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触及灵魂的作风建设洗礼

11.10.2014  12:23

        ——写在我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收官之际
□本报记者  周前进  陈松  安微  杜蕾  江芸涵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一年多来,四川会议、文件、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同比分别减少27.7%、13.4%、22.1%;清理清退公务用车11613辆,调整清理办公用房面积473593.28平方米,停建楼堂馆所数量192个、面积942752.01平方米;省级部门一般性预算支出压缩11700万元,压缩比例达17%;市州压缩“三公”经费87181万元,压缩比例达26.5%……
        数据,反映了我省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成效,折射出省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的决心和行动。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2013年7月到2014年10月,我省先后分两批,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聚焦解决“四风”突出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和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为主要任务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实践活动突出“五个带头”“五个结合”,强化正风肃纪,扎实开展“走基层”活动,从严从实有力有序开展,切实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难题,推动全省作风建设迈入新常态。
        党员干部和群众普遍反映,现在机关作风呈现出“四少四多”的新气象:会议文件少了、真抓实干多了,铺张浪费少了、厉行节约多了,迎来送往少了、深入基层多了,庸懒散拖少了、创先争优多了。
        据活动结束时的群众评议,对我省活动的总体评价为“”和“较好”的达99.82%,解决“四风”问题评价为“”和“较好”的达99.64%。
        学习教育聚共识
        紧扣为民务实清廉主题,围绕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开关”问题,注重强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着力激发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
        在筹备和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期间,“4·20”芦山强烈地震突如其来,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转型升级任务繁重,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四风”问题的种种表现在我省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中不同程度存在,多重困难挑战并存。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从严从实整治“四风”,真改快改实改,凝聚改革发展合力,对四川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抓手。
        行动,关键在凝聚共识。从2013年5月开始,省委在全省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既为推进“两个跨越”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又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奠定工作基础、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教育实践活动一开始,省委把学习教育摆在重要位置。“把搞好学习教育、思想理论武装摆在第一位”、“把学习贯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着力解决‘总开关’问题,切实解决‘精神缺钙’问题,打牢为民务实清廉的思想基础”……省委在各个环节反复强调,谆谆告诫。学习教育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成为自觉。
        带头受教育,带头抓教育。省委坚持“五个带头”,省委常委班子带头开展学习调研,认真学习中央文件和规定书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先后召开了7次中心组学习会,省委书记王东明带头作学习辅导报告,省委常委集体交流学习体会、撰写学习调研文章。
        个人自学、集中研学、宣传促学……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原原本本研读中央和省委的规定读本和文件精神,在学习交流中触及灵魂、深化认识,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增强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
        带着问题学。各级党委(党组)召开3次以上中心组专题学习会,领导干部普遍参加5天左右的集中学习,全省组织省内外理论专家学者举办学习辅导讲座6.8万场,各级领导干部作辅导报告3.1万场,省委宣讲团举行大型宣讲报告会768场。
        深入讨论学。扎实开展“四学三讲三议”,开展“当前形势任务怎么看、对标先进怎么办、‘五个结合’怎么干”三个大讨论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联系学习内容谈认识、联系思想实际谈体会、联系作风建设谈收获,在深学热议中打牢反“四风”、转作风的思想基础。
        实践体验学。开展灾区帮扶实践教育,组织省直单位结对帮扶760个重灾村或受灾村,在真帮实扶中接地气、听民意、受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到基层单位顶岗,到窗口单位办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换位思考,增强和老百姓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的感情。
        对标先进学。省委推出兰辉、菊美多吉、毕世祥、蒋乙嘉、吴菊芬、杜晓刚、范天勇等全国全省重大典型,组建4个先进典型事迹报告团,分赴省直机关和21个市(州)作巡回报告4283场;各地组织身边的典型宣讲3.1万场,305万人聆听报告,引导党员干部对照先进典型深学、细照、笃行。今年“七一”,省委表彰313名优秀县乡村党组织书记,在全省党员干部中掀起学先进、转作风、抓落实的热潮。
        以先进典型为“镜子”,以反面典型为“靶子”。各地各单位高度重视反面典型的警示,组织观看《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编发警示教育读本《忏悔实录Ⅰ》25.4万册和教育片《“象牙塔”里的蜕变》、《忏悔实录》26万套,省级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到法纪教育基地参加现场警示教育,各地各单位通报和曝光一批顶风违纪典型案例,开展反面警示教育3.5万场、245万人次,强化警示和震慑作用。
        拿开反光镜,抛开折射镜;精神上“补钙”,“总开关”除锈。“想到当年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想到红色土地上还生活着贫苦的群众,作为领导干部,我深感责任重大、压力倍增。”不少领导干部在学习中反躬自省。
        “心里装着群众,与老百姓心相连,才能赢得群众支持,得到群众认可”,“党员干部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与生俱有的,它是在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产生和培育的”……广大党员在学习中见贤思齐。
        讨论中各抒己见,交流后达成共识,活动自始至终步履稳健。
        问题导向解难题
        领导带头,以上率下,聚焦“四风”问题不散光,动真碰硬,边学边查边改,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摆在重要位置,以解决问题、转变作风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9月上旬,雅安市天全县老场乡小落村灾后重建新房建好,计生服务员杨本琼一家住进了新房。“要在过去,搬新家怎么也要办几桌。这次把搬家请客省下的钱用到发展生产上,照样高兴。”杨本琼说。
        天全干部搬新家不办酒席从年初开始。数月前,一名群众给县委书记信箱反映,灾后重建中搬新家,“入宅酒”有时一天要吃七八台。该县及时出台规定,划定村组干部和党员不操办、不参与“入宅酒”的红线,全县共取消灾后重建“入宅酒”5200余起,节约资金近2亿元。
        群众有反映,党委政府立行立改。省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四风”问题不散光,边学边查边改,将解决“四风”问题贯穿活动始终。
        反“四风”、转作风从广泛征求意见着手。省领导以上率下,深入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与党员干部交心谈心,与群众座谈交流,省委常委普遍深入联系点和基层单位5次以上,征求涉及省委常委班子“四风”方面意见。
        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各地各单位“开门评风”找差距,“百姓听音”开言路,“基层问症”察民意,“躬身自省”查问题,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等方式,找准抓住“四风”问题。阆中市对110个市级参学单位进行开门评风,向“两代表一委员”发放上千份征求意见表。安县建立“四风”问题清单制,县委常委个人认领303条。第一、二批活动单位分别查摆“四风”问题具体表现1.6万条、35.6万条。
        活动中,我省还坚持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摆在重要位置,开展正风肃纪专项整治,以解决问题、转变作风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在第一批活动中,省委从一开始就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集中开展了正风肃纪“七项专项治理”。第二批活动开展以来,我省又梳理出各地普遍存在的政绩观不正确、执行不力、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等“九个共性问题”。
        省委及时制发方案,开展正风肃纪“9+X”问题集中整治,市、县两级结合实际查找梳理“X”问题,一并纳入集中整治,绵阳、眉山、广元等地狠刹干部“走读”之风,南充、广安等地着力解决群众观念淡薄等问题。21个市(州)共开展62项、183个县(市、区)共开展429项“X”问题专项整治。
        针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各地各单位以群众满意为标尺,真查真改、立行立改。雅安市针对查找出来的干部队伍中存在作风不实、工作漂浮等“懒庸”突出问题,集中开展“止懒治庸”专项整治活动。针对群众反映的民生难题,大邑县结合“走基层”活动推行“五账群众工作法”,实行“一表反馈”满意结账,实现民生诉求结账数6500余个,结账率达95.4%。
        聚焦“四风”查问题、抓整改,确保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活动开展以来,全省会议、文件、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同比分别减少27.7%、13.4%、22.1%;清理清退公务用车11613辆,调整清理办公用房面积47.3万平方米,停建楼堂馆所数量192个。省级部门一般性预算支出压缩1.17亿元;市州压缩“三公”经费8.7亿元。
        在正风肃纪工作中,我省还加大惩戒问责力度。眉山市道路运输管理处组织公款旅游,该处处长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南充市顺庆区对搬罾镇杨世坝村党支部书记等3人在农户危房改造中索取贿赂,分别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并移送检察院。
        机关工作作风变了、办事效率高了、服务态度好了,群众深切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变化。2013年,全省部门政风和行风群众满意度分别达  83.98%、81.37%。
        建章立制谋长效
        开展制度废、改、立工作,形成一大批规范权力运行和党员干部行为的重大制度成果,形成上下衔接、系统配套的制度体系,做到抓常抓细抓长
        贯彻落实“三严三实”要求,扣好从政“第一颗纽扣”——这是遂宁市最新一期新提拔县处级干部和递进培养计划优秀年轻干部培训班的主题。
        今年8月,省委出台《关于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和《关于认真贯彻“三严三实”要求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意见》。这是我省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制度成果,充分吸收利用改进作风和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实践经验,为进一步践行群众路线、深化作风建设作出了系统设计和长效部署。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最终还需通过建立健全以转作风改作风为重点的制度体系,做到抓常抓细抓长。
        制度力量的积蓄贯穿了教育实践活动始终。
        在第一批活动中,省委制定了37项制度建设计划,既有活动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出台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又有活动中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转变作风加强党的群众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等制度;在第二批活动中,又先后制定了《四川省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实施细则》、《关于建立健全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指明加强和改进作风的“明路”,标出党员干部言行举止的“红线”,圈出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雷区”。
        制度体系的建设囊括了废、改、立等方面。 

      制度不在多,关键在管用,全面梳理党的制度化成果,是科学构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重要环节,是深入推进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省委结合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工作作出专门安排部署,经对380件省委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集中清理,有29件被废止,14件宣布失效,337件继续有效,其中33件将作出修改。
        制度笼子的扎紧还依靠上下衔接、系统配套。
        “牛栏关猫”空隙太大,关不住。在建章立制中,我省强调搞好配套衔接,做到彼此呼应,增强整体功能。全省各级党组织边实践边总结,让零散做法规范化、成功经验制度化,确保制度之网“密不透风”。
        省级各部门协调联动,加强对行政审批制度、财务制度、公务接待制度、公务用车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等各项制度的改革力度,着力从源头上解决“四风”问题。
        上行下效,眉山市将省委“两个意见”细化落实,研究制定加强行政效能建设、规范公共资源配置权、财政资金管理权、人事权等7个方面的系统制度;德阳则针对部分干部“为官不易”错误认识导致的懒政惰政现象,出台《关于处理“十不为”领导干部的意见》,“刹‘不为’之风,换‘不为’之将”。
        大到权力责任、小到吃饭出行,都被套上“紧箍咒”,有领导干部感慨,用规则管住冲动,靠制度规范行为,就会慢慢形成按章办事、令行禁止的制度运行环境,从政氛围自然“风清气正”。
        我省还在完善制度执行监督检查机制上下足功夫,把执行制度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成都市已经开始对制度执行的常态化监控,并把制度执行情况作为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奖励惩处的重要依据。
        “作风建设制度机制的健全落实,架起了‘高压线’、埋下了‘地雷线’,为根除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提供了治本之策。”一年多来,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对此深有感受。
        创新方式拓新路
        以群众需求为指针,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找准“钥匙”,建立倾听群众呼声的渠道,打开群众工作新路子,为老百姓分好忧、解好难,办好事、做实事
        搭支架、搬木料、加固房屋、盖上瓦……10月7日下午5点多,巴中市通江县朱元乡肖家河村村民肖召祥家,乡党委副书记尤文奎等正帮忙修葺房屋。
        “没想到,乡上这么快就来帮我解决问题。”肖召祥家在9月的洪灾中严重受损,不愿搬去聚居点的他,找到了乡上。根据通江县创新开展的“四办一跟踪”便民服务法(日常工作集中办、重点事项定点办、特殊群体上门办、法定假日预约办、办理效果有跟踪),尤文奎与老人约定,国庆期间来帮忙加固维修房屋。看到修好的房屋,肖召祥高兴地说:“党员干部真是群众的贴心人!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群众需求包罗万象,如何从教育实践活动中凝聚力量,为老百姓分好忧、解好难,办好事、做实事?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需要把握特点和规律,注重创新方式方法,学会‘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本领,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省创新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方法,切实增进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创新,从广开门路问需于民开始。
        以群众需求为指针,建立倾听群众呼声的渠道,避免“自说自话、自弹自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深入基层一线,面对面听民声、问民情、察民意。各级党委、政府班子成员上行下效,走田埂、进农家、入社区,找问题听意见,拜群众为师。
        省级各部门依据自身特点,创新形式,健全联系群众制度。省纪委、监察厅通过独立第三方直接面向群众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避免“自上而下”常规调研方式的弊端;省公安厅召开“听取意见改作风”座谈会,邀请来自各行业的群众代表与厅长面对面提意见。
        院坝会、茶馆会、“广场问症”、“民情诊所”……在基层,一大批各具特色的联系群众举措广泛推开。
        达州把市委常委会放在了农家院坝,搬来木条板凳,与群众围坐在一起,听父老乡亲们“摆一摆”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绵阳市涪城区吴家镇启动“干部坐茶馆”行动,听群众发自内心的声音。
        “过去是群众找干部,现在是干部找群众,这样的变化好!”吴家镇兴顺村村民许登富道出心声。
        找准问题只是第一步,如何对症下药?针对基层的不同特点,找准适合的“钥匙”,打开群众需求之“”。
        在机关,深入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300多万机关干部走出机关,踏进群众家门,以解决问题为基本取向,在接地气中聚民气——
        “我们社的路太烂了,一下雨全是稀泥,娃娃上学还要背一双鞋。”这是中江县永安镇丰收村《民生诉求台账》记录的内容。问题很快得到解决,通过自筹资金,村民盼望已久的水泥路建起来。“干部心中有本明白账,群众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丰收村村支书韩平安感受深刻。类似的生动实践不断涌现。江油市将“走基层”中收集到的问题分类分层,并在需要上级单位协调解决的问题后面特地标注一个五角星,建立上下联动“星级”档案。
        对此,省委及时汲取并升华为“走基层”的农村工作法,要求以乡镇、村为单位建立民生诉求、困难群众和稳定工作“三本台账”。如今,全省市县乡三级,已分层分类建立问题台账7.6万本。
        在城镇社区,“双报到”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省、市、县三级,3.2万个机关党组织、33万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架起了党同群众的连心桥——
        自贡以党员特长为依托,推出“定制服务”,让群众点单,全市1.5万多名党员已主动认领800多个为民服务项目。眉山探索建立服务积分管理制度,对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志愿服务实行量化管理,由社区党组织和服务对象进行打分。
        在藏区,“结对认亲”活动热闹开展。6万多名藏区干部与25万多户农牧民结对子、认亲人。甘孜州按照乡镇每名干部联系10至12户、县级机关每名干部职工联系4至8户、州级部门每名干部职工联系2至6户的要求,与农牧民结对认亲不留盲区。“干部与我们结对认亲,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这成了藏区老百姓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实践特色促发展
        始终坚持“五个结合”,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将着力点放在服务大局、推动工作上,把落脚点放在加强党建、固本强基上,用改革发展成果检验活动成效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才能抓得实、做得深、走得远。
        我省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始终坚持“五个结合”,突出实践特色,着力点放在服务大局、推动工作上,落脚点放在加强党建、固本强基上,用改革发展成果检验活动成效。
        把教育实践活动与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增强贯彻的自觉性相结合,与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相结合,与落实依法治省纲要、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相结合,与深入开展“走基层”活动、抓好民生改善和扶贫攻坚相结合,与抓班子带队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新成效。
        ——以发展来推动。
        今年以来,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经济形势任务分析会、县域经济工作会、全省上半年经济运行和民生工作电视电话会等系列会议,研究出台17个专项改革方案,制定促进当前经济稳增长的16条措施,提出推动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发展8条意见,努力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势头。上半年全省GDP增长8.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用党性来要求。
        “打铁还需自身硬”,省委认真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各级领导班子以整风精神开展活动,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一把手带头贯彻民主集中制,党员干部主动把自己摆进去,进行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在落实从严要求、严格党内生活上深化了认识,在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上凝聚了力量。
        ——靠作风来保障。
        以“走基层”活动为实践载体,通过农村“建台账”、城市社区“双报到”、藏区灾区“结对认亲”等方式,300多万名机关干部身心并下听民声、畅通渠道聚民意、真心帮扶解民忧、着眼长远惠民生,有了“从文件、材料和汇报中体会不到的真切感悟”。
        全省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推动实施省委治蜀兴川方略、推进灾区恢复重建、创新社会管理、推进依法治省、实施民生项目、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及做好本单位中心工作等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巴中市深入实施以基层服务型组织建设和“六大扶贫工程”为主题的“1+6”党建扶贫工程,着力解决“扶谁、谁扶、扶什么”的问题;内江市努力打造“法制文化最浓、法治环境最优、法律价值最明、法治成效最佳”的法治内江;攀枝花市以做强工业、做美城乡、做精农业、做大特色旅游业、做优交通、做实民生“六做”为抓手,奋力开创发展新局面。
        人民群众满意是核心取向。
        党员干部主动与基层群众结成帮扶对子,重点帮助群众解决上学、看病、就业、安居、饮水、行路、用电、通讯等最现实、最直接的民生问题。去年在“十项民生工程”基础上,新增八大民生改善事项,向卫生、教育等重点民生领域倾斜,今年又新增19件民生实事。百万安居工程全国率先启动,大小凉山彝区十项扶贫工程、藏区六大民生工程陆续实施,芦山地震灾区受灾特困户搬进重建新居,“民生为本”的铿锵旋律唱响巴蜀大地。
        群众普遍反映,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各级班子队伍更强了、形象更好了,全省上下呈现出思干奋进、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广大党员干部一心为民、干在实处,以优良的作风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进“两个跨越”。 

2017詹天佑奖获奖通报
2017詹天佑奖获奖通报 (点击下载)房地产协会
四川高路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秩序维护服务供应商入围招标公告
    四川高路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拟对管理服务的物业房地产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