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工业发展新规划 体现工业发展新理念

05.07.2017  11:32

  □本报记者 陈岩

  日前印发的《四川省“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有何亮点?四川工业发展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参与《规划》起草的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及相关专家。

  强调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规划》提出,确保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全面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绿色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与以往的工业五年规划相比,目标设定有了理念上的根本转变,即从追求发展规模,变为强调工业的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从‘由小做大’变为‘由大做强’,强调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变化与我省工业转型发展的阶段性变化相关。

  记者注意到,《规划》从规模、创新、结构、融合、绿色等5个方面,提出了19项二级指标。其中,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等4项绿色发展指标均为约束性指标。此外,体现智能化、服务化的两化融合发展总指数、进入两化融合集成提升与创新突破阶段的企业比例、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等指标首次出现在此类规划中。

  《规划》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与《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无缝对接”。“《规划》侧重如何细化落实《四川行动计划》提出的目标任务。”该负责人举例,各产业发展的重点突破方向、目标和任务在《四川行动计划》中已有明确表述,《规划》便提出了“提升创新发展能力”等一系列举措。

  为参与全球竞争打下基础

  《规划》目录一改“基础条件、总体目标、重点任务、重点工作”的传统框架,而是分为“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塑造产业发展新格局、提升创新发展能力”等部分。

  该负责人表示,这代表了规划本身的变革,在对标全球产业新变革、科技新革命和准确定位自身发展阶段的基础上,从对具体工作进行规划,到对整个工业进行系统性、长期性的规划。比如《规划》中对构建现代工业体系赋予新内容,包括壮大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突破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等要求,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和石墨烯、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首次在四川工业体系中系统提出。

  “《规划》顺应了全球制造业变革的大势,系统性地推进我省优势产业发展,打通产业链,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积极参与全球竞争打下基础。”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邓翔说。

  为推进这一现代工业体系发展,《规划》明确“万千百亿工程”:三大万亿元支柱产业培育工程包括电子信息产业、食品饮料产业和装备制造产业;千亿元新兴产业壮大工程明确,到2020年,着力将信息安全、大数据等产业培育成为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新兴产业、高端成长型产业;百亿元大企业培育计划则明确,到2020年,力争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100户,其中超百亿元的制造企业50户。

  从工业发展角度划分区域

  《规划》在空间布局方面提出塑造产业发展新格局,即分类支持先进制造业引领区、转型升级重点区和新兴增长培育区三大区域工业发展。

  以往的工业规划,在空间布局上主要遵循全省地理区域划分。而这次《规划》从工业基础条件和工业化演进的内在逻辑出发,以不同的工业发展水平重新划分了三个区域。比如,同属于成都平原经济区的成都、德阳、绵阳、乐山、眉山、资阳、遂宁、雅安8个市,前3个被划入先进制造业引领区,乐山被划入转型升级重点区,眉山、资阳、遂宁、雅安则被划入新兴增长培育区。

  “从工业发展的角度划分区域,一方面有助于政府部门精准施策,根据不同的工业发展水平制定更有效的推进政策;另一方面,有助于区域间的协同发展,引领区要更好发挥带动作用,培育区则发挥好产业转移承接的作用。”该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