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元月薪也不干 70后农民工决定办鞋厂当老板

10.02.2014  09:13

  “用工荒”系列报道

  多年在外地打工,拥有丰富经验的部分农民工朋友选择自己创业,也成为造成用工荒的原因之一。在全面深化改革的2014年,他们的思路又出现什么样的变化?今天,我们将关注转型中的农民工“创一代”。

  1971年生的王红琼,来自“打工第一大县”金堂。1988年起外出务工,2007年开了第一家制衣厂。如今,她有4家锦洲制衣厂,管理将近80号员工。

  创业近7年,她吃过不少苦头,“去年11月做代工,对方企业30来万没付,工人春节过年咋办?我贷款20万发工资”。不过,挫折也让她成长,“代工不是好出路,我们目前请了设计师等,要打造自主品牌。”1979年出生的王昭学也是金堂县人,不甘心一直打工的他办起了自己的鞋厂。

  不甘心经验丰富自己办厂

  打工近20余年,王红琼在制衣行业积攒了技术、经验,“裁料、上领、锁边等10余道工序,我样样能上手,1995年时在广东,我就能挣1000多元,比家这边好多人工资都高。

  让她萌生创业念头的,是家里一对双胞胎。就在两个儿子将念初中时,她毅然做出决定,回家办制衣厂,“一面来说,我可以把同乡招进来,他们都可以在家工作,方便照顾老人和娃娃;另一方面,制衣工序我都熟练,我有经验能教人,厂子办得起来。

  和王红琼一样,王昭学从1996年开始打工,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他从打工者一路干到了工厂经理,但近8000元的高薪也没留住他,他还是决定自己办鞋厂,“家庭需要照顾,再说人们都说三十而立,男人有自己的事业,才有奔头。

  不怕难差点赔到血本无归

  缺乏客户积累,缺乏市场经验、缺乏流动资金……对王红琼等“创一代”而言,创业路的路上充满艰辛。

  “刚开厂时,找不到货源,我又不好意思找熟人,只能出门一家家问。”不过最让他们苦恼的,是缺乏创业资金。“我开厂时自己投了10多万元,亲戚借了三四万元”,王昭学说,这近20万差点打了水漂。“厂子2011年除夕后开业,第一季度正好是鞋子行业的淡季,我一个订单都没拿到,工人的保底工资要照发,每个月赔三四万,1个季度结束,可以说是血本无归。

  对王红琼来说,缺乏流动资金,让她只能拆东墙补西墙,“帮其他企业做代工,他们不一定按时付款,我去年11月,帮一个企业完成了订单,他们没有按时付钱,临近过年,我只有贷款20万发工资,利息就赔了不少。

  不停步代工发展到自主品牌

  按“创一代”的说法,他们的创业路,要分两步走。

  在代工不按时付款上屡屡吃苦头的王红琼,激发了转型的想法。厂子主要经营校服、工作服等制服业务,她希望将“代工”转向为“自主品牌”。

  “厂开了近7年,积累了不少资源,目前已经聘请了设计师等技术人员,为转型打造自主品牌作准备。

  她厂里的员工,目前少的能拿近2000元,多的能拿4000多元,“如果转型成功,他们工资都会涨,我自己就是打工出来的,会为他们打算。

  王昭学的鞋厂,刚办了3年多,目前走的是专业型道路,“我们就做一个拳头产品,鞋面,把这个做精、做强,在竞争中取胜。”但自主品牌道路,也在他的规划之中,“现在时机还不成熟,等我再多干几年,我会考虑生产自己的鞋子。

  用工新趋势

  从1986年开始闯荡的金堂人贺正清,2008年时开起了自己的建筑公司,去年一年的产值达10亿元。作为从底层成长起来的一名企业家,他最了解最近几年的招工难问题的症结出在何处。

  “今年我们公司的建筑工人缺口是2000人,工程管理人员缺口50名。”贺正清介绍,目前建筑行业中,现场工程管理者最高年薪可在50万以上,普通的建筑农民工工资在3000—4000 元。为何出现招工难?“我想是因为农民的生活条件好了,有的人不愿意再出来挣这个钱。”贺正清说,现在,他的工地上也有一部分建筑学校毕业的大学生,选择从基层干起。“有悟性的就提拔成管理人员。”大学生愿意来工地干,也许是这个行业用工的一种新变化。

  华西都市报记者赖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