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走在新一轮农村改革前列
19.09.2014 11:14
本文来源: 人民政府
农村改革是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的起点。改革是农村发展繁荣的动力源泉。当前,农村改革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时期。一家一户的家庭生产经营发展到今天,亟需转变经营方式来聚集资金、技术、装备等生产要素;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到今天,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亟需新的经营主体弥补家庭生产的局限;小块分散的土地经营发展到今天,农民经营性增收空间越来越小,亟需盘活农村资产、拓展增收渠道,增加务农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发展到今天,小块分散的传统农业无力应对国际市场竞争,亟需靠现代化的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竞争力。可以说,问题倒逼改革,进一步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势在必行。
必须认识到,与上一轮农村改革相比,新一轮改革是一场更深刻、更系统的变革,面临的形势任务更加复杂艰巨。1978年开启的第一轮农村改革,主要是推进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和家庭承包经营权的分离,是为了强化农民权利,解决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农地生产效率的问题。新一轮农村改革,把农民土地承包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置并行,是为了保护农民权益,解决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问题。还要看到,30多年前的农村改革,基本是在农业农村内部进行的。现在的农村改革,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进程中展开的,是在工农、城乡发展失衡背景下进行的,既要调整农村内部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又要考虑城乡统筹、“四化同步”的内在要求,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土地集体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这一轮生产关系调整的核心所在。这样的农村生产关系调整,具有步入深水区、打攻坚战的显著特征。
深化农村改革,要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深化农村改革的主攻方向是,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放活土地经营权,意味着农户在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的同时,可以多种方式转让农村土地的使用和收益权,实质是赋予农村土地的资产性质和农民的财产权利。在纷繁复杂的农村改革中,抓住“土地”这个农业生产中最重要、最基本、最广泛的生产要素,抓住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这个最关键、最复杂、最积极的生产关系,能够带动农村其他改革攻坚突破。可以说,放活土地经营权是新一轮农村改革的纲,抓纲带目,重点突破,才能实现纵深推进、整体推进。
深化农村改革,要在实际工作中抓住关键环节。土地等确权颁证是基础,核心是解决“权属不清”的问题;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方向,核心是解决土地过于分散、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的问题;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关键,核心是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农业科技进步是支撑,核心是解决“怎么种地”的问题;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村金融创新是条件,核心是解决农业现代化的保障问题。同时,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与深化农村改革紧密相连,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载体。要把握这几项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着力重点,既凯歌行进、大步向前,又审慎稳妥、扎实有效,走出一条具有四川特点的农村改革新路子。
深化农村改革,要注意把握好基本原则。新一轮农村改革政策性很强,涉及方方面面,必须统筹考虑,积极稳妥推进。要把准方向、守住底线,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动摇,坚持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工作的基本原则这“三个基本”底线不动摇;要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不搞大包大揽、强迫命令,把选择权交给农民,引导群众依靠群众推进改革;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承认差异性、兼顾特殊性,不设统一时限,各地根据自身情况确定改革路线图、时间表;要大胆探索、试点先行,支持基层在创新探索甚至试错中前进,看准了就大胆试验,对的及时总结推广,错了就及时纠正,做到蹄疾而步稳。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我省是全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一。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继续发扬改革传统,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埋头苦干、攻坚破难,确保各项改革部署落到实处,努力走在新一轮农村改革前列,为广大农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而奋斗!
本文来源: 人民政府
19.09.2014 11:14
故
事
我省设立党内关爱资金 500万启动资金+每年500万补充资金
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人民政府
我省出台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指导意见 明确21个市州重点布局产业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人民政府
我省调整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政策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有5种方式
5种方式保障养老
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民政府
四川省百万群众迎新登高健身活动启动
12月21日,人民政府
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我省移交的9070个问题整改完成94.9%
截至11月30日,去年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我省移交的群众信访举报件涉及的9070个各类生态环境问题,已整改完成8611个,整改完成率94.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