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工程”助力 贫困户腰包渐鼓

03.05.2016  11:53

 

  去年以来,南部县实施小庭院、小养殖、小买卖、小作坊“四小工程”,帮助1800户贫困户从事蔬菜、水果等农产品贩卖,或就地经营小商品直销店,近1.2万户贫困户发展了小养殖,1600户贫困户从事竹木制品或方酥锅盔等土特产品加工,增收近2亿元。

  规划确定增收捷径

  4月25日一大早,南部县楠木镇金石村村民向国六就在自家房前屋后忙开了。去年他养了70余只鸡,增收2000多元,今年准备把规模扩大一点。“村里规划好了发展项目,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我们肯定能拔掉穷根。”向国六告诉笔者,他的脱贫捷径就是“管好小庭院、搞好小养殖”。

  去年,南部县提出在农村地区发展“四小工程”,下派到该村的“第一书记”郭宗旋和驻村帮扶工作队连续5天逐户走访,很快拿出了精准扶贫发展规划:依托丘陵山地特点,重点帮助贫困户发展小养殖;结合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栽植一批柑橘树,全面发展小庭院;让有能力、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小作坊和小买卖。

  截至去年底,该村共培育小养殖40户、小买卖1户、小作坊1户,并完成了小庭院的房前屋后去杂工作。

  帮扶落实发展资金

  大堰乡三家沟村村民张体仁年近七旬,和老伴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拮据。去年,该县天然气公司对口帮扶该村,在了解张体仁的意愿后,给他送来一只“扶贫羊”,不到一年,母羊就生了3只小羊。“养羊不费粮食,只需在山坡上放养,不但给我减轻了负担,还能创收。”张体仁表示,他真心感谢下派的扶贫干部。

  “像张体仁家这样领到‘扶贫羊’的农户有30多家。”三家沟村“第一书记”梁谨说,全村共有1050人,大多数外出务工,养羊成了留守村民最好的选择,“群众有意愿寻求发展,我们就要积极帮扶。

  为帮助贫困户解决启动资金问题,南部县积极动员帮扶部门和帮扶干部为贫困户捐资购买种苗、种畜(禽)等。同时,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对贫困户进行评级授信,落实小额信贷风险资金、产业发展周转金各1000万元,支持贫困户贷款,解决了贫困户无先期投入的难题。

  指导走出技术困局

  “去年上半年,我家养了鸡、鸭等共200来只,差点出意外,幸好有农技员给我支招才渡过难关。”大坪镇七一村村民李昌燕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提起去年搞小养殖,她连声感谢驻村农技员。

  该村 “第一书记”赵涵说,在刚刚推广“四小工程”时,不少农户担心没有技术。为此,该村利用县农牧业局对口帮扶的优势,积极组建了农业技术服务指导队,深入田间地头调查摸底,开展技术培训,并对精准扶贫户采用专人种养技术指导,打消了群众的顾虑。

  “‘四小工程’对技术要求不高。”南部县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部分贫困户的担忧,该县在“五个一”帮扶中整合了县乡农业技术力量,为每户贫困户配备1名技术指导员,进行面对面指导。目前,该县的特色农业保险已覆盖近2000户贫困户,帮贫困群众解决了后顾之忧。

  建平台解决销路

  “除了害怕投入太大、缺乏技术外,我们最担心的是产品没销路。”千秋乡蒲氏祠村贫困户蒲仕平说,去年,他依靠“第一书记”敬建东联系的合作社电商平台卖了不少土鸡蛋,收入十分可观。

  “我们主动联系本地发展较好的专业合作社,开展‘联姻’,解决了技术、管理、销售等方面的问题。”敬建东介绍,他们希望借助电商平台售卖更多的农副产品,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促进更多群众发展“四小工程”,力争今年底摘掉贫困村“帽子”。

  “‘四小工程是一家一户的小项目,但2万多贫困户参与进来就形成大产业。”该县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说,去年以来该县从信息化入手,大力发展 “互联网+特色农产品”,并以阿里巴巴 “农村淘宝”为载体,培育出“淘南部”“蜀优优”等本土电商平台,免费为贫困户提供农产品网上销售,解决销路问题。“精准扶贫需要畅通销售网络的支撑,网络牵线,农民勤劳致富才有保障。”该负责人说,该县已先期建成79个“农村淘宝”站点,将“三黑一菌”(黑花生、黑豆、黑芝麻、花香菇)等20多个“四小工程”的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