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生获IEEE GLOBECOM 2016最佳论文奖

13.12.2016  15:06

近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IEEE全球通信会议(IEEE GLOBECOM 2016)学术会议上,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生刘勇的一篇题为“On the Adaptive Transmission Scheme in Buffer-Aided Wireless Powered Relay Network”的论文获得了大会颁发的最佳论文奖(Best Paper Award)。该论文的作者包括信息科学与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2014级博士生刘勇,他的博士生指导教师、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陈庆春教授,以及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唐小虎教授。

IEEE Globecom 2016最佳论文奖证书

IEEE GLOBECOM是IEEE通信协会(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的旗舰会议,于每年十二月上旬定期召开,涵盖了包括信息论、通信信号处理、无线通信、无线网络、光网络、多媒体通信、大数据和信息安全等在内的通信行业的各个领域。本次大会从3000余篇左右投稿中根据研究领域遴选出了16篇最佳论文,其中中国大陆高校共有7篇论文入选。刘勇、陈庆春和唐小虎的论文获得了无线通信领域的最佳论文奖,西南交通大学是论文的第一单位且是唯一单位,也是中国大陆所有获奖论文中唯一只有一个署名单位的获奖论文,这也是学校首次获此殊荣。


IEEE Globecom 2016大会技术程序委员会(TPC)主席加拿大Waterloo大学Sherman Shen教授、大会技术程序委员会(TPC)共同主席美国Virginia大学Maite Brandt-Pearce教授给刘勇颁奖照片

刘勇、陈庆春和唐小虎的论文针对能量收获和数据缓存无线中继网络,着重研究了中继考虑数据缓存和能量收集、存储后,整个无线中继通信系统的能量(功率)、时隙分配等如何根据链路信道状态CSI、缓存状态信息BSI和能量状态信息ESI更好地适配无线中继通信系统传输,以有效改善无线中继通信系统传输吞吐率。此外,论文所推导得出的吞吐率性能下界和平均传输时延上界的有关分析结果,深刻地揭示了无线中继网络中在中继端引入数据缓存对整个系统性能的根本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只需付出有限的传输时延代价,即可显著提升和改进系统传输吞吐率性能。

近年来,陈庆春教授和唐小虎教授围绕基于分布式存储的无线传输理论与方法组建研究团队,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并已在分布式存储编码技术、基于分布式存储的无线通信网络技术、基于分布式存储的无线网络协作编译码技术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进展。除了此次的IEEE GLOBECOM 2016最佳论文奖外,研究团队已经在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IEEE Communication Letters等IEEE期刊发表录用论文8篇、投递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等IEEE刊物论文6篇,其他IEEE会议论文4篇。

IEEE Globecom 2016获得最佳论文奖的全体获奖代表与大会组委会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