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干旱历时8个月 72个点 200枚火箭弹 向天“借”雨
3月20日,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发布公告。从今天3月至10月,我市将在全市72个点“打雨”,预计开展作业20-35箭次,将发射火箭110-200枚。
为什么要打雨?雨,是怎么打下来的?近日,本报记者就此进行深入采访。
为何要用火箭打雨?
巴中干旱严重
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办公室主任彭刚说,干旱是对我市农业生产影响最强烈、危害最大的一种自然灾害。巴中历史上严重旱灾曾发生过多次,建区(市)后,我市发生严重春旱、伏旱、秋干、冬干,分别占29%、43%、14%和14%,一般干旱年年有。
“干旱迫使日益发展的巴中城市化建设耗费大量的地表和地下水,干旱不仅严重制约巴中农业经济的发展,还破坏生态环境。”彭刚说,为维护巴中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水资源的保护,迫切需要利用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开发空中云水资源,这是缓解巴中水资源不足和巴中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
彭刚介绍,1961-1966年,我市采用高山爆炸、地面燃烧食盐粉和碘化银土火箭弹等方法进行人工增雨作业试验。从1971年开始,利用高炮进行人工增雨抗旱作业。1972—1980年,各县采用高炮实施人工增雨作业74次,用弹4581发;进行消雹作业10次,用弹184发。二十世纪80年代,干旱区域缩小,干旱强度减弱,人工增雨作业基本停顿下来。
1993年开始,我市恢复采用“3.7”高炮进行人工增雨作业。2001-2006年市、县(区)陆续配备了新型WR-1D型火箭5套,并从2002年开始,正式取消了“3.7”高炮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推行使用新型车载火箭。
“从2011年开始,巴中人影作业实现了从应急性向应急性和资源性相结合的转变。”彭刚说,应急性作业服务,主要是抗旱救灾、森林灭火、防雹减灾、人工消污。资源性作业服务,主要是水库蓄水人工增雨作业、降低森林火险等级人工增雨(雪)作业、净化城市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保护人工增雨作业。
缓解干旱,
今年预计在72个点“打雨”
3月26日,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办公室发布公告,我市将在今年3月—12月,在全市行政辖区范围内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总共有72个作业点,涵盖巴中全市。”彭刚介绍,具体作业点为:通江县的诺水河、涪阳、民胜、诺江、空山等乡镇的20个作业点;南江县的赶场、长赤、正直、光雾山等乡镇的17个作业点;平昌县的得胜、元山、笔山、云台、江口、大寨、青云等乡镇的15个作业点镇;巴州区的大茅坪、化成、三江、顶山、平梁、寺岭、羊凤等乡镇的12个作业点;恩阳区的恩阳、渔溪、花从、茶坝、三汇、玉山、兴隆场等乡镇的8个作业点。
根据计划,今年3-10月,计划开展作业20-35箭次,共需发射火箭110-200枚。其中,根据干旱发展趋势,全年计划开展抗旱增雨作业10-20箭次,发射火箭40-60枚。适时开展蓄水增雨作业2-3次,发射火箭20-30枚。全年根据需要开展降低森林火险和森林灭火增雨作业5-10箭次,发射火箭30-50枚。在盛夏高温季节或城市环境严重污染时,及时开展城区外围增雨作业,迅速消除城市污染和快速降温,发射火箭10-20枚。
另外,将根据重大活动保障的需求,不定期地组织开展跨县、区之间的联合保障作业,全年根据需要开展作业1-2次,发射火箭40-60枚。
“每枚火箭弹,仅弹药款1720元。”彭刚说,人工增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