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对7.5%左右GDP增长预期目标有容忍度

14.03.2014  13:09
核心提示: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3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大会发言人傅莹的邀请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3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大会发言人傅莹的邀请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国际市场高度关注中国金融和债务问题,认为这是全球经济最大的风险之一。请问中国政府将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是否愿意看到出现金融产品违约的情况?

  李克强:关于对中国经济有风险,甚至还有些不看好的报道,我也看到了,类似的报道可以说似曾相识。去年就有对中国经济下行的担心,但是我们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顶住压力,完成了全年经济主要预期目标。

  对金融和债务风险我们一直高度关注,去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我们果断决定全面审计政府性债务,这本身就表明我们勇于面对。审计结果已如实对外公布,表明债务风险是总体可控的,政府的债务率在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以下,大多数债务还是投资性的。但我们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风险,正在加强规范性措施,包括采取逐步纳入预算管理,开正门、堵偏门,规范融资平台等措施。

  对于“影子银行”等金融风险,我们也正在加强监管,已经排出时间表,推进实施巴赛尔协议III规定的监管措施。我在两会期间参加一个代表团的审议,有来自银行界的代表问我,是不是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偏高了一些?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但是我想我们只能这样做,我们不能把今天的“垫脚石”变成明天的“绊脚石”。

  至于你问我是不是愿意看到一些金融产品违约的情况,我怎么能够愿意看到呢?但是个别情况确实难以避免,我们必须加强监测,及时处置,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

  路透社记者:中国经济去年增长7.7%。请问总理,您上任一年最大的挑战、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您觉得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哪些?

  李克强:要说去年最大的挑战,那还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中国的中央财政收入一度出现负增长,金融领域6月份还有所谓“钱荒”,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一度超过了13%,而且用电量、货运量的增幅也大幅回落。

  国际上出现了一些舆论,说中国经济可能要硬着陆,还给出了指标,说增长可能只有3%到4%。而对我们来说,财政和货币政策运用空间又很有限,宏观调控确实面临多难选择。 怎么办?遇万难还须放胆,破困局要用智慧。我们保持定力,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明确了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就是增长和就业不能越出下限,通胀不能突破上限,而且着力促改革、调结构,让市场发力。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我们顶住压力,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现在我们看的更多的是困难和问题。今年挑战依然严峻,而且可能会更加复杂。我们既要稳增长、保就业,又要防通胀、控风险,还要提质增效,治理污染,多重目标的实现需要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这可以说是高难度的动作。

  但凡事不患难而患无备。所谓磨好了斧子才能劈开柴。我想只要我们正视困难、直面挑战、趋利避害,就是遇事克难的成功之道。我们有去年应对经济下行的经历,中国经济又有着巨大的潜能和韧性,我们有能力也有条件使今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记者:许多投资者认为,今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会继续放缓,会低于确定的7.5%的增长目标。在不采取更多刺激政策的前提下,您所能接受的最低增速是多少?

  李克强:我刚才讲了,一些关于中国经济偏悲观的报道我看到了,也注意了。去年我们在并没有采取短期刺激政策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经济预期目标,为什么今年不可以呢?

  当然,我不否认今年可能会有更复杂的因素,我们之所以把经济增长率定在7.5%左右,考虑的还是保就业、惠民生、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我们更注重的是数字背后的民生、增长背后的就业。这使我想到上个月23号,20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发布了一个公报,提出要在现有政策可达到的水平上,把GDP在5年内再提高2个百分点,以增加就业。在我的印象当中,G20这么说可能还是第一次,这表明主要经济体更加看重增长和就业的关系。

  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也难以增加社会财富。我在基层曾经访问过一些“零就业”家庭,一个家庭没有一个人就业,真是毫无生气,没有希望。现在我们全国每年要新增城镇劳动力就业1000万人以上,还要给600-700万新增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留有一定的空间,所以要有合理的GDP增速。

  我们说GDP增长的预期目标是7.5%左右,左右嘛,就是有弹性的,高一点,低一点,我们是有容忍度的。至于你说可以接受的下限是什么,那就是这个GDP增速必须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使居民收入合理增长。我们不片面追求GDP,但我们还是需要贴近老百姓的GDP,提高质量效益、节能环保的GDP。

  中国日报记者:您在报告里讲改革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还要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举措,那么您觉得今年最应该从哪些领域突破?

  李克强:我们要全面深化改革,也要抓牵“牛鼻子”的改革,在重点领域有所突破。今年我们还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让市场发力,有效规范地发挥作用;还要把财税金融改革作为重头戏,包括给小微企业减免税费方面有新的举措,给市场助力;以结构改革推进结构调整,深化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放宽市场准入,尤其是在服务业领域,像医疗、养老、金融等,让市场增强竞争力。诸多的改革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说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关键还在于推进落实。

  当然,改革会触动利益、会动“奶酪”,你放权,有些部门的权就少了;放宽市场准入,增强市场竞争力,一些企业就可能会感到压力。但是为了释放改革红利,尤其是让广大人民受惠,我们义无反顾。

  新华社记者:房地产一直是社会持续关注的问题,今年两会上也有代表委员提了很多建议和意见。请问总理,政府在这方面有什么新的思路和举措?

  李克强:房地产问题是个大问题,直接关系到居民住房。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这是政府的奋斗目标。我们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不同城市的情况,分类施策,分城施策。

  政府还是要用更多的精力、更大的力度来解决好群众的基本住房问题。现在我们国家城镇集中连片的棚户区还居住着上亿人,可以说不具备基本的生存条件。几百个人一个旱厕,特别是北方,到了冬天有些居民入睡要戴着棉帽、穿着棉衣,这是政府心头之痛。所以今年我们要继续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至少要再改造470万套以上。我们还要推进公租房等保障房建设,并且实行公平分配,让新就业的年轻人和长期进城务工人员缓解住房困难。在这方面,我认为干一寸胜过说一尺。

  对于合理的自住需求,也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包括增加普通商品房供应。对房地产市场则要因城因地分类进行调控,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重在建立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