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5.6万,能算高收入?

28.01.2014  19:04
5.6万即为高收入引发广泛质疑 - 中小企业局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为收入数据透明化作出不少努力 - 中小企业局
来源: p.qpic.cn
核心提示:对年入5.6万即为高收入的质疑很给力,统计局解释不足以回应疑问。   对年入5.6万即为高收入的质疑很给力,统计局解释不足以回应疑问 国家统计局的回应技术上没问题,但与民众的切身体验仍然不符
5.6万即为高收入引发广泛质疑

“中国年收入5.6万元属于高收入,和南非的卡车司机收入一样多”,在统计数据出炉后,这样的对比引来了网友对5.6万这一数字的质疑。中国经济近年来一直快速增长,每天都在诞生无数的财富英雄,就算不考虑部分人群庞大的灰色收入,5.6万的年收入也大大不符合人们对高收入群体的认知——“50年的收入才能在北京买套房的人也算高收入人群?”许多人怀疑,统计局有意做低高收入人群的收入,以避免贫富差距过大的指责。

统计局回应了网友对这一数据的关心,但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统计局指出,高收入组是指将城镇调查户按照家庭人均收入由低到高排序,分成五等份,依次形成低收入组、中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中高收入组、高收入组,高收入组是指全国城镇居民中收入最高的20%户群体,约有1.5亿人口,不是大家心目中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群体。统计局还指出,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把未就业者也平均进来了,而且可支配收入指标已经扣除了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支出。统计局还举了一个例子:以普通的三口之家为例,按照高收入组标准计算,全家可支配收入就是约17万元,家庭中2人就业,那么就业者人均可支配收入就是8.5万元。

8.5万年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7000元左右的税后月薪,乍一看合理了不少,虽然7000月薪作为高收入者的门槛其实都还嫌低。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数字指的是平均数,既然1.5亿高收入者包含了那些亿万富翁、千万富翁,他们的收入平均到1.5亿人头上,就只有这么少吗?

排名前一千富豪的财富增加量,就比“1.5亿高收入人群”的可支配收入增量要多

事实表明,顶级富豪的收入不会因为平均到1.5亿人头上就变得无足轻重。据2013年发布的胡润富豪榜单,排名前1000的中国大陆富豪,平均财富从2012年的54亿人民币增长到2013年的64亿。换言之,仅就中国大陆最富有的前1000人,1年时间内的总财富就增长了1万亿人民币。这些增长绝大部分都属于股票增值之类的财产性收入的增加,毫无疑问属于可支配收入增加的范畴。2013年末大陆城镇常住人口73111万人,五等分即约为14620万人。光是把这1万亿平均到这14620万“高收入”人的头上,每个人就增加了约6800元人民币——而按统计局的数字,2012年“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1456元,2013年这一数字为56389元,仅增加5000元不到。

除了这1000人财富增加,“高收入组”中的其他人难道收入就没有增加甚至说减少了吗?这显然不可能。唯一的解释就是,这高收入组平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大大低估了,数据本身和增量都大大低估了。

对比港台高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差距,便可知“5.6万”靠不靠谱

我们还可以对比一下台湾和香港的同类数据,便知道“5.6万”这个数据的成色如何。台湾“行政院主计总处”每年会发布《家庭收支调查报告》,其中有一项数据是“按户数五等位分平均每户家庭可支配所得”;香港政府统计处定期也会发表《香港的住户收入分布》,有一项数据是“按十等分组别除税及福利转移后住户每月收入”。这两组数据简单换算后与“5.6万”所属的大陆“城镇居民五等份分组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一数据基本是对应的。我们不妨比较一下在五等分后三地“最高和最低收入组之间的收入差距”:2012年台湾最高收入组户均可支配所得是184.6万新台币,最低收入组户均可支配所得是30.1万,前者为后者的6.1倍;2011年香港收入最高的第九和第十等住户除税及福利转移后的收入占据了全体住户收入的51.8%,而收入最低的第一和第二等合计只占据了3.7%,前者是后者的14倍;而2013年中国大陆城镇居民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6389元,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1434元,前者是后者的4.9倍。

换言之,这个几乎同一口径的数据,反映出香港的收入差距最大,台湾次之,而大陆的收入差距最小——“5.6万”这个数字靠不靠谱,相信网友心里也有了答案。如果还所疑惑,不妨参照一下对应年度的基尼系数:香港是0.475,台湾是0.338,而大陆是0.473。是不是有组数据对应不上?

事实上,“5.6万”这个数字统计局自己也未必相信

且慢!或许已经有眼尖的网友看出,0.473这个最新公布的基尼系数,是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而以上对比的大陆高低收入差距,指的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包含农村,怎么能如此对比呢?的确如此,但这并不是我们在玩弄数据,而是因为“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并没有公布。

“基尼系数”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统计中,是一个有趣的存在。统计局很多年以前曾经定期公布过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但后来中断了,只公布了农村居民纯收入基尼系数。据说原因是“原先城乡住户调查分开进行、城乡收入概念不一致”,要统一之后,才会公布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去年1月公布年度统计数据时,国家统计局称按照新标准、新口径、老资料把全国基尼系数补齐了,但直到今年公布收入数据时,仍然农村是“纯收入”,城镇是“可支配收入”,这使得全国基尼系数难以验证。

上述全国基尼系数曾经不公布的理由,其实并非说不通,不过人们过于关心全国基尼系数,反而忽略了另一个应该公布的基尼系数——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事实上,可支配收入的数据一直都有,包括“五等份分组数据”一直都记录在统计年鉴中,有了这些数据,就可以算出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何这个数字一直以来不像农村基尼系数那样定期公布呢?

答案是,国家统计局对这个数字根本不自信。2011年国家统计局住户办主任王萍萍其实曾经透露过,2010年的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2009年的0.335下降到0.330(这两个数字相对而言可以解释上述4.9倍的高低组别收入差距),这是仅有的能查到的城镇基尼系数。然而很快,2011年的这个数据就不公布了。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2012年初就解释说,由于高收入阶层的真实收入信息难以获取,导致依据目前城镇住户调查计算出来的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偏低,所以这项数据没有发布。

这就是说,不管是“0.3几的城镇居民基尼系数”,还是这个数据所反映的高低组别收入差距倍数,或者说是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2年时,国家统计局局长都对这些数据没有信心。

那现在是两年后,国家统计局长会对新数据的可靠性有信心吗?不妨算一下从2011年到2013年高低两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速度,高收入组的速度分别是14.3%、9.4%、9.6%,而低收入组则是15.6%、17.9%、10.4%。换言之,每一年差距都在缩小,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变得更低了——所以国家统计局更不敢公布城镇居民基尼系数了。

总而言之,不管是看胡润的财富榜,还是参照港台的经验,又或者是国家统计局自己的看法,都足以说明“高收入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6万”这个数字根本就靠不住。

那么应该是多少呢?按2013年学者王小鲁执笔的一份报告,2011年按家庭分布的城镇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是0.496,远远高于他用同样方法对国家统计局的2011年城镇居民分组数据进行计算得到的基尼系数0.324。如果0.496的说法准确,那么高低组别的收入差距应该参照香港甚至更高,即14倍以上。如果低收入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确实能达到11434元,那粗略估算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将高达16万以上。

国家统计局在公布收入数据方面已经有所努力,但目前还远远不够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为收入数据透明化作出不少努力

公允地说,在公布收入数据上,国家统计局已经做了一些努力,除去补齐历年全国基尼系数之外,公布2011年收入增长情况时第一次发布了中位数,2012年国民经济运行的总报告写入了五等份收入数据,2013年总报告又加入了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国家统计局长马建堂的一些表态甚至很让人动容,马建堂曾经表示,“收入的中位数、众数,特别是中位数,一定要发布。如果顺利的话,力争明年甚至今年,就可能尝试发布城乡居民收入的中位数。”“我说这句话,也是让我们统计系统背水一战,我把它说出去,我们就要朝这个方向努力,请朋友们监督我们,推动我们。”

但不得不说的是,统计公报中的收入数据仍有些系统性的虚假,仍然难以纠正,这一方面有调查方法待改进、调查有实际困难的原因,另一方面肯定也免不了有数据敏感的原因。之所以开始公布全国基尼系数,大概也有具体的高低收入的倍数差距一目了然,而基尼系数看起来比较抽象的缘故。

面对民众极为关心的收入问题,有关部门务必加以百倍重视 不妨看看港台政府如何公布收入数据

收入和收入差距方面的数据,在经济数据中是极为重要的。香港和台湾当局就对公布相关数据非常重视,不仅定期公布,数据非常详细,而且还配有解读。台湾《家庭收支调查报告》每年10月发布,长达一百多页;香港政府每年公布详细的收入数据,五年一次的人口普查时还会专门发布《香港的住户收入分布》,更是长达两百多页。两地的文件都放在互联网上供民众下载观看。

没有准确的收入数据,很多政策根本无从谈起

准确的收入数据之所以极其重要,原因就在于这是许多公共政策制定的基础,而且各种学术机构、媒体都依赖准确的数据进行研究和报道。近年来,香港基尼系数连年增加,但仍然每年准时公布,不会因为数据不好看就装没有,政府为此连年做出检讨,近年的一大动作就是据此制定强力的扶贫政策。对于国内的政策制定者而言,了解准确的收入数据,也是制定各种税收和福利政策的前提——最简单的,如果国家统计局真的少算了许多高收入者的收入,针对高收入者的税收政策是否就应有所调整?

结语 正如各省GDP之和总是大于全国GDP一样,在收入数据方面,也总有着各种难以言说的顽疾。“年入5.6万的高收入”,希望这个问题能有一个更明确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