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从“藏粮于仓”转向“藏粮于地”

17.05.2016  10:38

 “十三五”期间建成高标准农田133.3万公顷

  全家仅有0.27公顷地,却分散成二十多块,面积大的有四五分,小的只有一两分。保不住水,每年栽种水稻还得请人往田里灌水,一次要一两百元……这让自贡市沿滩区瓦市镇点灯村村民黄正伦伤透了脑筋:“儿子、儿媳总劝我不要再种地了,可我种了一辈子地,地荒着心疼。

  现在,黄正伦再也不用愁了。为夯实农业现代化发展基础,我省提出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仅去年就建成高标准农田45万公顷,新增耕地2.3万公顷,分别超出目标任务2.4%和91.8%。

  □本报记者 吴璟

   1

  为什么建?变“藏粮于仓”为“藏粮于地

  站在山顶,放眼望去,注满清水的梯田蜿蜒叠加,一条公路从中间穿过,犹如一幅美丽画卷。“这在五年前根本没办法想象。”村民李春华告诉记者:“别说种地了。因为路的问题,种同样的菜,我们这里每斤卖得硬是要比别的村便宜好几角钱。养了猪,还得请人背出去卖,一头猪要少卖百把块钱。

  这不止是点灯村的难题。

  四川耕地质量总体不高,中低产农田比重大,再加上自然灾害频发,农业基础条件依然薄弱。如何补短板?

  四川瞄准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普通农田质量、产量全面提升,达到高产稳产,抗灾能力强。“十二五”期间,建成高标准农田188万公顷,新增耕地12万公顷。按照平均亩产计算,这188万公顷高标准农田能生产881万吨粮食。而我省目前耕地保有量为674万公顷,2015年粮食总产量为3443万吨,相当于用不到现在三分之二的耕地生产出了相同产量的粮食。“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现‘藏粮于仓’向‘藏粮于地’转变的必由之路。”省国土资源厅耕保处负责人以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为例,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该镇灌溉系统配套,旱涝保收面积增加,田间道、生产道网络全面形成,通过地力培肥的黄谷亩产由原来的450公斤提高到了600公斤。

   2

  该怎么建?产业引领,连片推进,节约资源,保护生态

  郫县安德镇泉水村,一栋外表不起眼的平房内却有大乾坤——这里是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入驻企业修建的物联网监控中心。

  走进室内,但见一面墙上挂满了显示器,田间大棚内的空气湿度、温度、光照、土壤盐分等实时数据和视频分布在屏幕上。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共安装了27套摄像头和其他监控设备,在手机App上就可以对摄像头的角度进行调整。

  这里过去只能种水稻和普通蔬菜。

  邻水县,6个乡镇84个村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起万亩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县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合江县,自2006年实施第1个土地整理项目以来,共竣工验收土地整理项目37个,打造出三江新农村示范片、虎头镇万亩荔枝、密溪真龙柚示范基地等一批产业核心区。

  连片,并不等于“千篇一律”。

  巴州区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邀请群众全程参与项目选址、规划设计、实施监管。射洪县香山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涉及8个村,每个村具体情况不同,县协调领导小组就抽调各部门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项目技术小组,为每个村细化方案。

  土地整理不仅要让土地用起来,还要让它活起来。四川尤其注重资源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宣汉县君塘镇,农村引水排灌沟渠、田块分隔堤、农田耕作区小道尽量使用渗水性强的材料,确保微生物自由流动;同时减少大型机械施工,避免破坏表土的熟化层。江油市新安镇,恢复了近20公顷的湿地公园,将田、水、路、林、村各要素有机整合起来。

   3

  钱从哪里来?探索多元投入,建成高标准农田133.3万公顷

  西充县太平镇转山河村,大型机械正忙碌作业,目的是将该村93.3公顷耕地整理成形。“眼看邻近乡镇通过土地流转,产业整体转型,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过,我们坐不住了。”太平镇党委书记黄俊强说,土地确权登记刚一结束,不少农民便主动请求把手中的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进行土地整理,规模化发展优势产业。

  这是西充县首个采取合作社农民自建模式的土地整理项目。过去,土地整理项目往往都是国土资源部门招标委托公司实施,用建分离,存在脱离用地实际的弊端,如整理后熟地变成生地、沟渠路连通不合理等。

  合作社农民自建,有哪些优势呢?村支书何雪峰如数家珍:“一是设计能尊重农民意愿;二是合作社施工充分利用自有机械,能够节本增效;三是合作社自筹资金增加投入,让土地整理达到更高的标准。

  这一创新探索,也为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洞开广阔天地。

  日前,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十三五”期间,我省将建成高标准农田133.3万公顷,每年26.7万公顷,其中省国土资源厅牵头每年完成13.3万公顷。“项目落地实施关键在投入。在完善公共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的前提下,如何充分发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作用,探索多元投入是关键。”省国土资源厅耕保处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为确保建设任务顺利完成,《通知》特别强调以县市区为单位,以产业为引导,打破部门和行业界限,按“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原则,统筹投放使用资金,提高财政资金整体效益,并加大县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此外,我省正在制定省级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各市州政府将组织对规划县市区年度工作全面考核评价,省联席会议办公室每年组织开展年度考核评价,对建设投入保障有力、建设成效显著的县市区将在相关专项转移支付上给予倾斜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