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老粮站 存废引争议

17.06.2016  17:55

邛崃城关老粮站。

当地摄影师张超云在拍摄老粮站。

粮仓现存主体老式建筑为7座,门窗皆为楠木。

每天,年近9旬的熊长明都会拄着拐杖,穿过邛崃市中心的五彩广场,转入学道街的小巷子。在这里,城市的喧嚣仿佛被凝固,9栋风格各异的粮仓默然“站立”。尽管四周早已废墟环绕,杂草丛生,但行走在粮仓中间,久远的稻香仍会弥漫在空气中。

枯瘦的手掌轻轻抚摸陈旧的仓门,熊长明的眼神变得悠远,彼时,他是邛崃市城关粮站的站长,在这里工作了整整36年。如今,因为地处邛崃市棚改范围,老粮站或将被拆除。“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一代人的回忆,就不能留下吗?”熊长明的感叹代表了大多数邛崃市民的心声,最近一个月,每天都有市民来到城关粮站拍照留念,更有网友在邛崃市政府网站留言,希望能够留下老粮站。16日,邛崃市委宣传部官方微博回应,邛崃市委、政府已正式决定在此次棚改中将城关老粮站保留下来,但保留的方式还在研究之中。

记者探访/

9栋粮仓保存完好

市民专程来拍照留念

6月16日,华西都市报记者来到位于邛崃市临邛镇学道街的城关粮站,因为当地政府的棚改工程,粮站四周已是废墟,目前保存良好的粮仓一共9栋,静默“站立”在杂草丛中。

9栋粮仓中,7栋为砖木结构,始建于1953年,2栋为拱形仓,始建于1982年。其中,砖木结构的粮仓外墙用手工制作的“青”火砖砌成。每栋粮仓有10间仓室,由柏木柱支撑。和普通建筑不同,为了保证粮仓内部的通风,仓底距离地面约1米,设有两个通风道和四个通风口。“我们当时有5步梯和10步梯。”邛崃市发改局经理徐毅介绍,因为粮仓的仓门过高,当年设计了不同型号的梯子方便工作人员运送粮食进入仓门。

另一边,拱形仓也保存完好,相对砖木结构的粮仓,拱形仓在设计上更偏向于苏联风格,使用了铁艺栏杆。“贮藏量要比砖木粮仓更大。”

在粮站里,记者看见不少市民正在拍照留念。来自成都的张国夫妇已经退休,听说城关粮站后专门到邛崃参观,“这就是我们这代人小时候的记忆呀。”还有一些市民带着孩子来这里拍照,“想让他们了解这样一段历史。”

粮仓故事/

曾存粮上万吨

无人偷盗 最怕麻雀和老鼠

这是一段怎样的历史?城关粮站已退休的老站长熊长明告诉记者,在解放初期,国家物资匮乏,粮食是老百姓安家立命的根本。

“当时政府组织成立了征粮队,部分粮食存在被没收的地主老财家的仓里,部分粮食存在庙子改造的仓里,城关粮站就是由原城隍庙改造而成。”熊长明说,1953年,在原来的基础上,城关粮站修建了砖木结构的粮仓,每间粮仓的设计容量是50吨,最多的时候,这里存粮上万吨。

让熊长明感叹的是,尽管这里是粮仓,但从未发生过偷盗事件。“那时老百姓对粮仓充满敬畏,没人动过歪念头。”

人不动歪念头,动物可就不一定了。在熊长明的回忆中,城关粮仓的管理并不容易,工作人员每天都要钻进仅50厘米高的通风走廊进行打扫,而不断造访的老鼠和麻雀更是让他们操透心。

“经常大半夜了还在打老鼠,设计各种机关和它斗智斗勇。”相对狡猾的老鼠,麻雀则要“耿直”多了,“常常撒上一点坏米,就能网住20多只麻雀。”说到这里,熊长明狡黠一笑,“那时候我们吃了好多麻雀肉。”

400天2万张照片

摄影发烧友用镜头留下粮站

张超云是邛崃本地的摄影发烧友,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几乎每天都在粮站周围“晃悠”。“我常遇见一位耄耋老者,交谈后了解到他是城关粮站老站长。”张超云说,快90岁的熊长明在得知粮站要拆除后,经常都来转悠!“一年来我拍摄了近两万张照片,算是帮他留存美好回忆吧。”

在拍照过程中,张超云还看到了老邛崃人对城关粮站的不舍。有婆婆会专门把几十年前的织布机带到粮仓前织布,有不少市民家里至今还保留着当时的购粮证、食油供应证。

“越是现在生活好了,越是要记住那样一个艰苦奋斗的时代。”张超云说,留下城关粮站这样有历史痕迹的建筑,也是为后人留下一个年代的记忆。

官方回应/

保留老粮站 但方式还在研究中

保留还是废弃,这是摆在邛崃市政府面前的一个问题。

一方面,城关粮站地处邛崃市中心,属于邛崃市的棚改范围,是城市建设的重点区域。

另一方面,城关粮站是新中国成立早期特定年代遗留的典型建筑,具有强烈的时代特色,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国民生产生活的一个缩影。“像这种砖木结构的粮仓,保存的规模这么大,结构这么完好的,在全国都少见。”邛崃市发改局经理徐毅说道。

6月16日,邛崃市委宣传部在其官方微博“醉美邛崃”上表示,“在去年年底,城关老粮站确实被纳入邛崃市的第一批棚改拆迁范围之列。但是在棚改推进过程中,邛崃市委主要领导听取到部分文化人士及群众代表有关保留城关老粮站的建议和意见,抱着对‘历史文化遗存心存敬畏’的态度,在充分征求专家的建议后,邛崃市委、政府已决定在此次棚改中将城关老粮站保留下来。”但对于城关粮站的保存方式,是原地保护还是异地搬迁,目前还在进一步的研究中。

当年代记忆遇到城市发展

市民声音/

原地保护VS异地搬迁

原地保护:更加原汁原味

●希望还是原地保护吧,这样更原汁原味,老一代的人们可以常常来这里给我们年轻人讲这里的故事;外地来的朋友可以参观欣赏这里的建筑,了解这里的人文风情。

●异地搬迁就改变了它原有的味道,那里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重新修整一下,做个公园或是摄影基地都是很好的。

●合理地保留具有价值的历史遗迹,可以更生动形象地向世人展示邛崃的历史风貌。

异地搬迁:更有利于保护

●毕竟现在的位置人流量和车流量都太大,异地搬迁将更有利于老粮站的保护。

●城市也需要发展,老粮站留在市中心有点和周围格格不入,不如搬迁了做一个专门的博物馆。

●资源的合理利用才是最好的保存,搬迁到合适的位置,既能发展经济,也给我们留一个念想。

华西都市报记者 杜江茜 摄影 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