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县:念好“三字经” 谱写精准扶贫新篇章

03.04.2014  16:33

(杨凌)通江县扶贫移民局紧紧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开展“学、查、改”, 提振精气神,积极思谋,勇于担当,转变群众工作方法,创新扶贫开发举措,着力念好“三字经”,开启精准扶贫之路,谱写扶贫攻坚新篇章,努力将通江建成全国扶贫连片开发示范区。

    一、在学习提能上注重“三个强化”。

      1 、强化政策法规学习。 集中开展理论宣讲、先进典型引导、结对帮扶实践、反腐倡廉警示等“四项专题教育”和群众路线怎么走、改进作风怎么办、‘五好’干部怎么做等“三个专题讨论”,着力提升干部职工政策法规水平、统筹协调能力和执行力。

      2 、强化岗位技能培训。 深刻认识行业本质工作是以“六大扶贫工程”为抓手,协调行业扶贫,创新社会扶贫,统筹移民工作。既要懂得巴山新居如何建,更要懂得产业发展如何抓,还要懂得移民群众如何搬。涉及的土地、林业、基建、移民专项政策法规多,涉及“两耳一菇”、茶叶、核桃、马铃薯、养殖业发展技术广,这就需要进一步强化岗位技能培训,增强技术指导本领和引领发展服务的综合能力。

      3 、强化党风政纪约束。 加强对党风政纪的学习,突出党章、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重要讲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精神,加强对中央、省委、市委及其纪委文件规定的学习,开展身边先进典型和反面案例宣讲,强化对党纪的敬畏感。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坚决反对“四风”, 着力整治“庸、懒、散、软、奢、浮、蛮、横、硬”,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进一步纯洁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着力建设一支勇于担责,乐于奉献,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扶贫攻坚队伍。

      二、在服务群众上实现“三个转变”。

      通过深入开展“学、查、改”,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政绩观,使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和崇高追求。

      1 、服务群众更主动。 广泛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管理与服务对象调查研究,虚心听取批评、意见和建议,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做到领导干部“五带头”,接待群众更亲切,走访群众更深入,关心群众更细致,帮扶群众更有力。切实改进脱离群众、侵害群众利益和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主动服务,主动作为,做群众的贴心人。

      2 、调查研究更深入。 进村入户,家长里短,带着真情去倾听;田边地角,左邻右舍,带着问题去剖析;个体脱贫,区域发展,带着责任去规划;干部帮扶,对象参与,带着协作去落实。着力解决了解群众不深入,帮扶规划不细致,帮扶干部不到位,帮扶对象不参与,帮扶举措不落实等问题。

      3 、帮贫解困更务实。 坚持扶真贫,真扶贫。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五个带头”(即:学习调研、征求意见、对照检查、整改落实、推动实践)要求,持续抓好“挂包帮 局班子每名领导干部联系1个贫困村、1名基层组织负责人、2户贫困户、1名留守儿童,做到以上率下、示范推动。其他干部职工各联系1个贫困村、帮扶1户贫困户。以务实举措,协助县直工委抓好全县的“挂包帮”工作。

      三、在扶贫攻坚上开启“三个创新”。

      1 、创新精准扶贫模式。 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紧紧抓住全省在我县唱歌乡方山坪村开展精准扶贫试点工作的契机,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勇于担当,走出一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扶持到村、贫困户扶持到户的精准扶贫新路子。使试点工作成为新阶段精准扶贫的样板,对全面推广精准扶贫发挥更好的启迪、借鉴、推广价值。 在精准识别上, 探索建立宣传发动、普遍调查、农户申请、群众评议、初步公示、听取意见、深度核查、规模控制、民主评定、公示公告等 十步工作法”, 确保群众决策、符合实际、规模适度、透明公开、对象准确。 在精准规划上,一是坚持分类负责, 建立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协作机制。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上,深化统筹理念,立足区域发展,协调各方力量,突出行业扶贫,融入社会力量;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因户施策,着力发展致富增收产业,实施水、电、路、光纤、房和环境改善“六个到户”工程,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二是坚持缺啥补啥, 不好高骛远,不好大喜功,不搞攀比,深度走访贫困对象,立足脱贫需求,剖析致贫原因,研判到底缺啥,了解对象愿景,注重长远发展,解决当前困境,着力雪中送炭。坚持缺啥补啥,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精准规划。 三是坚持连片推进, 结合区域资源,突出主导产业,注重持续增收,实施连片规划,着力稳妥推进。 在精准帮扶上,一是落实干部帮扶责任,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监督小组,明确帮扶干部,落实帮扶责任,制定考核措施,加强协调促进,帮扶群众不脱贫联系干部不脱钩。 二是落实群众参与机制, 坚持以帮扶对象参与为基础、帮助脱贫解困为目标,充分考虑贫困对象体力智力情况,合理确定分项参与度,不包打包唱,不超越贫困对象能力范畴,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搭建“脱贫之声”交流平台,探索建立对贫困户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是落实具体帮扶措施, 坚持规划引领、一户一策,实施精准“滴灌”,充分发挥扶贫资金效益。建立帮困连结机制,引进涉农企业,推广专合组织,深挖合作开发潜力。 在精准管理上, 成立专班负责,加强业务指导,实施动态监管,推行季度监测,客观对比评估,探索建立项目规划变更调整机制和脱贫对象退出机制,将新产生贫困户及返贫对象核实后重新纳入帮扶范围。改革扶贫资金县级财政报账机制,建立村财民审乡管、灵活便民的分期拨付机制。

      2 、创新项目管理机制。一是建全贫困户信息网络系统, 对贫困农户实行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阶段监测情况录入到系统,便于管理,利于监督。实施动态管理,使稳定脱贫的村与户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扶贫对象及时纳入,从而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管用。 二是实行民生e站资金项目阳光管理, 对扶贫资金建立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以及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公开制度,将筛选确立扶贫对象的过程全公开,适时引入第三方监督,避免暗箱操作,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进行;治理资金“跑冒滴漏”问题,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高压线”。 三是在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建设管理上 ,全面落实以社为单位的项目理事会负责制,确保移民群众的参与、管理、决策、监督权。

      3 、创新社会扶贫路径。 在深入推进部门“挂包帮”定点扶贫的同时,充分运用已建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结对认亲、爱心帮扶”平台开展社会扶贫。同时,成立通江县扶贫开发协会及北京、福建、重庆分会,实现与老促会、商会的“三会融合”,打好“红色资源牌”大力争取国家对革命老区特殊支持,争取国际国内扶贫组织、基金会的援助,争取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特别是通江籍在外成功人士的帮助,将全部资金和资物用于扶贫开发事业;打好“绿色生态牌”联姻涉农企业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作者系通江扶贫移民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