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乡村脱贫致富大学生能做些什么
——省内高校“三下乡”小分队的切片样本
在这个骄阳似火的暑期,一部分学子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深入我省的贫困村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他们期望通过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专业素养,为百姓脱贫致富的道路增添一抹来自当代大学生的颜色。
近日,记者选取省内两所高校的 “三下乡”小分队,以他们为切片,看高校学子如何助力精准脱贫。
给贫困村织许多“新衣”,让人们都来欣赏“她”
学校:成都学院
地点:九寨沟县马家乡马香村
时间:7月7日—12日
“叮铃铃……”7月10日,早上7点,成都学院美术与影视学院大二学生杨远梅和同学们在闹铃声中醒来。高原上,又是阳光灿烂的一天。
简单地用完早餐后,15名同学分为摄影摄像组和墙绘组,背上颜料、画笔、水桶、粉笔、相机、摄影机等装备,向距离居住地10多公里外的马家乡马香村二组出发。
九寨沟的美景每年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慕名前往,俨然已是四川旅游的一面旗帜,但是距离九寨沟县城半小时车程的马家乡,虽然风景如画,游客量却很少。“我们希望通过对当地的包装和宣传,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帮助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利用暑假时间,杨远梅和15名同学来到马香村,开展贫困山区文化惠民工程。
步行大约两小时以后,同学们抵达目的地。在甘肃的舞面具雕刻大师指导下,墙绘组开始分头工作起来:在村口的一面大墙上绘一幅宽1.5米、长2.3米左右的面具,在距离村口30米左右的一个巷口处绘两幅1.3×1米左右的同一个系列的舞面具;在村道两边制作关于白马藏族吉祥图案的涂色墙绘;给村尾的农家画上代表吉祥如意的凤凰图案工笔画和农作耕地图。
一周时间,杨远梅他们用完了整整3箱颜料,完成了近300平方米的画作。
如今,从马香村回来半个多月了,杨远梅他们的工作还没有结束,为当地设计的旅游明信片、旅游产品包装都正在收尾,摄影摄像组的同学们忙着宣传片的最后剪辑工作。
“虽然放弃了自己的休假时间,但我们一点也不可惜。我们常常回忆起农作归来的当地百姓看到墙绘面具时的由衷赞叹,那时,我们团队里每个成员的心里都是美滋滋的。”杨远梅说,现在,大家一心只想尽快完成工作,早日让更多的人知道马家乡、去到马家乡。
他们来了,乡村的图书馆“活”了
学校: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地点:武胜县街子镇青龙湾村
时间:7月11日-30日
村里第一次迎来了大学生暑期服务队,沉寂许久的图书室终于有了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这些新鲜事,让广安市武胜县街子镇青龙湾村村民好高兴。
7月11日,当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40余名学生走进青龙湾村的时候,和他们一起前来的还有370余本儿童、科普、生活服务类图书。学校图书馆的专业老师带着这些学生志愿者,对村里所有图书进行了分类编号、图书信息录入,完善了图书借阅制度,龙湾村终于有了一座“有2230余册图书的像模像样的图书馆”。
“锦绣书屋”开馆第一天,村里的一名六年级小学生张长琴借了一本《伊索寓言》回家。一周后的读书分享会上,她给小朋友们讲了一则不要骄傲要谦虚的寓言故事。
20多天的相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苏婉滢对张长琴的变化看在眼里。“开始很害羞,几天接触下来,她明显变活泼了,读书会上还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苏婉滢说。
“以往的暑假,学生可能就在家里呆着,看课外书籍的机会也少,我们带来图书并举办读书分享会,书屋‘活’了,孩子们的阅读习惯也逐渐养成了。”校团委副书记朱瑶高兴地说。
“等配套设施到了,网上交易平台就可以正式开售了。村里正在试点种植的中药材——黄精,以后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卖到更远的地方,村民收入增加大有希望了。”和村民们一样,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处办公室主任、青龙湾村“第一书记”隗送爽满心期待着网上交易平台尽快开通。
为了迎接这一天的到来,学生们在青龙湾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相关工作人员开展网络技术和创新创业培训,指导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建设。“现在一切准备就绪,就等开售。”隗送爽说。
离开的时候,张长琴给苏婉莹写了一封长长的信,信中说,希望成为像苏婉莹一样的人。“这个孩子心中已经埋下了一颗对未来生活积极向上的种子。”读着信,苏婉莹忍不住咧嘴笑了。
□记者 阳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