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互助资金项目 加快贫困社区发展
——在全省贫困村互助资金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
中共旺苍县委 旺苍县人民政府
旺苍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幅员2976平方公里,辖38个乡镇,常住人口53万,其中农业人口35.2万、贫困人口7.32万,2012年贫困发生率20.9%。近年来,我县将农民脱贫致富视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强力推进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连片开发、整村推进、彩票公益金等扶贫项目先后落地开花,互助资金、农村金融创新、农村扶贫小额保险、科技扶贫等全国性创新试点工作获得成功,有力地助推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2年,全县GDP实现66.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53元。
作为全国首批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试点县之一,自2006年底开始,我县先后在86个贫困村建有互助小组2385个,共有13926户农户加入互助社,互助资金总额达到1860.64万元,农户入社率88%、还款率100%。2007年,该项目被财政部评为“最佳执行项目”;2009年“全国互助资金项目现场会”在我县成功召开,中部10省及“亚非拉”18国扶贫官员实地考察后大加赞赏,互助资金“旺苍模式”走出国门;2010年,我县被确定为“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国际减贫培训实地考察基地”;2012年,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在旺苍调研时,对我县互助资金项目运作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严格规范,责任倒查。坚持以制度规范项目运行,制发了《旺苍县贫困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互助资金项目监督管理的通知》、《财务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等规章制度,确立了项目所在乡镇的主体地位,明确了互助资金各级管理人员、监督人员、服务对象的工作职责、纪律要求和服务范围,确保了人权、财权、事权行使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县上成立了由分管县级领导牵头的互助资金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从入社率、扶持率、使用率、还款率四个方面分解细化指标,从人员配备、宣传发动引导、项目规范运行、资金规范管理五个方面靠实责任,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构建了县、乡、村三级联动、压力传导机制,对照项目运行规程,对项目运行情况差、资金闲置、违规借款、人情借款、逾期借款、垒大户的互助社实行责任倒查,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强化指导,提升水平。一是面上整体提升。盯紧看牢会计核算、项目监管等核心业务,切实加强对一线人员的培训学习,全面夯实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定期召开全县互助资金项目情况通报会议,对项目运行情况全面体检,对症施策,提升水平。二是片上包干指导。将全县划分三个片区,由县扶贫移民局互助资金项目管理中心人员每人包干一片进行日常监管指导,采取“一看、二座谈、三查阅、四走访”等方式,深入项目村进行督促指导,对问题实行“一对一、手把手”讲解,对报表按照“乡镇—包片人员—互助资金中心主任—局分管领导—局长”的审核程序严格把关。三是点上重点把关。组建了以乡镇主要负责人、财政所长、农业服务站长、大学生村官等为骨干的乡镇项目工作站,对项目运行情况严密监测,对项目如何发挥最大效益,引领农户生产增收等方面进行服务指导。
三、收放结合,激发活力。坚持“民办、民管、民享”原则,实施宽严相济的监管方式,全面激发项目运行活力。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互助社理事会,负责资金发放、回收等日常工作,在不违背《互助社章程》的前提下,政府引导不包办,释放理事会权利,保证其放开手脚抓运行、促发展。将日常监督权利下放给监督小组,代表全体村民监督理事会履职情况,按月公示互助社运行情况。村两委、乡镇、县级及以上业务主管部门在不插手项目运行具体事务的情况下,通过《贫困村互助资金管理系统》和实地监测等方式,密切关注项目,保证项目按规定的原则和程序运行。
四、比学赶超,良性互动。坚持“抓典型、带全面,抓后进、促平衡,抓规范、提效益”,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一是每月分析排位。对全县互助社的运行情况实行月分析报告,根据分析报告进行月排位,对名列前茅的互助社实行资金追加奖励,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二是交叉检查学习。以划定的三个片区为单位,进行交叉检查,把大家公认做得好的互助社作为标杆,并组织各互助社分批次现场观摩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三是实行退出机制。制定了《旺苍县贫困村互助社退出办法》,对项目运行情况特别差、限期整改不到位的村和产业发展已具规模、农户收入明显增加、已无资金需求的村予以退出,将财政扶贫资金调整安排到县内其它适宜的村或运行好且有资金需求的互助社,实现了互助资金“进得来、出得去、保安全、增效益”。
五、创新机制,增强后劲。依托互助资金项目平台,引导金融资金支持“三农”,将农村信贷与互助资金项目相结合,实现发展与惠民双赢。2009年底在龙凤乡锦旗村启动了农村金融创新试点,在不改变贫困社区互助社运作方式的前提下,互助社以10万元作为担保,信用联社按放大1倍的比例和基准利率向互助社提供授信贷款,扩大互助社资金运作规模,满足村民对大额资金的需求。今年8月,我县又启动了五权镇清水、中河和三江镇三江村3个村进行扩面。截至今年10月,累计放款45批216.5万元,还款41批134.91万元,占用费收入8.19万元,偿还信用社贷款利息5.27万元,到期还款率100%。
通过互助资金项目的实施,主要取得以下三大成效:
一、发展能力全面增强。一是便捷提供发展资金。借、还款均在本村实现,简便、快捷、高效,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实行借款分期等额偿还,减轻了还款压力,起到了集零成整效应。二是全面提振发展信心。“参与式”扶贫理念,使群众成为“互助资金”主人,结合各自实际自主选择项目,致富增收;立等可取的资金注入,互助社成员之间的互帮互促,让项目区群众消除了各种顾虑,发展信心十足,发展热情高涨。三是整合集聚发展项目。结合该项目,整合交通、农业、畜牧、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2500余万元,放大了单一项目的投资效益,使项目村社发展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二、基层组织活力充分释放。一是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在项目实施中,政府做到参与不包办、指导不指令,农民需要什么,政府就提供什么,从指挥者转变为指导者、协助者和服务者,促进了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二是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项目村探索出的“支部+互助社+合作社”的模式,促进了基层党支部与产业的联结,找到了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的新路径。同时,将选聘的大学生分配到项目村工作,注入了新鲜血液,壮大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三是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在项目实施中,党员干部带头入社、带头干事,主动与贫困户“手拉手”,增强了群众对基层党员、干部的信任感。
三、金融服务得到拓展提升。农村贫困社区是农村金融服务盲区,贫困社区互助项目的实施,为我县贫困社区建立了一种新型有效的金融服务模式,给急需资金支持的贫困农户雪中送炭,为我县扶持贫困地区发展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扶贫方式。同时,贫困社区互助项目在我县实施以来,一大批村民在理事会的带领下,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了初步的资本积累和产业发展,不仅在农村信用社等各类金融机构贷了款,还建立了良好的信誉,为进一步深化我县农村金融服务拓展了空间,更为农村产业发展和脱贫致富提供了坚实的金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