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精准扶贫”的“阿坝号角”
——阿坝州扶贫移民局就《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农村扶贫开发条例》颁布实施进行解读
■记者 周严国
2015年2月16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2015年5月21日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农村扶贫开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的出台有何背景和历程?涉及哪些贫困群众关心的内容?体现出哪些阿坝特色?针对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州扶贫移民局专门就《条例》颁布实施进行深度解读。
问:我州《条例》的制定出台有着怎样深刻的时代背景,走过哪些历程?
答:总的来说,《条例》是着眼时代背景应运而生,谋划细致、历程严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许多重要批示,形成了系统的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重大决策。
省委、省政府对全面打赢我省扶贫开发攻坚战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将“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五大扶贫工程”(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能力扶贫、生态扶贫)纳入全省“三大发展战略”、实现“两个跨越”目标以及八项重点工作进行强力推进。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始终紧紧把握“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三条工作主线,在认真总结前10年扶贫开发工作经验的同时,结合州情实际编订了《阿坝州农村扶贫开发总体方案(2011—2020年)》,以“到2020年实现全州农村居民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以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重心,大力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及扶贫机制探索。自2011年以来累计争取投入专项、行业、社会扶贫资金8亿多元,完成贫困人口减贫93225人。
《条例》于2013年10月申报,历经计划立项、前期调研、草案起草、州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州人大常委会3次审议等多个环节,先后深入13个县实地考察,赴2个省(直辖市)学习调研,前后历时1年多时间,于今年2月16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今年5月21日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并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
《条例》颁布实施,是我州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州委关于农村扶贫开发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是推进依法治州、建设法治阿坝的重要举措,必将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有力提升我州扶贫开发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问:《条例》包括哪些内容?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条例》共6章60条,分别为总则、扶贫标准和对象、扶贫开发规划和措施、扶贫开发管理和监督检查、法律责任和附则。
《条例》遵循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原则,构建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和群众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机制,贯彻了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符合《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精神,且突出了阿坝特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问:作为集老、少、边、穷、病于一体的阿坝州,贫困量大面大程度深,《条例》如何充分彰显阿坝特色?
答:《条例》立足阿坝州情,体现阿坝特色,可以说是与时俱进、亮点纷呈。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贯彻了精准扶贫的要义。为解决好扶贫开发工作中底数不清、目标不准等问题,《条例》第四条明确了我州扶贫开发工作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原则”,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和群众自力更生相结合的机制,注重区域扶贫攻坚与精准扶贫到户相结合,开发式扶贫与救济式扶贫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第六条规定了农村扶贫开发标准的制定与调整;第七条规定了农村扶贫开发范围;第八条至第十三条规定了农村扶贫开发对象识别的程序和管理要求,通过对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及连片特困地区的界定,达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提高扶贫资金对扶贫对象的覆盖率,全面贯彻落实了中央、省、州关于实施精准扶贫的部署要求。
(二)构建了大扶贫工作格局。《条例》第五条明确了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在我州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中的职责,建立了由政府负责,扶贫开发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协调、监督检查的工作机制;第十五条要求“自治州、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应当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能力提升、公共事业、社会保障和生态环境改善等纳入规划。”;第三十二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对贫困地区开展定点帮扶、地区间扶贫协作、干部驻村帮扶等社会扶贫活动,与扶贫对象共同实施农村扶贫开发项目。”;第三十四条规定“鼓励和支持有关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区域组织以及其他机构、境外人士等到贫困地区依法开展扶贫开发活动,开展农村扶贫开发的国际交流合作。”,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三)强化了扶贫开发措施。《条例》在第三章“扶贫开发规划和措施”中对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能力扶贫、生态扶贫等五大扶贫工程和易地扶贫搬迁、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建立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贫困地区教育、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等内容进行了明确和细化。在第三十二至三十四条中,对社会各界参与农村扶贫开发,国际组织、区域组织等开展农村扶贫开发合作交流作出了明确规定。从三十七条至四十三条中,对项目的申报、实施、管理,影响评估等作了详细规定,全方位、多层次地完善了扶贫开发措施。
(四)明确了财政投入长效增长机制。针对繁重的扶贫攻坚任务与财政投入不足的矛盾,《条例》第四十四条明确了“自治州、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稳定的扶贫投入增长机制,在本级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中安排比例不低于上年度本级地方公共财政收入0.5%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县级财政应当从财政预算中安排农村扶贫开发项目资金总额1%至2%作为农村扶贫开发项目管理费,专门用于扶贫规划编制、项目评审、人员培训、检查验收、成果宣传、档案管理、项目公告公示、报帐管理等方面的经费开支。”的具体措施。
(五)强化了扶贫开发工作督查考核。《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了“农村扶贫开发资金实行公示公告制度,专款专用,专账核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套取扶贫资金。”;第四十七至四十九条建立了目标责任和绩效评价、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监察、审计等制度,确保了对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有效监督、监管。
问: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将如何在全州上下营造学习宣传《条例》的浓厚氛围,并做好贯彻实施?
答:《条例》的贯彻实施务必全员参与、扎实推进、取得实效。各级扶贫开发行政主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依法履职,下功夫抓好《条例》的宣传实施工作。
(一)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各级扶贫开发行政主管部门要把《条例》的宣传列入重要日程,采取发放单行本和宣传手册、张贴宣传画等多种形式,充分运用广播、电视、微信、微博等各类媒体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在全州上下迅速掀起《条例》宣传学习热潮,使《条例》深入基层、深入广大干部群众。
(二)要切实抓好学习培训。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条例》的精神实质,全面熟悉《条例》的主要内容和各项规定,是确保《条例》贯彻落实的最佳途径。为此,全州扶贫开发行政主管部门要安排专门时间,采取巡回宣讲、集中培训、专家讲座等有效形式,学习好《条例》,确保干部职工人人懂《条例》、个个用《条例》,不断提升全州扶贫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持续推动全州扶贫开发工作向法治化、规范化轨道迈进。
(三)要全面推进贯彻实施。各级扶贫开发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条例》的各项规定,以精准减贫2014年至2020年建档立卡的117329名贫困人口为总任务,以贫困群众需求为第一信号,以增收脱贫为核心,以新村建设为载体,以能力扶贫为根本,以产业扶贫为抓手,以机制创新为路径,以社会保障为兜底,依法依规组织好、落实好、实施好《条例》,以扎实的工作确保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贫困地区早日驶入发展快车道。
问:7月1日是《条例》实施日,全州扶贫系统将如何开展好宣讲活动?
答:为在全州上下迅速掀起学习宣传《条例》热潮,州扶贫移民局制定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宣传工作方案》,并在全州系统内下发开展宣讲工作的通知。
州局机关还专门成立4个宣讲小组,由州局1位局领导、3位科长带队,于7月1日当天深入各县,与各县民政扶贫移民局一起,赶赴贫困村宣讲《条例》。
活动以“依法扶贫”为主题,采取进村入户的方式进行,将向贫困户赠送《条例》单行本、召开贫困户代表座谈会、听取贫困群众对《条例》实施的意见建议;宣讲组将向贫困群众宣讲《条例》的立法背景、意义、主要内容和亮点,让贫困群众了解掌握《条例》的各项规定要求。同时,将充分运用电视、报纸、横幅、橱窗以及微博、微信及手机短信等宣传载体,以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条例》宣传,最终达到有效扩大《条例》的知晓度和影响力,营造浓厚的《条例》学习宣传氛围,助力《条例》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