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而不休的雨城国税人 50岁走上支教路
四川在线雅安频道讯(邹雅丽 宋洪 记者 王建明)3月,在春意盎然、春花烂漫的乡间路上,时常看见雨城区国税局退休支教老师张玫,胀鼓鼓的背包里,载着希望和动力,每天往返在城市和乡村的路上,为了一个放不下的心愿和那一群山区的孩子。
2007年,张玫因朋友推荐结识一位国画老师,于是开始一门心思的学国画,近50岁的她才开始学画画,同事都以为是她闹着玩的,但就是因为她喜欢、执着、认真、勤奋,很快走上“正道”。
2008年,张玫的作品在四川国税等杂志上首次发表,2014年在雅安市书法协作委员会协办的《清逸书画报》书法专版中刊展她的作品《牡丹盛季》。同时还获得曙光杯中华海内外书画大赛三等奖。大器晚成的她,对绘画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日趋成熟,渐渐她收了一些爱好国画的学生,传授她所学的知识,由此奠定了她走向支教之路的基础。
张玫除了画画外,还特别喜欢登山。一次在登山途中遇见几位陇西中心校的教师,在与她们聊天中得知学校非常缺绘画老师时,便主动申请去试试免费给孩子们上绘画课,学校老师高兴的答应了。
就这样,张玫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前往雨城区陇西中心小学校,孩子们好奇地上下打量着这位穿着时髦的奶奶级新老师。在彼此作了自我介绍后,张玫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宣纸、笔、颜料等画具,并展示出她自己的画作,孩子们很好奇,也很激动。她先让孩子们欣赏她的画作,再让孩子们一个个上讲台在纸上勾勒,就这样互动讲课,孩子们兴趣特浓。
上完第一节课后,孩子们那喜欢、期盼的眼神和依依不舍的情感,让张玫坚定了支教下去的信心。陇西中心校是位于雅安市雨城区北郊乡的一所乡村学校,学校缺少专业的绘画老师,学生以农村儿童、留守儿童为主,张玫承担了3个班的美术课教学。
为了很快适应教学,她在全面了解班上具体情况后,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因材施教。为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她每天利用业余时间用心备课、潜心钻研、不断总结,针对完全没有基础的同学,她格外用心辅导,直到他们会画为止。几个月下来,孩子们进步很大,每次她一上讲台,孩子都说:“张老师来了,我们最喜欢您上的课……”听到这些话,她感到很温暖、很满足,所有奔波和劳累都没有了。
每周她总有三天时间同孩子们一起度过的。记得一次上完课,回到家里清理背包的时候,她看到背包里多了几样东西:糖、水果,还有绘画作品,上面写着:“张老师,我们爱您!”。后来才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孩子们悄悄塞在她书包里的,孩子们那么热爱着绘画,看到这些,张玫忍不住热泪盈眶,她真的没有理由停下支教的脚步,她决定把这件事坚持做下去,不为什么,就为那一群可爱的孩子……
陇西中心小校距离雨城区中心市区有10公里左右,每天往返要换乘班车、公交车。在支教近一年时间里,张玫说:“走在支教路上,有时候觉得自己好孤单,朋友们都劝说不要浪费大好时光,好好享受退休悠闲生活,好好在家享受天伦之乐,把时间耗在农村支教且毫无报酬的事情上实在不值。”
张玫想想自己的父母都是80岁以上的老人了,自己的女儿也快当妈妈了,朋友们整天旅游、跳舞、棋牌,多么幸福舒坦的晚年生活……好几次她独自在学校空空的操场上徘徊,望着那熟悉的教室,脑海浮现的全是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她舍不下那些孩子……她爱他们,她对学生真挚的爱与奉献不知不觉中已深深融入她支教的事业与情感中。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张玫老师就这样默默的坚持着,无私的奉献着。一切如她所说,最高的奖赏,最大的收获不是名誉和金钱,而是让农村孩子同城市里的孩子一样能说会画,成为对社会的有用的人。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事。”志愿服务、义务支教、关爱留守儿童是政府一直以来倡导的公益活动。退休多年的张玫,就这样义无反顾的踏上志愿爱心支教之路。