村。陵园完整地保存着全国最大红军集墓,整个陵园共计埋葬了25048名红军烈士。

   退伍守陵人 半生从军旅半生守英烈

   邛崃市烈士陵园

   地址:邛崃文笔山上

  青山处处埋忠骨。在邛崃,喧嚣城区边缘寂静的文笔山上,有218名英烈在此长眠。这正是邛崃市烈士陵园所在。62岁的燕堂君关注9月30日定为国家第一个法定烈士纪念日的消息后,每一块墓碑都被他细细清洁了一番,只为等待着那一日,做最庄严的祭奠。31年来,他是这座陵园的守园人,半生从军旅,半生守英烈。

  他住在陵园内,挨着烈士墓群的小坡。每日,除了陵园的看守、卫生,他还偶尔帮入园的人解说园史,解说安眠于此的烈士曾经历的战役,打下的辉煌。堂君出生的前一年陵园建起,那是1951年,川西剿匪基本扫平暴乱之时。而建陵园,正是为了纪念张忠将军率领剿匪的18军54师中,当场牺牲而就地安葬的174名英烈。那时,为了让烈士体面下葬,邛崃百姓纷纷捐出棺木。

  31年前,1983年,燕堂君退伍回乡,被安排在了陵园工作。他始终认为,这是自己最好的人生归宿。2004年,邛崃烈士陵园搬迁到邛崃城区边缘的文笔山上,按常理,燕堂君可以退休了,他却跑去找到主管领导:“您还需要我来管园子吗?园子还需要我吗?”这不是疑问,却是请求。他得到了一句“当然”的回答,“谁还能比你更负责,更尽心呢”。

  燕堂君所谓的人生的大事,几乎都是关乎陵园的。如今,他马上迎来又一桩大事:9·30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