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足迹】各学院开拓创新 亮点频现(三)

10.01.2022  17:42

编者按:时光之河,奔涌不息。过去的2021成大人奋笔疾书,写好发展大文章,收获亮眼“成绩单”。新闻中心整理汇编各单位突出成果和创新亮点工作,回望2021足迹,将成大人奋进的故事写在对标竞进、争创一流的征程上,也写在无惧未来挑战和远方风雨的崭新起点上。


体育学院:专业建设新发展  学生竞赛频出彩


学生竞赛频夺佳绩。2021年,我校高水平足球队取得历史性突破。男、女高水平足球代表队在四川省第一届“贡嘎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高校专业组比赛斩获两个亚军,成为川内唯一男子、女子均进入前三的队伍。男子高水平足球队在第22届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四川赛区)比赛中勇夺冠军,女子足球高水平代表队获得亚军。同时将联赛最佳教练员、最佳球员、最佳守门员三项大奖全部收入囊中。时隔40年,成都大学男子足球队再捧冠军奖杯,重回四川高校足球之巅。女子健美、跳绳等十余支代表队集训备战,参加省级以上赛事18项,斩获国家级、省级奖项285项。学院研究生获得2021年全国健身锦标赛亚军,并获得运动健将称号,是我院自主培养出的第一个运动健将。



双一流新突破。体育教育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在国家和省级一流专业框架指引下,《网球》《中华射艺》2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课程建设。学院实现了“双专业”+“双课程”一流建设的升级突破。


成果获奖创新高。学院积极组织成果奖申报,获四川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得二等奖一项,参与一等奖一项。


双师逐步高阶化。2021年,学院教师作为省内高校唯一代表,参加全国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两名教师获邀担任21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比赛裁判,1名教师荣获2021年跆拳道全国精英赛“优秀裁判员”称号。


2021中国软科专业排名中,我院三个本科专业均入围全国前100强。学院将继续以“双一流”建设为抓手,“五育并举”,助力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师范学院:专业认证新进展  培训项目获好评


学院两个专业取得骄人成绩。师范学院两个传统优势专业认证通过资料审核,专家即将入校考察;学前教育专业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小学教育专业通过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教育厅推荐审核。



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3月,师范学院院学前教育专业获得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月,小学教育专业通过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教育厅的推荐审核。


校长园长培训获好评。2021年,学院立项了4个培训项目,已经和即将开展培训9项。全年累计到账各级各类培训项目经费三百余万元,授课教师984人次,培训学员1113人次。各项目均在绩效评估中得到高度评价。领办附小附幼成绩突出,开校仅仅两年,在域内已经小有名气,彰显了百年老校的厚重积淀。


基础医学院:学科建设新进展  科研成果结硕果


学科建设进入新阶段。顺利通过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点和基础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点成功获批。



高层次人才引进取得突破。2021年度学院共面试引进人才9人,其中全职引进具有较高国际学术影响力的高端外专Murugan Ramalingam教授,全职引进余小平教授等高端人才。


创新型人才培养获得新成绩。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58%。学生公开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创历史新高,共发表SCI7篇,其中第一作者发表SCI5篇,取得专利授权6项。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包揽学校国赛铜奖2项,省赛金奖3项,银奖2项,铜奖2项,创历史最佳成绩。


科技进步奖获得新进展。本年度黄静玮博士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程丽佳博士申报的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黄静玮博士申报的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已获公示。高水平论文发表稳步推进。截止目前教师发表SCI论文39篇,一作一单位SCI论文23篇,其中中科院1区论文5篇,2区论文14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7篇。高水平论文较上一年有较大增长。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6项。科研平台建设及项目立项取得新突破。学院申报的项目获得教育厅立项,实现学院省厅级科研平台突破。邓禹博士申报的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科研经费较上一年度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教学改革持续推进。获得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10项;获得校级教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得校级教学信息化比赛二等奖4项,4部作品被选送“第二十五届全国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2021年校级教改申报共24项。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共13项提交结题,4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提交材料结题。第二十五届全国教师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中喜获佳绩。学院被推荐参加国赛的4件作品均获奖。


斯特灵学院:高点起步   砥砺奋进


斯特灵学院于2021年5月获批成立以来,坚持以党建引领把方向,于2021年9月6日举行揭牌仪式和新生开学典礼,高点起步开新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凝心聚力建学院,完成学校“当年成立,当年招生”的任务,2021级学生录取率达到100%,报到率达到76.33%;在开学前完成了8间样板智慧教室、学院形象雕塑、空间文化建设的方案设计、招投标和具体施工,保证了新学期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砥砺奋进保运行,斯特灵学院根据《成都市财政局、成都市教育局关于下达2021年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奖补专项资金预算的通知》获批800万元奖补专项经费,开展智慧教室及信息系统集成建设,与西南交大共建“智慧体育与数据工程实验室”、与成都体院共建“战略传播与健康大数据实验室”。以“一核、双融、四力”的培养模式,创新熔炼出以健康体育为主导产业、新工科新文科交叉融合、中英课程体系深度再造、跨国教育特色彰显的专业集群。


川抗所、药学院:理顺体制机制 推进综合改革


讲政治,确保川抗所大局稳定。面对历史遗留问题,班子点对点联系各科室和支部,定期分析舆情。加强正面引导,主动疏导,努力消除隐患,不上交矛盾。一年来,川抗所离退休和在岗人员大局稳定可控,川抗所正全面开启融入学校进程,长期困扰川抗所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逐步化解。


解难题,化解重大人员遗留问题。经过艰苦努力,反复对接,精准测算,充分细化方案,制定突发事件处理预案,顺利完成离退休人员入编待遇清算兑现工作。离退休和在岗人员入编待遇清算工作彻底完成,欠发津贴问题和科研经费缺口问题正积极稳妥推进中,可望在年前解决,赢得广大离退休人员和在岗职工的满意。


求再生,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与龙潭管委会专题研究龙潭校区土地证问题及二期空置用地建设规划问题,积极与成华区城投沟通推进龙潭校区整体开发工作;进一步完善细化川抗所剥离、品牌延续和人员分流方案;有序推进下属企业的处置工作,完成两家公司注销,正按法定程序开展全善堂公开转让工作,2022年有望全部完成公司处置工作。届时,川抗所人员和运行历史遗留问题将全部解决,体制机制将彻底理顺,为川抗所再生,为药学院轻装上阵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


临床医学院:同心抗击疫情    列车情暖凉山


自成都市出现新冠本土确诊病例以来,附属医院抓严抓实科学防控,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守门人”。快速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医院全覆盖签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管理责任书》,先后组织27场,38批次,共计医护人员932人次参与的外出核酸批量采样,采样量达10万余人次,完成成都大学等单位的核酸采样任务,织密筑牢疫情防控网。组建121人的核酸采样队前往封控区金牛区顶峰水岸进行第五次全员核酸检测,5小时内完成5700人次的核酸采集任务。行政职能科室迅速组建了一支25人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带头支援和协助医院核酸采样工作。不断加强智慧医院建设,强化信息化手段运用,避免发生交叉感染。熬制中药预防“大锅汤”,在医院三个点位为就诊市民免费每天发放150份。针对“黄码”“绿码”人群,迅速增设6个临时核酸采集点,提供24小时全天候核酸采集服务。检验科协调中心实验室等科室紧急抽调20余人组成核酸检测小组,全员24小时轮班,满负荷运转。



六月上旬十二月上旬,附属医院两次赴凉山州喜德县尼波镇和鲁基乡中坝村,先后开展“健康成昆行”和“健康暖冬行”活动。共选派以共产党员为主的骨干共计180余人,其中医务人员94人,专家涵盖泌尿外科等18个专业。两次活动惠及当地百姓近3000人次。急诊科专家团队分3场教授尼波镇中心小学全校教职员工急救包扎、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提升当地医护人员急救水平。学校11名大学生志愿者跟随健康列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全程参与了疾病诊疗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活动被央视《新闻联播》等多个栏目连续报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官微《总台之声》、人民网进行专题报道,中国青年报以图片新闻的形式介绍了活动,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等媒体跟踪报道,报道引发了强烈反响,健康列车开进大凉山受到上级与社会各界支持与肯定。

编辑:李科         责编: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