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报告解读:GDP增速7%为转方式调结构留出空间

26.01.2016  14:11

  计划报告解读:GDP增速7%为转方式调结构留出空间

  “十三五”开局之年,四川豪迈启程。

  1月25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向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提交《关于四川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亮出今年各项重要计划目标。

  7% 继续保持适度高于全国的

  增长速度

  解读:积极的指标,为转方式调结构留出空间

  7%——拿到计划报告,很多代表委员第一时间注意到的是2016年全省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这样的预期增速是10多年来,我省经济增速的低点。这样的目标会不会太低?

  “7%这一增速目标是十分积极的。”权威人士解读,从我省经济发展的阶段来看,全省经济已站上新的历史起点,201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今年要在3万亿元的基础上实现7%的增速,需要新增1900亿元的增加值,相当于我省1994年全年的GDP。

  不少代表委员也注意到,7%的年度经济增速目标与“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的规划目标相衔接,“实现预期增长目标,将确保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说积极,因为7%的目标充分考虑了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的需要。发展不足、发展水平不高仍是四川最大的实际,我省人均GDP不到全国的80%,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全国的84%和89.7%,城镇化率低于全国8.4个百分点,还有几百万贫困人口,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专注发展定力,继续保持适度高于全国的增长速度。

  省政协委员、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蒋国庆认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7%的目标为进一步转方式、调结构留出空间,有助于经济增长趋于理性,向效率型增长转变。

  10%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

  两位数增长

  解读:在当前出口、消费增长乏力情况下,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仍要继续发挥作用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在全省的主要经济指标中,这是为数不多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指标。

  在当前出口、消费增长乏力情况下,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仍要充分发挥对稳定增长、优化结构、完善布局、促进创新、提高效益的重要作用。“十二五”的成绩单可以佐证:四川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5年累计完成投资达到10.4万亿元,超额完成8万亿元规划任务,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0%左右,有效发挥了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十三五”起步之年,投资的作用仍要重视。然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投资如何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今年我省将大力开展项目年活动,全年工业投资达到7500亿元以上,技改投资达到5500亿元以上,突出抓好631个省重点项目、100个省级重点推进项目建设,再推出一批高含金量的PPP项目。“我们将精心组织实施项目年。”省人大代表、绵阳市委书记彭宇行抛出计划书:围绕交通攻坚和科技城集中发展区、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快推进各领域项目建设,尤其是抓好重点项目的投资建设。

  8%、9%城乡居民收入增速

  下调为个位数

  解读:城乡居民收入基数较大,高位较快增长困难增大

  去年,全省农民人均收入破万元。这样的好消息让省人大代表、资中县现代农业园区党委书记郑桂华很有感触:“2015年园区内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2万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面向“十三五”,郑桂华有了压力。“经济大势下行,农民收入也受影响,我们已准备向生态农业转型,通过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增收。

  微观主体的压力在全省也有投射。不少代表委员注意到,今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首次双双下调为个位数增长。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这样的预期目标切合实际。”有来自基层的代表提出,实际就在于去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几个指标均为个位数增长。

  相关部门负责人则从趋势和规律两个角度来看——

  从趋势看,这一调整顺应经济发展形势。2016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我省调低经济增速为7%。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收形势也将受到影响。

  从规律看,基数大、高位增长困难大。“十二五”期间,四川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9%,在基数较大的情况下,高位增长较快困难增大。

  即便如此,民生仍是改革发展的落脚点。权威人士指出,经济新常态下,我省将针对民生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