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前锋: 破解村集体经济难题 66个“空壳村”摘“穷帽”

16.02.2015  01:45

        中新四川网2月13日电(王爵 甘凤云)13日,记者从广安前锋区委宣传部获悉,到目前,前锋区新增了村级集体经济项目136个,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66个。

        位于广安市前锋区代市镇的万亩优质柠檬基地里,不少村民正在管护幼苗。代市镇帽合村村主任王清禄介绍,在这个基地里,该村流转了土地340亩,涉及5个组。“待柠檬有了收益后,基地业主承诺一亩地给村委会3.5至5公斤柠檬,按市场价折算,一亩地至少可以收入30元,这样我们村的集体收入一年可增加1万多元。这些钱都会被用于改善村上的基础设施或是帮扶困难群众。”王清禄说,“1万元看似不多,但村集体自掏腰包办村里的事,在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

        王清禄坦言,几个月前的帽合村没有村级集体经济,没有经营性来源,是典型的“空壳村”。

        该村的情况在当地不是孤例。地处华蓥山区的前锋,共辖238个村(社区)。据统计,2013年,全区无经营收益的“空壳村”共有183个。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不仅正常工作难以开展,农村基层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也被弱化。难题如何破解?

        探索66个村“摘帽

        前锋区观塘镇碧峰村,正在建设的逸国花乡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一期工程已现雏形。每天都要在工地上查看进度的村民陈光俊告诉记者,如今,村里的土地流转了,他家一年仅土地流转就可以领几千元钱,还可以在工地上打工挣钱,日子越来越好过。

        目前,碧峰村将村里1000多亩土地流转给逸国花乡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并将村里的基础设施有偿提供给旅游项目开发业主使用,村委会和业主签订协议,村民参与分成。从昔日的“空壳村”到如今已拥有两项集体经济收入,但碧峰村的村民们并不满足。

        “我们在走访过程中,不少村民表达了要依托逸国花乡发展自己的旅游项目,在征求村民代表意见后,我们采取统一打造农家乐等方式,大力发展碧峰村集体经济,同时带动村民致富。”据观塘镇负责人介绍,为碧峰村打造的农家乐正在有序施工建设中。

        据了解,前锋区逸国花乡生态旅游度假区总投资27亿元,规划占地6600亩,建成后将解决1500人就业,带动800户以上村民致富。其中,涉及碧峰村800余人。“长期在逸国花乡打工的村民就有两百多人。”碧峰村党支部书记熊洪金说,针对这种情况,他萌发了成立劳务合作社的念头,通过培训种植等熟练工,让全村的集体经济项目越来越丰富。

        在前锋区,尝到这种甜头的还有很多。到目前,前锋区新增了村级集体经济项目136个,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66个。

        合作多重效益凸显

        岳庙村是前锋区远近闻名的蔬菜产业村,也被周边群众誉为“富裕村”。但戴上“空壳村”帽子的时候,岳庙村也同大多兄弟村一样,村委会有事找村民帮忙,连买一瓶矿泉水的钱都没有。

        事实上,岳庙村仅蔬菜产业这一项,人均增收就高达1000元。据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永生介绍,自从岳庙村建成新农村以来,该村就利用离城较近的地理优势,把蔬菜作为村里大力发展的主要产业。目前全村已流转土地600多亩,规模发展蔬菜产业。

        村民富了,但是岳庙村还是个名副其实的“空壳村”。破解“空壳村”困境,王永生想了不少办法。

        能不能让村集体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联袂发展,从经营体制和机制上下手,用市场化的办法解决?说干就干。于是,利用离城较近的地理优势,王永生把蔬菜作为村里大力发展的主要产业,成立了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户以土地入股分红的形式发展起集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特色种植养殖集体经济。在利益分配上,明确规定集体经济收入必须按比例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

        “目前,合作社虽然只发展起100多亩特色种植养殖产业,但一年下来,入股的社员尝到了甜头,他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集体经济也会日益壮大。

        截至2014年底,前锋区已有50多个村加入了这种合作的阵营,探索建立了“专业化服务公司+合作社+专业大户”、“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化服务队+农户”等多种服务模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