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跨越时空的永恒接力

11.10.2014  12:26
     
(一)
        我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历时一年多,达到预期目的,目前基本结束。
        分两批进行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切入点,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向实处使劲、往细处用力、从严处较真,在我省党的建设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整个活动期间,正处于攻坚破难、爬坡过坎关键时期的四川,面对多重困难与挑战,坚决贯彻中央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抓好教育实践活动,用实实在在的作风建设成效给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这是一次政治意识的再强化。领导班子强不强,首先要看政治上强不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省委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第一位,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活动越深入,党员干部越认识到,讲政治、讲大局是全面的、具体的、一以贯之的。严守党的纪律,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
        这是一次思想观念的大洗礼。“四风”之垢,源于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党员干部唯有始终保持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才能在心灵深处筑起抵御“四风”的铜墙铁壁。通过深学、细照、对标、自查、纠偏,全省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思想  “大洗礼”、党性“大教育”,共产党人的精气神又回来了。
        这是一次党员作风的大转变。优良作风具有无声的力量,让干部和群众心贴心。从第一批活动的“七个专项治理”到第二批活动的“9+X”问题专项整治,通过正风肃纪,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党风带政风促民风,社会风气为之一新、为之一变。
        这是一次固化成果的新探索。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切实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必须依靠建章立制,在“”、“”二字上用力。伴随着一系列规定、意见,我们着力从制度机制上固化作风建设成果,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过去的“软约束”变成了刚性的“硬制度”。
        这是一次党群关系的再回炉。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通过倡导干部亲力亲为、到一线服务群众的时代理念,落实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的宗旨要求,形成了面对面交流、手拉手交往、心与心交融的生动局面,促进了作风大转变、民心大凝聚。
        这是一次从严治党的新实践。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领导带头,以上率下;整改落实,从我做起。全省党员干部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换来的是一心为民、干在实处的良好风貌,汇集的是奋力推进我省“两个跨越”的强大力量。
        马克思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就转变作风而言,我们改变了,还能继续改变吗?我们在一段时间内改变了,还能在更长的时期内持续改变吗?此时此刻,活动虽已基本结束,但思考却没有停止,推动作风建设长效化、常态化的行动也不能停止。
(二)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坚定宗旨意识,才能筑牢作风建设之本。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抓作风建设并非第一次。过往的历史教训提出了尖锐的问题:作风建设为什么会陷入抓一抓有好转、松一松就反弹的  “怪圈”?党内的制度规定为什么会出现重制定、轻落实、难执行的“破窗效应”?总结经验教训,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宗旨意识没有牢固树立起来。
        众所周知,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的总结,更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坚定宗旨意识,包括“”与“”两个方面,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即通过学习教育,不断深化对党的宗旨的认识和把握;并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认真践行宗旨,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强化宗旨意识。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只有认识到位,才能行动到位。制度由人制定、靠人执行。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制度规定只有在思想认同的轨道上运行,才能行之久远。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终要体现在党员干部身上。只有坚定宗旨意识,才能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才有推动作风建设长效化常态化的自觉性和内在动力,才能真正做到将改作风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广大党员干部贯彻群众路线的意识普遍强化、群众工作能力普遍提高。
        教育实践活动中,我省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进一步深刻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决定作用,更加坚信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深刻教育和洗礼,从根本上解决“为了谁”和“依靠谁”的问题。全省各级党组织坚持真开门、开大门、全过程开门,让群众参与、监督、评价,形成党内外良性互动。无论学习教育、征求意见,查摆问题,还是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都开门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评判。实践证明,群众是最好的“镜子”、最好的“医生”,只有紧紧依靠群众,才能够帮助我们找到自身看不到的问题、诊治易忽视的毛病。
        贯彻群众路线,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是检验作风建设的试金石。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群众动真情、办实事、解难题——这一切,在广大党员干部中蔚为风气。
(四)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敢于和善于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有效武器,作风建设才不会流于空谈和形式。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清除党内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的有力武器。我们党能够依靠自身力量解决自身问题,靠的就是批评和自我批评。
        时下,利益关系和人际关系日益复杂。一些地方一些部门民主生活会上往往是一团和气,对上级放“礼炮”,对同级放“哑炮”,对自己放“空炮”,最后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开展自我批评难,开展相互批评更难。民主生活会成了  “神仙会”、“颂歌会”、“一言堂”,无形之中,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在流失,战斗力在消解,好人主义盛行最终换来的可能是“人心隔肚皮”。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需要勇气和党性。教育实践活动中,省委反复强调,坚持整风精神,高质量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认真学习借鉴河北省、兰考县经验,大胆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真正达到  “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坚持认真从严要求,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深刻反省、开展批评,班子成员直奔主题、切中要害,自我批评动真碰硬、揭短亮丑,相互批评不怕辣、辣不怕,既红脸出汗又加油鼓劲,高标准严要求的民主生活会让不少党员干部经受了一次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历史早已表明,什么时候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我们党就充满活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就顺利前进;什么时候消极对待批评和自我批评,我们党就滋生隐患,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教育实践活动再度证明,只有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以整风精神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才能发挥好民主生活会的制度功能,切实提高领导班子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五)
        “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将作风建设与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相结合,才能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我们常说,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不是一句空话,而必须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由小到大、由近及远,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才能紧贴民心,才能赢得老百姓的口碑。
        联系群众,目的在于服务群众。群众利益无小事,小事不解决,就会变成大事;群众利益无琐事,因为它跟老百姓贴得紧、靠得实,均属群众的“开门七件事”。而且这些“小事”、“琐事”,如果久拖不决,往往年深日久、积重难返,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省委坚持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追求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务实效果,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实效检验作风建设成果。为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连接“断头路”、架设“连心桥”,在机关,深入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300多万机关干部走出机关,不分上级下级,不分城市农村,不分行政事业,一律在接地气中养正气、聚民气;在城市,深入开展到社区报到服务,3.2万个机关党组织、33万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架起了党同群众的连心桥;在藏区,深入开展“结对认亲”,省级部门和16个市,分三批选派3300多名干部人才,对口支援32个藏区县,组织藏区6万多名干部与25万多户农牧民结对认亲,构筑起藏区坚实的民心基础。
        在转变作风中解民忧、帮民难,群众看在眼里、暖在心间,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稳固。
(六)
        “不留‘暗门’,不开‘天窗’,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教育和实践两手抓,在整改落实上下功夫、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作风建设才能取得长久、常态之效。
        我省教育实践活动的一大特点,就是一手抓学习教育,深化思想认识,强化宗旨观念,正本清源、固本培元;一手抓立行立改、解决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推动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的有机统一。
        这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直面现实的“问题大清扫”。省委从一开始就聚焦“四风”问题,以此为突破点,从小切口做大文章,从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细节处整改。“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铺张”……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在正风肃纪的铁帚下无处遁形。针对梳理出的9类共性问题,省委及时制定方案集中整治,在此基础上,针对各地实际,要求市、县两级层层制定“9+X”问题专项整治方案,深入整治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等问题。
        “剥笋见芯”、“一针见血”……各地开展了429项“X问题”专项整治。全省共压缩会议4885个、文件11117个;减少各类领导小组和议事协调机构3047个。清理清退公务用车11613辆,调整清理办公用房面积473593.28平方米……
        查找问题治标,制度构建才能治本。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觉悟不能代替制度。抓好作风建设、规范权力运行,建章立制才能常态长效。一大批制度文件相继出台,特别是省委《关于认真贯彻“三严三实”要求、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落实于“”,重在抓“”,对作风建设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七)
        “作风建设重在实践创新。”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的过程,也是不断创新的过程。只有根据新情况、研究新举措、采取新办法,才能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中解决新问题、取得新成效。
        作风建设,既是一个认识问题,也是一个方法问题。就拿做群众工作来说,怎么走基层?如何联系群众?即便认识到位了,但方法不对,最终都可能南辕北辙。
        战略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交织,是目前我省发展的重要阶段性特征。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等等。这些矛盾大量存在于基层。只有真正读懂了基层这篇大文章,真正读懂了群众的新诉求,转变作风才有了抓手和着力重点。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同步开展  “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就是省委根据我省实际创新实践载体的有益方式。300多万机关干部走出机关、走进基层,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同时,党性得到锻炼,服务群众的能力得到提高。更为可贵的是,通过“走基层”活动,党员干部加深了对民情民意的认识。
        体察民情,才能顺乎民心。创造性开展“走基层”活动,是从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成功探索,对推动作风建设长效化、常态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八)
        “作风建设不是单方面的,必须有机地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去。”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只有最终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才能形成抓作风促工作、抓工作强作风的良性循环。
        风因“”而起,因“”而兴。
        这个“”,指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只有风起方能荡涤积弊陈垢。这个“”,指实践与发展,作风建设只有体现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惠及民生的实践中,才会风行不息。
        贯穿我省教育实践活动始终的,是“五个结合”。随着形势的变化,“五个结合”的具体内容或许会有变化,但有一条红线始终不变:坚持统筹兼顾、两手抓两促进,将教育实践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教育实践活动与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六个基本判断”、增强贯彻的自觉性相结合,与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相结合,与落实依法治省纲要、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相结合,与深入开展“走基层”活动、抓好民生改善和扶贫攻坚相结合,与抓班子带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五个结合”的原则和精神就是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行动指南。
(九)
        成绩,代表着过去。今天,我们尤须保持一份警醒:作风建设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
        刚刚召开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这一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本结束了,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历史进程永远不会结束。”必须谨记,活动收尾绝不是作风建设收场,教育实践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作风建设和践行群众路线的结束。教育实践活动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基础还不稳固,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有可能反弹,新情况新问题还在不断出现,贯彻群众路线、加强作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我们必须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把目前作风转变的好势头保持下去。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2017詹天佑奖获奖通报
2017詹天佑奖获奖通报 (点击下载)房地产协会
四川高路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秩序维护服务供应商入围招标公告
    四川高路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拟对管理服务的物业房地产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