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羊还羊“借”出脱贫新天地

14.06.2016  15:53

 

南江县精准脱贫新举措,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
        编者按
        过去扶贫靠“”,如今脱贫谈“”,巴中市南江县精准脱贫的一字之变,看似微妙,却激发出大能量。不只南江,我省各地都在思索脱贫如何做的问题。而在基层的探索中,“微创新”成为大家的焦点。脱贫需要微创新,这意味着各地在实践中发现,精准脱贫只有帮到关键点上,才能迸发实效。从面到点,是微创新一步步推进的结果。即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脱贫攻坚三十六计”,讲述各地基层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脱贫微创新方法,以此给更多贫困地区提供可操作性的借鉴。
□记者  邓嗣华  高启龙  庞峰伟
        6月12日,米仓山山腰轻雾萦绕。破旧的老屋前,64岁的贾培中抖落羊圈旁草棚上的露水,作出他一生中最大胆的决定,贷款养羊。
        “一个家庭年收入仅有几千元的贫困户,4万元是什么概念?他居然敢贷?”村民们都不敢相信。
        早在今年年初,贾培中被确定为“借羊还羊”精准脱贫对象后,就像变了个人,干劲足,说话也硬气,“借了羊,我要的不只是脱贫,还想一步到小康。
        借羊还羊,加上财政、农业、金融、专合、企业“五方共保”,巴中市南江县精准脱贫新模式,激发了84个贫困村1300户贫困户想脱贫要脱贫的信心和动力。“借,就得随时想着怎么还。”南江县委书记刘凯感叹,过去扶贫靠“”,如今脱贫谈“”,一字之变,“”出了扶贫新思路,“”出了脱贫新天地。
借羊还羊,“”出脱贫信心
        南江县东榆镇五星村,地处米仓山南麓半山腰,海拔近千米。一大早,贾培中刚刚清理好新建的羊圈,驻村干部李小康就带着县农业局黄羊科研所所长张国俊赶了过来。
        “围绕一家贫困户,从‘第一书记’开始,村上至少有5名干部为他们服务。”李小康说,年初村上精准识别确定了62户贫困户,能否列入“借羊还羊”脱贫对象,还得摸清家底。
        经过摸底,贾培中真穷。去年冬天,贾培中家旧羊圈里一夜就冻死20多只羊。圈舍差,羊的品种差,缺技术,羊羔存活率低,过去一家人养30多只羊,好的时候出栏也只有两三只,“辛苦一年,收入也就2000元左右。”家里穷,儿媳妇几年前“跑了”,“穷怕了,真不想看到后辈再熬穷日子了。”贾培中真想脱贫,也勤奋,但要改变“养多死多卖少”的困局,没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要肯干事,那就好办。”今年初,帮扶小组将贾培中列入“借羊还羊”脱贫名单,新建了标准化羊圈,4间圈舍约100平方米,村上按每平方米300元补贴,“自己几乎没花钱。”这还只是第一步,农技员还要走村入户现场传授配种、防疫、种草等技术。目前,贾培中已经参加了3次黄羊养殖技术培训会。“通过借羊发展,一年半后靠卖羊就可脱贫,3年左右年收入能达到四五万元。”张国俊负责借羊户的技术指导和产业规划。
        贾培中一听,干劲更大了,要“按奔小康的标准”来干。“奔小康,年收入10万元左右,能繁母羊数量要达到100只,就得按家庭羊场的规模来建。”李小康分析,贾培中的勤奋程度符合标准,于是和张国俊忙着赶过来帮他做产业规划。
五方共保,保障“”出效果
围绕发展家庭羊场,土地都得改良成草场。”张国俊说:“贾培中家有山间田地10多亩,过去种点玉米,几乎没什么收成。
        新建了羊圈,改良了草场,很快,帮扶干部就开始帮贾培中办手续“借羊”了。
        为了达到精准脱贫效果,“借羊还羊”同时实施财政、农业、金融、专合、企业五方共保:财政出资补助标准化圈舍建设,以及贫困户贷款贴息、担保公司保费补贴;金融机构降低门槛发放贷款;专合社保障借、养,配合龙头企业提供技术和养殖标准化指导;龙头企业负责种羊投入和成羊收购。
        南江黄羊属于优质肉用山羊品种,是南江主打的地方农业品牌之一,目前全县常年存栏量达44万只以上。北牧集团是南江黄羊龙头企业,贫困户卖羊时,北牧集团还将高于市场价10%“保护性”收购。“我们拥有标准制定权、定价权,能保证收购量,销售年收入已破亿元。”董事长陈勇介绍,该集团已发展为集种、养、精加工等全产业链的南江黄羊品牌营销企业,目前产品即将出口欧盟。
        有了“五方共保”,着手“借羊”脱贫,贾培中即将实施生平第一次贷款计划,建家庭羊场。
精准施策,不只是借“
一只成年黄羊可卖1000多元,扣除养殖和‘还’的成本,平均每只能净赚700元。”陈勇替贾培中算清了账。
        “这期间,‘还’本后,多的就可以拿来卖,一年半就可以脱贫。”南江县农业局局长陈晓初帮着分析,这即是“造血”扶贫,稳定致富。
        贾培中看到的是前景,贾青中已经收获了“果实”。两年前,贫困户贾青中借了21只黄羊,通过“羊生羊”不断扩大规模,去年年底就还完了羊,目前已发展到120多只,今年上半年卖羊收入已达5万多元。“五星村正在建新村聚居点,我们已经报名建房,10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年内就能入住。”贾青中说。目前,北牧集团已借出黄羊1.6万只,覆盖84个村1300户贫困户,已帮助810户脱贫。
        “过去扶贫,也要给贫困户送羊送鸡,不是被老乡杀了吃,就是被转手卖了,因为你送给他的,他就认为是自己的了。”陈晓初说,借,才有还的压力,才有了发展产业的动力,才能激发贫困户脱贫奔康的内生动力,“贫困户要定期还羊,还有合作社近身监管,贫困户偷懒、想套取资金难。
        借羊还羊,一“”思路开,一“”天地宽。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去年底,南江县还有近6万贫困人口。目前,“借羊还羊”已在南江县28个乡(镇)推广。
借羊还羊
        “借羊还羊”即贫困户每户能借到“1只公羊”和“20只母羊”,由龙头企业出借给专合组织,再由专合组织借给贫困户,3年期满后,由专合组织从贫困户中回收等质等量的种羊还给龙头企业。
        农民能获得多少?如借来21只羊,3年时间,能繁殖母羊60多只。贫困户还回21只,还可剩下40只左右,按每只净赚700元算,3年后保底收入可达3万元。
记者手记
从“”到“”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穷惯了的贾培中,今年为啥干劲足?“借羊还羊”新思路,激发出他脱贫的信心和动力。
        思路新在,过去扶贫靠“”,如今脱贫谈“”。“借,就得随时想着怎么还。”南江县委书记的感叹,点出了这一思路的关键:外因激发内因,“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
        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解开贫困枷锁,彰显发展活力,归根到底靠的是内生动力。
        过去扶贫,一些地方存在“扶贫羊”变“餐桌羊”的尴尬。给贫困户送羊送鸡,不是被老乡杀了吃,就是转手卖了,做不到“授之以渔”。而在少数贫困户眼里,“穷帽”不好看却很“温暖”,一旦戴上,就意味着有各类政策倾斜支持,有各种福利送上门来。但仅仅依靠“”,会弱化贫困户的发展活力。“”的状态一旦改变,很快就会返贫。碗边上的饭粒子填不饱肚子。汗水才能浇出幸福花,脱贫奔康关键要靠自己。
        如何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南江  “借羊还羊”模式可借鉴,从“”到“”,断掉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有“”就必须有“”,这一过程中,变“等靠”为“自强”,添动力,有压力,穷惯了的贫困户才能摆脱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