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67681名贫困人口脱贫解困 完成年度计划88.76%
(记者 岳东) 10月13日,四川新闻网记者从泸州市扶贫移民局了解到,按照安排,今年该市要扶持76255名农村扶贫对象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到目前为止,该市已帮助67681名贫困人口脱贫解困,占目标任务的88.76%;列入今年“摘帽”的67个贫困村正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公共服务、危房改造等工作,目前已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的71.91%。
据了解,今年以来,该市全面开展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对2014年初识别确定的324个贫困村、13.9万户贫困户、43.3万名贫困人口进行了复核纠错,进一步摸清了底情、实情,明确了扶贫攻坚的对象。对识别出的贫困户,逐一建立信息档案,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档案、县有总账,并实行网络跟踪、动态管理,实现了扶贫开发的精确化、系统化。同时,严格执行一村一户脱贫规划,列出了每个贫困村、每户贫困户的脱贫路线图和时间表,明确实施内容、投资规模、进度安排、受益对象、责任分解等内容。今年1-9月,投入资金1.9471亿元,用于67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扶持2.3万贫困户发展生产。
杜应刚,43岁,叙永县后山镇天元村二组贫困农户,一家四口人。对于这个地处偏远山村的农家来说,种地为生是无奈的选择。由于气候以及地理条件的限制,杜应刚和村里绝大多数村民一样,即便是种植,也只能种玉米或林竹,辛苦一年,人均收入只有一两千元。“一家四口,除了小儿子还在上学,三个人种地,收入只能维持温饱。”杜应刚说,这样的收入想要改善生活条件是不敢想的,虽然一家人也想把住了几十年的瓦木房修缮一下,也想做点种地之外的其他事情增加收入,但没有钱,一切就只能空想,“现在家里还欠着两三万元钱,是陆陆续续借的,主要用于两个儿子上学。现在大儿子在家务农,小儿子还在读书,每年学费加生活费,基本就要花去全家人的收入。”
在叙永县后山镇天元村,全村共736户,像杜应刚这样被确定为精准扶贫对象的贫困户有160户。村支书邱显宗告诉记者,精准扶贫由原来的“输血式”扶贫变成“造血式”扶贫,村委结合天元村实际情况,大力推广乌骨鸡养殖业,让贫困户得到扶持。“全村160户,分成两批,杜应刚家是第一批67户中的一户。”
今年4月,村上通过3000元扶贫专项资金,为杜应刚在自家门口建起了近一亩地的鸡圈,并送上了200只乌骨鸡苗。“我没有养鸡的经验,多亏了合作社专业技术人员定期上门指导。”眼看着鸡苗一天天长大,杜应刚心里越发高兴起来,他在心里算了一笔账——鸡出栏以后可以挣到好几千元,这些钱可以用来买鸡苗,再养大卖钱。“现在看来,有盼头了。赚到钱,先把欠账还了,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截至2015年6月,天元村投到贫困户乌骨鸡养殖扶贫资金是20.1万元,购买养殖13400余只,使67户贫困户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